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2018-06-16 语文阅读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重点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运用能力。因而,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构建“树立形象→自主感悟→升华情感→积极拓展”的基本模式。

  一、树立形象。

  阅读课伊始,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图画或多媒体课件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再现表象或形成新表象,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学生按课文顺序进行朗读或默读,要求所有学生能够达到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及其表达顺序,对课文形成一些初步的印象和感受,情感受到一定触动。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示学习方法,并提出恰当的自读要求,帮助学生整合问题,使问题准确、有价值。教师要注意加强个别指导,给学困生一些帮助,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沉浸在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二、自主感悟。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

  1、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选择文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认真阅读体会,加以感悟。教师也可以提出宽泛的话题,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个别学习,独立思考,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读、思、画、批,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整理自己的思维,做好与小组成员交流的准备。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其他成员对其发言进行评价,每个人都有充分的交流和表现机会,小组内确定中心发言人,每次合作学习轮流担当此任。

  小组交流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提出明确要求,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及进加以引导,排除障碍,开阔思路,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

  2、研讨品味,全班交流。

  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谈收获,讲真感受、真体验、真理解,按照“读—悟—读”的要求深入体会作者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感受力。张扬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中进行指导、引导、辅导、诱导。譬如,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忽略了,教师要提醒学生予以关注;对于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进一步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对于学生尚未意识的学习方法,尚未养成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引导发现,习得,对于学生应知而不知,讨论交流后仍理解不到位之处,教师要做必要的、精当的讲解。教师的“导”要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要落实到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渐生成,逐渐建构。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 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评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

  此外,要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指导方法,评价一个是为了带起更多。学生评价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他人,欣赏他人,学会与人交往、沟通。

  三、升华情感。

  感情朗读课文或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情感,同时,将读者、听者、作者、编者之情融合在一起,心灵相通,“四心”共鸣,体现读有层次,培养语感。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 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四、积累拓展。

  通过朗读、背诵、默读、诵读、浏览、摘抄等办法积累文中经典之处的语言或文章的表达方法。当然也可以这样指导学生问问自己:“学习本文我需要记住什么?我能模仿本文的写法学着写点什么吗?我还能用其他方法体现我对本文的理解吗?围绕本文的内容我还需要探究点什么吗?”。

  开展拓展性阅读,实施“一带一”阅读训练。即在学习教材中的文章的基础上,再阅读一篇课外的文章。所带文章可以是与教材中的文章在写法上类似的;可以是与教材中的.文章是同一位作者的;可以是与教材中的文章是同一题目但内容不同的。所带文章略读即可,重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如: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可在事与理之

  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略读课:更需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可以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比,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可以是受到教育启发的,可以是好词佳句的,可以是文章写法的,可以是读书方法的),积累语言。

  还有一种课型,侧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学过程中贯穿学法的渗透、学法的运用以及学法的归纳。如,诗歌的教学,说明性文章的教学。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只要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是要因文而异,

  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们更提倡教师在潜心研究教学的同时寻找适合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相关文章:

1.浅析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思考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渗透论文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5.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7.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会

上一篇:语文名师工作室阅读与情感激活研究课 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