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
基础知识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文章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5、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6、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7、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8、容易弄错的术语:
(1)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
(5)语言特点=通俗易懂/严谨/优美、生动、鲜明/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
9、在哪儿找线索: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0、引号的作用:
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表强调。
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
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角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
3、答题。
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①②③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
二、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的特点(使语言更加),
表达了的感情(反映了的形象)。
说明文基本知识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阅读技巧
(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2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①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②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便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 (2分)
2,为什么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他们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2分)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否去掉 为什么(2分)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5,画波浪线的两个比喻句分别表现了后生们怎样的美 (2分)
① ;②
6,'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些内容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2分)
7,如何理解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义 (4分)
【答案】
1、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动静相衬,更衬托出后生的飒爽英姿,人和鼓的沉稳正是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
3、不可以。'似乎'表猜测语气。去掉后,就成了肯定没响过的意思,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
4、单独成段是要引人注意,强调人和鼓由静而动的转变。
5、①表现了他们的朴实美和沉静美;②表现了他们的力量美和豪放美。
6、比喻,拟比,突出腰鼓骤响时的声,行,光彩和力量。
7、前:写腰鼓捶响时给冰冷,宁静,困倦的世界带来了光,热,色彩和力量,展示了生命的活力。后:生命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可阻挡的,一往无前的。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3
制作迷宫是我自小就精通的一大技巧。只用一根线,上盘下旋,左绕右缠,竭尽刁难迷惑之能事,画出宫殿式洞穴式牢狱式或方方圆圆扁扁长长各类迷宫来。画迷宫的兴趣源自走迷宫,是到了走人家设计的迷宫觉得太容易觉得太不过瘾的时候,才能出这法子的,到后来这竟成为我下意识的动作。
制作迷宫是出于无奈,心所向往的其实是真正的迷失。小时候曾住过地处水网的乡下奶奶家,七岁的我带着五岁的弟弟在一天早晨走出村子,走过那座破旧的木桥,在木桥的那端我们起誓非要找到另一条回来的路不可,决不再走这座桥回家。我们走过难以数计的桥,跨过难以数计的河。有一次我们明明已遥遥看见了奶奶的村庄以及袅袅的炊烟,那一定是午饭时分。但隔着一条宽宽的河,我们过不去。我们只好继续走,直到天黑,直到奶奶派叔叔姑姑们四处寻找然后把我们带回去。我们沮丧地发现,我们还是从早晨出了时走过的那座破旧的木桥回的.家。
奶奶哪里知道我们的心思,后来一再叮嘱:不管去哪里,只要记住出发的路,就不会迷失了。
从小这样地被大人们叮嘱惯了,连我自己也渐渐相信,迷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迷失是会有灾祸的。于是,我们上班下班总是选择最近最安全最少岔路最没诱惑的路来走。
于是我们出门不忘带上地图册,到一个地方不忘买一张导游图,这样即使在一个再陌生蝗地方,也可以避免迷失。
于是我们在做每一件大事与小事的时候,无论雄心多么高远,总要考虑好随时抽身退出的后路。
即使有偶尔的疏忽忘情,你还是不容易迷失。因为现代文明世界到处林立着清楚的醒目的路标与箭头,抬头皆是。再不行,还可以“打的”,手一招,便回到了你熟悉的住所。
这世界没有迷宫。
我们没有真正迷失过。
所以我们不会明白,当没有了回路的时候,你才有幸到过另一个地方,领略你从未领略过的风光。
所以我们不会明白,“迷失”二字的搭配其实是多么不安。当你老是害怕“失”去什么的时候,是不可能真正地“迷”上什么的;而当你有所“迷”的时候,你必然有所得。
只好又一次画迷宫,画一个更曲折更复杂的迷宫,让自己真正地迷失一次。
12、“制作迷宫是出于无奈”,这里所说的“无奈”原因是什么?
13、“心所向往的其实是真正的迷失”,从全文看,作者心中“向往”的是什么?
14、小时候带着弟弟出村,作者为什么要发誓“决不再走原来的那座桥回家”?
15、阅读第四段,体会“大人们叮嘱”的具体含义。
16、第四、第五、第六段中,连用三个“于是”有何作用?
17、结合,谈谈你对“我们没有真正迷失过”一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
1.略
2.A(将“温柔”改为“温顺”)
3.⑴表达了孩子们为了得到一小块猪油,和大人们软磨硬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急切心情。⑵表达了孩子们对兔儿爷十分喜爱、充满遐想的心情。
4.陀螺小孩子可以自己制作,抽陀螺刺激性较强,还很有进攻性,把它当作汉奸抽很解气。
5.小孩子可以自己制作。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了我们的智慧和才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意近即可)
6.略
7.外貌描写;为下文写兔儿爷的可爱埋下伏笔。
8.这里是“买”的意思,显示了人们对兔儿爷的敬畏。
9.对兔儿爷的喜爱,除了缘于对生活中真实小白兔的温情之外,还由于兔儿爷多了几分童话色彩。
10.对兔儿爷的喜爱,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11.传说月亮上面有个仙女嫦娥,居住在广寒宫里,有一只玉兔与她相伴。(也可以说说“嫦娥奔月”的传说)
12.走人家设计的迷宫觉得太容易,太不过瘾。
13、领略从未领略过的风光,在有所“迷”的同时有所“得”。
14、在没有得到“大人们的叮嘱”之前,孩子们有一种自发的拒绝因循守旧、勇于探索未知的愿望。
15、“大人们叮嘱”,指的是那种教育人们循规蹈矩,从而扼杀人们探索未知的守旧思想。
16、连用三个“于是”是为了强调害怕迷失,尽量避免迷失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17、这是带有否定意味的感慨,是对习惯于因循守旧的人们没有真正发挥主观能动的精神去开拓进取表示遗憾。)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4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0.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请概括作答。(3分)
11.根据文意概括出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3分)
1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二)阅读现代文,完成下面第8—11题。(18分)
犟龟
一个美丽的早晨,小乌龟坐在洞前吃着树叶。它的头顶上,一对鸽子正在谈话: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了,它邀请所有的动物前去参加。因为狮子洞路途遥远,而庆典不久就要开始,必须马上动身。两只鸽子说完就飞走了。
小乌龟听了这番话后陷入了沉思,如果所有的动物都被邀请了,当然也会包括我,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
想了一天一夜,小乌龟拿定主意上路了,它一步一步向前爬去,虽然很慢,却一直没有停下。
路上,它遇到了蜘蛛。得知乌龟此行的目的后蜘蛛哈哈大笑: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了,慢得出奇的乌龟哪能赶得上?乌龟满怀信心地看了看自己的腿它们虽然很短,却很结实。它说:“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
蜘蛛充满同情地劝说:“我的腿不但比你的灵巧,而且还多一倍呢。可连我都觉得路途太远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
小乌龟友好地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小乌龟走啊走,越过了种种障碍。在池塘边它看到了一个迷迷糊糊的蜗牛。蜗牛用了半个多小时才理清了思路,它难过地告诉乌龟:“你走的方向完全反了。”
“非常感谢你给我指路。”小乌龟说完慢慢地掉转方向。尽管后天就要举行婚礼了,但乌龟说,只要一步一步坚持走,就一定会到的。
乌龟走啊走,它遇到了正在打瞌睡的壁虎。作为狮王的高级官员,壁虎通知乌龟:“婚礼暂时取消了。由于非常突然的原因,狮王二十八世不得不和老虎开战。你可以回去了。”
“很遗憾,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乌龟说完继续向前爬去。
当它穿过一片岩石荒漠时,遇见了一群乌鸦,它们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知道了乌龟的目的后,它们说它是可怜虫、无知者。乌鸦们都穿着丧服,因为几天前,狮王在与老虎的拼杀中身负重伤,已经不幸去世了。
乌龟非常难过。乌鸦们劝它赶紧回去或是留下哀悼狮王。谁知乌龟客气地回答:“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就这样,小乌龟又走了许多天。越过各种障碍,日夜不停地赶路。后来,它来到了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草地上聚集了许多动物,它们都兴高采烈,充满了期待的喜悦。乌龟问一只小猴子去狮子洞怎么走。“你现在不就站在洞口前面吗?”小猴子叫道,“那就是入口!”
“请问,这里是在庆祝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吗?”小乌龟不解地问。
“不,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的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
这天,小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的、最盛大的庆典。它坐在客人中间,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它说:“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
8.(4分)这只“犟龟”的“犟”表现在什么地方?有这种“犟”的性格的人在我们周围可以见到很多,你对这种性格有什么看法?
9.(2分)“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本文反复出现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10.(6分)结尾部分,小乌龟说:“ 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表现了它怎样的精神?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11.(6分)小乌龟参加了庆典,它“虽然有些疲劳,但感到非常幸福”。这是一种怎样的幸福感?你有过这种幸福感吗?(或有过没有得到这种幸福的遗憾吗?)请结合一个实例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5
三代
能买这么好的房子要运气,还要财力。
对于女儿的眼光,当老总的父亲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值,这样的地段这样的别墅,三百万元买来放着都会赚钱。”“关键是那一个一百二十平米的私家花园,赠送版,想一想不美都不行。”女儿刘 诗涵高兴起来咯咯咯地笑出声。
“也不能空着,像得种点花草什么的。”妻子想了想又说:“小的水池、假山、葡萄架、亭子之类装饰一下吧!”
“爸妈,现在全世界都崇尚绿色、环保、低碳理念。我提议在咱花园里多种些树吧!像桃、李、杏、梅、樱桃、枇杷啥的,可以看花开,还可以吃无污染的水果。负氧离子也多,亲,健康有宜。”读大二的诗涵接着说。
几天后,花园里便神奇地出现了几十棵树,像片小树林。有三棵樱桃树、两树葡萄、两棵杏树、两棵李子树、两株梨子树、三棵苹果树、两棵枇杷;一株柳树两株黄桷兰、一棵白玉兰、还有一株罗汉松一株丁香,两株红枫一棵槐树和一株银杏树一棵梧桐树。树大的如啤酒瓶粗,三、四米高;细的如撑衣棍只有一米多高。共二十七棵树。
别墅三层楼装修好后三个月刘总全家搬了过来,正是春三月,花园里的果树也开花了,红的粉的白的,仿如云霞,花香四溢。附近的业主和前来聚会的朋友都赞不绝口,只有刘总从乡下来的老爹,似乎不大高兴,有时在花园里闷闷抽一阵旱烟,叹口气说:“可惜呀!”
没多久,刘总老爹回乡下去了,说在大城市住不惯。进个屋还要脱鞋穿鞋啥的,在乡下还有几块田地他侍弄,就当锻炼身体。在这里,他除了和孙女一起给树松松土、浇浇水就没啥事儿,他歇不惯就走了。临走时他对诗涵说:“这树再长大些该挪窝了,不然可就可惜了。”诗涵笑着说:“爷爷,那叫移栽;行,我搬几株上快递公司给您寄过去,给您和奶奶解闷行不。”刘老爹摇摇头又叹了口气,在乡下,他曾在一大片荒山上栽种了核桃树和花椒树。
头一年,花园里死了六棵树,也没有虫蛀虫咬,慢慢干枯死了的。第二年又死了三棵树。这一年诗涵大学毕业,且顺利考取了研究生, 她要念硕士课了。
父女俩坐在花园里,晒着暖暖的太阳。诗涵忽然对刘总说:“爸,我想到你 公司去实习一下,不想死读书了。”刘总抬头诧异地问:“诗涵,你不念书啦!”“不是嘛,我想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学习,以后念完硕士还得出来工作嘛。增加知识技能、增加社会经验、增加工作能力。”诗涵说完后幽幽叹了口气又说
道:“我现在知道爷爷为啥说树儿活不完叹气了,他是有栽树的经验呀!”
刘总喝了口茶说:“这样,你先到公司总经办去吧,先熟悉熟悉公司情况,然后到几个部门去实习一下。对了,涵涵,咱花园里还有多少树。”
诗涵认真地数了两遍回答说:“还有十八棵。”
刘总问:“如果让你总结?”
女儿故作严肃地说:“爷爷会说,这是由于果树栽培和种植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损失。”
刘总说:“那只是一方面,是否该请园艺专家给咱这花园规划、设计、施工一下,现在咱这花园还只是个小树林呀!”他接着问女儿:“用你的专业知识总结呢?”
诗涵是学财务管理的,她很快回答:“固定资产损失百分之三十;直接经济损失购树款两万元,间接损失含人工费、运输费、挂果应得收益、管理成本等一万五千元;一共损失了三万五千元。”
“算得倒挺精细”刘总看了看女儿,又看看树;接着说:“人才,用好了是资源,如果某部门用非所长,某部门所长之人过多就会闲置资源或引起相互间激烈竟争,当然会有所损伤浪费资源。就像这些树一样。”
父女俩一时沉默了。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爱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女儿对话中的“亲”“快递公司”等词汇,时代感强,也符合人物身份。
B.文中写“妻子”提议在私家花园里中上花草,既是为了变现“妻子”的生活情趣,又是为了与下文“女儿”的提议对比。
C.女儿想到父亲公司实习,是因为她李姐了爷爷叹气的原因,觉得人长大也要“挪窝”,要尽快到工作岗位 上磨炼自己。
D.父亲夸女儿“算得倒挺精细”,是觉得女儿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错,的确没有死读书,能够胜任到自己公司实习的工作。
E.文章以“父女俩一时沉默了”收束全篇,表现了父女二人内心的沉重,文字简洁,语言朴实,深化了主题,也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8.文中三人各从什么角度去认识家里的小树林的?请分别加以概括。(3分)
9.小说围绕三代对小树林的认识展开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三)7.A 3分,C 2分, E 1分
8.爷爷是从农民栽培和种植果树的角度,父亲是从老总对人才资源进行配置的
角度,女儿是从学生自身发展与财务管理的角度。
9.①人物塑造上,通过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差异,有利于表现了三代人的不同形象。特点:爷爷经验丰富、女儿聪明机灵、父亲沉稳深刻。
②情节安排上,通过对一件事的认识来串联情节,使得文章情节紧凑、集中。
③主题揭示上,通过不同认识的交流和碰撞,揭示了出身份阅历对人认识的影响,最后以父亲的话作结,“推树及人”,引发人才资源配置的思考,深化主题。
④读者感受上,通过对不同认识的比较,引发读者的思考, 读者也可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即得满分)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相关文章:
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06-04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2-29
语文阅读理解常用解题方法技巧12-31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2-05
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语文11-08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0-26
语文阅读理解小知识点08-21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最新08-03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07-30
初二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