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1
家家都有各异的训则,家家都有不同的家风,他们传承着“百善孝为先”的美德,有的铭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警句。
而有的传承在血脉中的是艺术,是感悟。
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一个老人因为他的绘画技术显得越发不同,这位老人是家重最年长者,他从小热爱绘画,从还是孩童时期,第一次拿起笔画画,即使画的只是最普通的小鸡小鸭,即使画出来的顶多算最随便的涂鸦,这也不能阻止绘画在这个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他还记得他在舞台背景上看见的画,栩栩如生,他甚至质疑他们是否能活过来。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画作,于是他也想学习绘画,这种心里成了埋在他心中那颗种子的阳光,它的水分,它的营养,使那颗种子迅速的开始生根,发芽,在他的心中长成一棵无法撼动的参天大树。
他一天一天地刻苦练习,从小鸭,小鸡,到花鸟鱼虫,都是他在进步的见证,他在画毛主席最为手到擒来,其他的同学都羡慕着他,有的直接请他帮忙画。在他长大后,这大树依然岿然不动的屹立在他的心间,他绘画,他的儿子,孙子看着,他教孩子们绘画孩子们一丝不苟地学着。仿佛从他开始绘画成了他血脉中传承的一项基因,沿着相连的血脉世世代代地传承着。
无论什么都阻止不了他们一家对艺术的渴望,爷爷,爸爸,孙子,无论是谁都钟情于艺术他们有着艺术的灵魂。
老人将绘画传承给了他的孩子,熏陶着孩子的灵魂和品质,孩子传承下来的艺术他发扬着,同时,又渲染着他的孩子,他的孩子也受到影响,倘佯在艺术的世界里。
在他的血液中在他的血脉中,有一份被传承的物质叫艺术,它已成为他们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艺术已经撼动了他们的灵魂。
老人是位艺术家,他叫杨启发,在艺术的世界中他叫白可,在绘画的世界中,他是个痴儿,他把艺术定为家风,深藏于血脉之中,代代相传着。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2
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足以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人们来弘扬,去传承。而让人履行良好的家风家训或许并不简单。而保持一颗诚信的心更是难上加难!
但有一个人他说他要一辈子履行他以前许下的诺言,恪守诚信之道。他叫李元成,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在部队时,他与战友付先根约定,上前线打仗时,如果其中一个人牺牲,另外一个人就要负责照顾那个人的父母。但他们没想到,当时的一个约定,竟然成为了现实。几个月后,战友付先根倒在了沙场之上。他说他会去照顾战友的父母,起初其他人都不相信。而在一年之后,他退伍回家,他回到家后第三天,便就去照顾战友付先根的父母,并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而他也亲切的叫着战友的父母,叫他们“伯伯”和“刘妈”,他将他们视作自己的亲生父母般照顾,让他们十分感动。而天有不测风云,战友付先根的弟弟付先强被电老虎夺去了生命。他更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更细心地照料战友的父母。他说要一辈子履行承诺,一辈子默默奉献。
恪守诚信之道,诚信,一个纯朴的家风,需要人们去弘扬它。而他却仍义无反顾的去一辈子履行,去完成,就是因为那一个微不足道的约定,他将其视作珍宝,去保护,去珍惜。他是把他们的开心转化为自己快乐的源泉。诚信是一个极其渺小而又伟大的词语。一些人只会纸上谈兵,而不去实际行动。而诚信又是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它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或许有些人永远都不会明白,他为什么要去履行承诺,那是因为他出于自己的良心和他那一颗纯朴的诚信之心。而承诺似乎看不见,却又感觉触得着。而默默奉献却是他最常做的事情,他将所有的精力都付给了战友的父母,都只是因为诚信。
诚信之道,将会伴随越来越多的人的成长,而诚信之花,将会开满世界各处,让各种地方洋溢着“诚信”二字。
家风家训只会教育我们,督促我们,而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家风家训,而我们只能依照家风家训,去努力完成,努力实现。而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能使我们更好的积累知识不断进取。
诚实,诚信,做一个诚实的人,努力恪守诚信之道!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3
今日的新春第一课中,有许多让我深受感动的故事:犹如空谷幽兰,芳香满山的网络助学英子姐姐,刘发英;有将家史变国宝,百年间不断的袁裕校;还有那千手观音表演中,没有杂质的纯净化身,邰丽华。但最令我忘不了的,还是那用爱搭成翅膀,飞向各地的天使之家——高振宁。
说它是家,那是一家三口的姓名,拼成的爱心捐款人;说它是天使,因为它是温暖与爱的传播人。
现在的高振宁一家,靠着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用辛苦换来的点滴财物,每月两百元,数十年如一日的,全数捐给了远在他乡的一所特殊学校呢?那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有些穷苦的家庭,为何每月靠卖牛奶,摆小摊,拾废铁所积攒下来的钱,仍要用来捐给远方的学校呢?高振宁的回答,让观众震撼,让受帮助的学生们感到温暖。他说:“我只是想让那些特殊学生活得有尊严,更快乐。”屏幕上,高振宁看见自己捐助的钱所买的缝纫机给孩子们学习,自己也笑得一脸灿烂,无怨无悔。
拜伦曾经说过:“如果人人都为自己活着,世界便会冷却下来。”而高振宁,却用自己的行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十多年的奉献,救助过白血病人、捐助国西部灾民,更是让特殊学校里可爱的孩子们,有了宽大敞亮的教室。他的举动,在一点一滴的感动并温暖着世界的角落。
他是伟大的,并不在于他的容貌、家庭背景。而在于他对社会的奉献。奉献是人最高贵的品质,奉献者会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赞赏,并且社会也因为有了奉献而充满温暖。“高”“振”“宁”,拼成了一个充满爱的名字,凝聚成一家人对社会的奉献,将爱心散播到需要温暖的地方,如丝如水、连绵不断。
奉献,人人都能做到:拾起地上的一片垃圾,这是对环境的奉献;多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们,这是对社会年老人的奉献;做一名教师,教育一批批优秀的孩子,这是对祖国未来的奉献。奉献,可大也可小,大到惊天动地,小到举手之劳。中国每年都会新增许多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单亲家庭。高振宁也是其中一人,他们的每一个事迹,都会感动不少的热血青年,积极投入到这条慈善之路中去。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爱心成就梦想,坚持成就希望,奉献创造美好!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4
一朵梅,若经不起冬雪的寒冷,便不能傲然挺立,让它的美丽为世人所惊叹;一把剑,若经不起铸造的残酷,便不能俨然出鞘,用它的锋利让将军惊叹;同样,一个人,若想得到其他人的惊叹,就必须经得起生活的历练,在逆境中被铸成一个英雄,然后在世界上傲然挺立。
在本次《新春第一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邰丽华,那个坚毅而乐观的聋哑女孩,她承受着先天的残疾,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残酷训练,但她,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心,而是选择了舞蹈,以这无声的方式,使她的生命活出色彩。最终,她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以经典的节目《千手观音》博得了一阵又一阵的的喝彩,她的人生也因此绽放出了最美的光辉。后来,她教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聋哑学生,把美丽的光辉传给他们。她也因此成了一名真正的英雄。
看着她艰难的里程和她对人生的顽强不放弃,我深刻的反省,她能够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不妨回头望望,看历史星辰的启示。
勾践,卧薪尝胆。身为大丈夫,凌云壮志怀于胸。在夫差惨无人道的压迫下,坚持生活,暗中招兵买马,最终打败夫差,替父报仇,为千古世人所铭记。孙匡,囊萤映雪。多少年来寒窗苦读,多少载的勤奋好学,终于成就了这个学子。孙膑,为师兄庞涓所陷害,遭受着非人的酷刑,在最终逃出生天已成为了残疾。但正是他,围魏救赵,帮齐国打出一场漂亮的仗。此外,还有司马迁,贝多芬等。这些像被众星捧月一般的世界伟人,哪个是随便成功,哪个没有奋斗历史?
这些成功的人们,他们都经历过一番磨难,他们都是在逆境中变成人们心中目中的英雄,贝多芬曾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顺境中,这句话它十分朴实无华,但对于逆境中的人们来说,这就是我们活下去的力量,是理由,是信心。只要不在逆境中腐朽,而在逆境中燃烧,就能活出生命的光彩。
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面临挫折,那么不要选择逃避,大胆地迎上去,在逆境中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因为逆境中能够铸造英雄,然后,像梅一样的傲世而立。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5
能使人前行的力量有很多:有的人为了拼搏而前行,有的人为了感谢他人的期望而前行,有的人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前行;可是不管理由是什么,你前行的道路上也只有你一人而已。只有他们,如同一盏盏明灯一般,照亮了旁人前行的路,任凭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始终不变的是他们的守候。
花甲老人袁振江已经坚持了十几年的爱心捐赠了,他与他的妻子、女儿一起化名为高振宁,为聋哑孩子们寄去了爱心和希望。袁振江老人的家庭并不富裕,住的房子很破旧,北京晨报的记者描述说“就连桌布也打了补丁”,可见其生活的拮据。五柳先生陶渊明,家徒四壁,却能保持本心不变,有书便忘怀了得失,他在精神领域方面给予了我们不知多少。而袁振江老人遭受到了同样的情况,却隐藏了自己的痛苦,将希望与光明带给了需要的人,也只有这样品行高尚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吧。每日省下的200元都是老人辛辛苦苦地走街串巷卖牛奶所得的,除此之外,他还会到处收捡一些废品来卖。有的时候,他早上晚上得来回好几趟,其中的累,相必别人是体会不出的,只有老人那卖牛奶的三轮车上的锈迹,彰显着岁月的流逝。岁月流逝,却又沉淀了下来。袁振江看着孩子们走进了新的学校,有了更好的环境。坚定地说着一定会坚持,也会这样让自己的后代传承下去。说完,他笑了,眼睛周围布满了沟壑……
英子姐姐是资丘山区里一所山村学校的校长,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她几乎爬遍了资丘所有的山。她利用网络的力量,为担负不起学费的孩子征求助学金,就这样一直坚持着。“这么苦,为什么不放弃呢?”有人问到。那时她的父兄全都抱恙在身,她总是得城里、山区到处跑。不放弃只是因为一个原因,为了帮助那些孩子们实现他们渴望念书的心愿。她跟孩子们说道:“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开阔自己的眼界。”于是,她成为了孩子们跨出去的台阶。
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传递光与热。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前行的方向,也更加相信,前路一定是一片光明。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6
阳光,一路轻跃,在生命的四季里,编织那个最美的岁月童话,摊开手心,小心翼翼,掬一捧耀眼的光,心中,悄然开花。
是你,用岁月沉淀下来的亿万光年,谱写出了一册册家史。袁裕校,用历史为我们证明了他的存在,用时间证明了他家庭的存在。一件件古董,一件件珍器,一件件用心收集的木器,竹制品,七八十年代的缝纫机,古老的煤油灯,还有载有我们爷爷奶奶辈儿的辛酸血泪史和奋斗史的粮票和邮票。以前的我们只是听说过粮票油票布票的存在,却总是无法想象爷爷奶奶,在为我们阐述他(她)们青春时的痛苦欢愉和无奈。因为在这之前,我们也没见过它们,也不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当坐在报告厅,亲眼目睹了袁裕校为后人为历史也为他自己留下来的这些时,我们顿时感知到了上辈儿所经历过的艰辛生活。看着一张张褶皱的粮票时,我知道,粮票的背后,一定承载了上辈人说不完的故事。是袁裕校,让我明白了,我们祖先的艰辛,也是他,让我知道了现在生活的美好,让我懂得了珍惜。
是你,用肢体和心灵的美丽,向全世界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及特殊艺术与人性之美。邰丽华,你是独一无二的千手观音。作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你有百只手千只手万只手,帮助了无数的聋哑残疾儿童。你,给了他们重生的希望和梦想,还有熠熠生辉的生命。如果说艺术的境界就像海洋,需要用一生不断去跋涉,搏击那种惊涛骇浪,那么人生的过程却如湖水,只要能容人浅浅地濯足,体味之中静谧的清冽。如果说,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都是因为某件事物的独特意义与自己精神取向中的某一敏感区域“触电”,那么,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次“触电”来自欣赏你的舞蹈,你用痛苦和坚持走过青春,用艺术写下了你的辛酸与奋斗。你用你坚强不屈的意志为我们证明了你的存在,宜昌的存在,和大中华的存在。是邰丽华,让我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生存的道理,也是她,让我懂得了执着与不懈,让我知道了奋斗。
那些被唤醒的记忆,沿着荧屏上一张温和的脸,重新附上灵魂。一路走来,那不熄的生命之光,在涌动,在窜逃,在永不停息……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7
生命绽放的花朵,不一定像牡丹般鲜亮夺目,却可以如雏菊般撒满山野,遍地留香。他们默默无闻,平凡地生活,但他们的生命之花却因爱而格外沁人心脾,他们的生命之花绽放在孩子们的心田,他们的生命之花在人们心中留下缕缕芬芳。他们用奉献将爱洒向人间,他们用爱点燃孩子们未来的希望。
凝一家之爱,送千里温暖,他用14年改变着北京到远安的距离,他用14年温暖着一校师生之心,他用14年感动着全社会,他是平凡的高振宁也是伟大的高振宁。高振宁并非一人之名而是一家之名,袁振江老人用老伴的姓自己的名和女儿的名组成了这个新的.名字,这个名字载着一家人满满的爱,这个名字送给了远安特教班满满的温暖。温暖的爱背后是每天清晨踩着三轮车叫卖牛奶的寒冷,是每周在劲松桥下收废铁的辛劳,是每月省吃减用汇款两百元的坚持。是什么替他在清晨里御寒保暖?是什么为他在辛劳时消除疲倦?是什么支持着他14年从未间断的捐赠?是爱,是他心中熊熊燃烧的爱,是他血脉里不停沸腾的爱。这份爱跨越千里阻隔,这份爱翻越千山万水,这份爱给予千百孩子温暖。无论距离有多远,有爱就有温暖。
聚四海之爱,载千百希望。她是开在长阳资丘的雏菊,撒满山野,遍地留香。她用五百多个假期翻越无数座山走遍十四个村只为将希望带给每一个贫困学子,十年网络助学,她筹款81万元,帮助了458个贫困生,十五年的艰苦支教,她让资丘的孩子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她叫刘英发,她就是带来希望的英子姐姐。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十年网络助学,英子姐姐从未放弃,即使父亲病重,大哥瘫痪,她依然带着满腔热血,一颗爱心坚持不懈地汇聚着各地的爱,将希望带向资丘的深山。她用爱凝聚着四海的力量,她用爱传递着未来的希望,她向世人证明有爱就有希望。
他们的生命不像牡丹般雍容华贵,却似雏菊一样馨香高洁。他们简单的生活,默默地奉献,将爱的种子洒向人间。他们用爱让孩子们迎来春天,他们用爱让孩子们的未来充满希望。十几年的时间,十几年的善举,十几年的爱,将千里的温暖传递,将千百的希望点燃。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8
善行如风,轻抚万物却不曾停留;善行如水,润养众生却不曾张扬;善行如月,照破山河却不曾炫耀。
善行是一种修养,无关回馈。不是为了回报,亦不是为了感激,只为独守胸中那一片冰壶秋月。你看那弘一法师,落座前总是轻摇座椅,唯恐伤及蝼蚁性命;你看那启功先生,捐出自己数以百万的书法收益后,面对政府授予的荣誉,只留下一句淡淡的“博取功名,我本无心”;再看那德兰修女,把自己所有的爱与关怀奉献给穷人病患。难道他们是为了获得世人的赞誉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只是用他们高尚的道德修养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善的华章。
善行是一种真纯,无关名声。这种至真、至纯、至美的行为如同一朵河畔绽放的小花,即使没有声名远扬的名誉,甚至被人遗忘,也要默默为大地添一缕清香。“高振宁”,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背后却是一个家庭持续十四年的善行。只因一次在新闻上得知了需要帮助的远安特教班,袁振江与妻子每月十二日都会从北京寄二百元到远安。然而他们的家境却非常贫寒,下岗的袁振江与妻子以及他们的女儿三人只靠一个小卖部维持生活。为了有更多的资金帮助更多的人,袁振江甚至还要在冰天雪地里瞪着三轮四处收废铁、叫卖牛奶。满脚的冻疮也未曾动摇他丝毫。捉襟见肘的家庭做了十四年的好事却只用化名。“高振宁”一家用三轮车丈量了善行的距离——大善无疆!
善行是一种牺牲,无关利益。它是一种“无名,无利,无己”的境界。长阳资丘黄柏山中心小学的“英子姐姐”刘发英诠释了这一境界。作为一名支教老师,她刚到学校便被孩子们清瘦的面容深深触动。于是她点燃了希望的火种,十二年来从未熄灭。她加入了“武汉心之旅助学网”,跑遍了资丘五十四个村,翻越了每一座大山,为四百五十八个孩子筹齐了八十一万元善款。然而,她半身不遂的父亲和高位瘫痪的大哥却依然躺在床上,生活无法自理。面对如此沉重的家庭重负,她却只想把助学做大!“英子姐姐”的善行如同空谷幽兰,馨香满山。
萧纲说过:“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朋友,让我们心存善念,常为善行,让善行与天地齐辉,与日月同光!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9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在举行完开学典礼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新春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观看完后我的感触颇多。
家风家训家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培育好家风、恪守好家训、践行好家规,对于我们健全人格、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视频的开头,首先讲到的是赵一曼家书蕴含的爱国情怀。在这封留给儿子的信中,一个身骑白马、肩披红衣,驰骋于林间,成天与日寇周旋的女汉子不见了,转而成为一位留恋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亲。她的悲痛、不舍、内疚和嘱托,一字一句融入进这封百字家书中,让我感到母爱的伟大和赵一曼的爱国。
在这段视频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元成信守承诺,照顾已故战友父母26年的故事。他是一位军人,上前线时与战友有个约定:如果谁牺牲了,活着的那个就代为照顾对方的父母。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前线安然无恙,战友却在后方因公牺牲了。为履行自己对战友的承诺,他28年默默赡养战友的父母,把战友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用一个军人的血性和忠诚,在西陵峡畔铸造了一座爱心丰碑。此外,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罗必炎一家践行的友善家训,四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生代表事迹也让我感动。
我们家里也有家风与家训。我们家的家训非常简单: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妈妈告诉我:“人必须学会平静的生活,在浮躁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如止水一般的心。遇事泰然自若,宠辱不惊。大诗人苏东坡就为自己谱写了精彩而平静的一生,宦海沉浮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真实写照,即使在他事业的最低谷,他仍在为自己率意书写着人生。即使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他仍平静的接受,淡然的处之。”所以,我学会了去平静对待身边的事,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新春第一课”的观看,使我们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这一条条家训,一篇篇家教故事,无不承载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文明教育,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我们深知,中华家训文化及其优良传统,是新时代少年学习的目标,良好的家风、家训必将成就我们未来的辉煌。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 篇10
即使你播下的挚爱,到死也未能收获一枚果实,也不要失望,回头数数那些真诚的眼泪,一颗颗全是珍珠。
——题记
两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斑驳的墙壁,灿烂的笑容,就这样一张黑白照片,引出了十五年前那个暖人肺腑的故事。
远安的特殊教育学校,从开办以来,一直收到一位名叫“高振宁”的好心人每月200元的资助。心怀感恩的学校想找到这位好心人,可一年多的时间却依旧如大海捞针,苦寻无果。而就在他们的寻找进行时,在北京一间阴暗的小屋里,袁振江夫妇正化名“高振宁”,翻翻报纸,看看电视,寻找那些无力追寻梦想的孩子,把整天叫卖牛奶赚来的辛苦钱,汇给他们。北京的袁振江夫妇,用十五年的奉献,向世人诠释什么叫做:一滴水,可以滋润一朵花,然后美丽一个世界。
“我想让他们像普通人一样,有尊严。”袁振江老人在屏幕上的笑容,那么沧桑,却在提及那些被帮助的孩子时露出美丽的慈祥与温情。聋哑的孩子,像灌木类的植物卑微而坚强的活着。可是有没有人想过,你们的指指点点曾让他们的内心经历炼狱般的煎熬。袁振江老人的话语,恰好道出聋哑孩子的心声。
“我们不能苛求身边的人都是雷锋,但我们能在雷锋出现时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少一些讥讽和嘲笑。”主持人的一番话,令我不禁想起社会上热议的话题——“扶不扶?”一位先生在马路上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却被老人诬陷为害自己摔倒的元凶,甚至被告上法庭索要赔偿。事件被朋友们在戏谑间传上网络,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骗子们发明了新的骗术,警局因诸如此类的事件频频爆满,网友因身旁受害人的增多谩骂满天。于是,一位老人的倒地诬陷,引起了全社会人心的纷纷摔落。老人倒地无人再扶,一岁女婴被车轧倒在地无人敢救,乐于助人的人被别人骂为傻子。可若真有一天,当所有的人对别人的流血、灾难熟视无睹,这个世界,是否还会有春天?
世上并不是缺少雷锋,只是雷锋们的心被铁石心肠的社会披上了盔甲,百毒不侵,也同样的麻木不仁,像袁振华夫妇一般的好心人却被是是而非的流言埋没谷底。
人的情意,不是池塘里的水,流出了多少损失了多少。你给出这个世界多少情,换种方式,世界也会让你收进多少意。即使你被冤枉,被误解,被指责,被嘲笑,也别灰心,总会有人记得你的美丽,因为奉献,姓高名尚。
【流淌于血液之中《新春第一课》观后感800字(精选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