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儿自传》读后感
有一本令我印象颇为深刻的科普书,名字叫《菌儿自传》。书中的内容,我还依稀记得。
高士其爷爷的文章,向来都很吸引人,而他恰好就是《菌儿自传》的作者。文章的主人公,是千万个细菌当中的一个,它以自述的方式,为介绍了细菌的各种知识,也讲了冒险时的所有有趣的经历。
细菌是有害的,它侵入人体,并在人体里做繁殖。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以平均每二十分钟增加两倍的速度繁殖,光是想想,都觉得可怕。不过它的生命力很弱,一下子就死掉了,我们并不用太担心。细菌一旦沾上人体,便有可能生病。严重一些的,还可能会得永远也治不好的病。不过,主人公菌儿说,它们细菌也是为了生存,在人身上待,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因为细菌对人,或者对其它一些东西,都有许多坏处。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细菌有害无益,都非常讨厌、抵制细菌。其实,大多数人对细菌的认识有些扭曲。菌儿告诉人们,细菌虽然有害,但也有许多好处。比如,生活中的酸奶,在制作的过程中,就有细菌的功劳,而酸奶还对人体的健康有好处呢;不仅是酸奶,就连面包,在加工的时候,也需要菌;在大自然里,菌儿还能清除掉动植物的尸体;人的肠道,如果没有足够的`细菌,还可能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过慢,或者,让人变得过于瘦弱。所以说,细菌没有那么的可恶,在生活当中,有些时候,人们还离不开细菌呢。然而,细菌也有分好和坏,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是一样的。
对人来说,有害的细菌要更多一些,它们会形成病毒,滞留在人体上,从而发展成各种各样的病。人的死亡,有一些是细菌导致的。有益的细菌也不会少,它们给人的生活上带来许多方便,算是“一功抵一罪”。
我敬佩故事中的菌儿,它顽强不屈的精神,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的。
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对事物的认知,不能仅仅是单方面的,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去了解。这样,才能够完善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理解。
【写作指导:点睛明旨法高分作文必备技巧】
点睛明旨法又叫“画龙点睛法”,龙有龙眼,戏有戏眼,文有文眼,画龙要点睛,撰文也要点睛。作文时,在关键地方,或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这就叫做“点睛明旨法”。从作用看,一是向读者阐释了开篇背景描写的深刻含意;二是点破题目,明确主旨;三是留下深长的思考;四是突出所写事物的特点。有点睛,文章便生动精警,不点睛,便呆板平滞。(next88)从句式上看,点睛明旨的警句多是议论句式。如《过秦论》的最后一句:“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者前四段叙史实,末段发议论。这样写,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避免了议论的空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不过,点睛句也可以是叙述、对话,甚至是描写等。
从位置上看,点睛明旨句可在作品的不同位置。它可以置于文首,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此写出了内心苦闷和出游的原因,引出他来到荷塘排遣烦恼。再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也是这样开篇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一个“清”,一个“静”便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奠定了全文浓厚抒情的基调。它也可以置于文中,如莫泊桑的《项链》,在写主人公玛蒂尔德为赔项链而十年苦斗、备尝艰辛时,作者描述了玛蒂尔德的向往并进行了评论:“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种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作者用点睛之笔,揭示出人生遭遇的不确定性。它还可以置于文末,即“卒章显志”,如上面的《过秦论》便用了此法。因此,何时点睛,并无一定之规。关键在于你能否把“点睛”处写深写透,使重点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性格活灵活现。
【《菌儿自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1.菌儿自传读后感
2.沈从文自传读后感
4.梵高自传读后感
5.李嘉诚自传读后感
6.安徒生自传读后感
7.从文自传读后感
8.雨儿读后感
9.仙女蜜儿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