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见论文

2021-04-29 语文阅读

  阅读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如学生初读课文时的自读感悟,熟读之后的领悟感知,以及深入理解之后的诵读表达。在教学一篇精读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三个不同的读,将会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因此我们教师在注重点拨、指导的同时,更要多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去感知体味,然后再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那如何处理好精读课文中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这三个阶段的关系呢?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以达到逐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自读感知文本内容

  我们所教的小学生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还没有养成太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而课堂上的时间又很有限,老师就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大部分老师错误地认为学生自读浪费时间,所以还不如自己多讲些让学生多懂点。于是,学生在没有充分时间阅读文本的情况下,教师就对所学的课文大加分析,岂不知这样反而没有什么效果。这样就造成了小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少,对课文的认识不真切,思考不深刻,此时条分缕析地讲解作品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这就如成熟了的果实会很容易地从枝头坠落一般,我们只看到了果实,却没有看到它从播种到发芽再到开花,进而结出硕果的全过程。即使通过老师的努力,我们知道了这一过程,却依然很难领悟如何以欣赏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这枚果实。这也正如一只有着五彩羽毛的鸟想要翱翔天空,却被别人刺伤了眼睛,结果只能徒劳地乱扑腾一样,任凭老师讲得精彩纷呈,而学生只是一个茫茫然不知所以的被动者。

  如教学《狼和鹿》一课时,我没有急于分析课文,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遍读完后,有几个同学举起了手,因为没有我期望的人数多,我又让学生再认真地去读课文,看看自己究竟能读懂什么,还有哪儿不懂的做出标记。于是孩子们又开始读了。这次读完后,举手的同学多了不少,有的甚至举着手站了起来。我知道,此时的学生急于表达自己心中所想。正是因为一遍一遍的朗读,让学生们有了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所以在后来的课堂提问中学生表现得特别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学生对课文的质疑也非常深刻,如:“为什么狼没有了,鹿反而也灭绝了?”“人帮助软弱的鹿,赶跑了凶恶的狼难道有错吗?”这不正是在充裕的时间内,自读感悟的`结果吗?

  二、通过教学进行精读领悟

  我在教学《三袋麦子》这篇课文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道:你们觉得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大家都说小猴的做法好。我接着问:好在哪里?学生说小猴把麦子都种下地,收获了满囤麦子。很明显,学生仅仅是因为收获多就觉得好,而对小牛和小猪的做法并没有发现可以赞扬的地方,这是对文本的内涵还没有完全领会。于是我再次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一找小猪和小牛有没有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通过积极的讨论发言,大家觉得小猪憨厚可爱,能做各种食品;小牛勤劳节俭,有计划……再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了文中三个动物的不同做法,体会到了小猴的做法更值得学习,而不是刚开始朗读时对小猪和小牛那种带有讽刺的语气了。这样的朗读指导,无疑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如果只靠教师的分析讲解,是无法达到的。 三、利用诵读,升华小学生的情感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冰冷的字体组成的,但是把它读出来,它便有了鲜活的生命。当学生深入了解文本之后,与文本的作者进行了心灵的沟通与对话,又在教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更深切的感悟,这时,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就成为此时表达必须的方式。用朗读将文字转换成有声语言,用有声语言来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以读动情,用情促读,真正达到了升华文章主题与情感的目的。《最后的姿势》是一篇反映“5·12汶川大地震”时教师谭千秋舍生救护学生的真挚感人的文章。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为了进入那种情境,我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这悲怆的音乐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很快进入了文中所描绘的情感世界。学生们读得有声有色、充满感情,当课文读完了,教室里余音绕梁,还有好多学生仍然沉浸在这感人的课文之中,沉浸在这感人的音乐之中,有的学生早已泪眼模糊……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更是学生走入文本的一种至高的境界。实践证明,读出声音的朗读有助于人的记忆。阅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呼唤人们的感知和想象。多读益于积累,积累有利于知识的贯通。因此,阅读必须成为我们课堂中的必需方式。而精读课文中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读,老师更要处理得当。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以读促讲,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真正做到口诵心惟,知与能和谐发展,以达到逐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况分析报告[J].上海教育,2007,18。

  [3]孙景华彰显本体,打实基础—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2005,4。

  [4]郭根福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阅读教学的新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7。

  [5]蔡方走出新课程阅读教学的误区[J].语文建设,2003,3。

  [6]皮连生等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见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5篇01-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10-28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2-05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知识点08-30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07-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范文06-17

阅读语文06-01

小学语文阅读培训心得体会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