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1
我不是最弱小的,
每当妈妈回家疲劳的时候,
我会马上帮妈妈捶捶背,
给妈妈讲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
我不是最弱小的,
校园里的花儿干枯了,
我帮花儿浇水施肥,
花儿显得更加花枝招展。
我不是最弱小的,
一只小鸟受伤了,
在雨中伤心地哭泣,
我帮它疗伤让它飞上天空。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小学教育集团明珠校区
二( )班 李子宏
指导老师:徐梅茵
我不是最弱小的2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牛顿
“猜想”,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假设活动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极富跳跃性的创造性思维。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透彻。更为重要的是,在“猜想—求证(验证)—讨论(争论)—肯定(否定)—新的猜想”这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与严密性能得到培养,遇到问题努力求证的品质能得以初步形成,而且,在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与碰撞中,学会倾听与合作。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中,我几次运用了“猜想教学法”,现撷取几个片断:
猜想一:“一家四口的关系?”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是这样的:“假日里,天气闷热,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父亲、母亲、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
教学中,我故意将托利亚说成是萨沙的妹妹。有学生指出我说错了,托利亚应是萨沙的姐姐。我不解地问:“凭什么这样说?文中可没有说明白。”有些学生竟然赞同我的意见(出乎我的预料,可见有些学生还是没有认真地思考,也没有观察文中的图)。于是,我就让学生猜一猜,托利亚到底是萨沙的妹妹还是姐姐。结果很明了:1、文中的画面能清楚地反映,雨衣是披在那个小男孩(萨沙)身上的;2、文中“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她给了萨沙”一句也能说明。
我及时地表扬了找出根据的同学,并请他们说说“秘诀”,从面得出:“碰到问题时,应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有时,文中的画面也会告诉我们答案。”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引导,我所做的是让他们经历这一过程,尝试一次成功的快乐。
猜想二:“他们知道天会下雨吗?”
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对两次大雨的描写进行朗读后,我问:“他们出门时知道天会下雨吗?”这下炸开了锅。学生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在说理由时,持“知道”意见的学生理由为:1、天气闷热,应该判断会下雨;2、爸爸带了雨衣,说明早有准备。持“不知道”意见的学生理由为:1、天气闷热,不代表就一定会下雨;2、如果知道下雨,不会只带一件雨衣;3、如果知道下雨,就不会到森林里玩了(有学生反对:就算知道下雨,也要出来玩,因为假期是难得的)。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不着边际,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作了疏导,肯定了学生的独到见解,并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意见。接着,我问道:“这如注的大雨,在他们一家四口看来是‘强大’的还是‘弱小’的?”又一次引发了学生的争论……从而得出“强大”与“弱小”不能一概而论,是相比较而言的,正如他们一空四口相比较,爸爸最“强大”,萨沙最“弱小”。
课堂,有时需要争论。这“争论”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情绪会达到最高点。在互相说理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倾听、思维、表达、合作的能力,更是展现学生个人风采,呵护学生个性的过程。“争论不休”的课堂,与“静默无声”的课堂相映成趣,才使课堂如此多姿!
猜想三:“他们会怎么做?”
课之末,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猜想:“萨沙的父母和姐姐看到他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会怎么做?”这是一个发散性问题,学生的答案精彩纷呈:1、花需要保护,不然花瓣会被大雨全部冲掉;2、花毕竟不是人,人比花重要;3、他们会支持萨沙,因为蔷薇花确实弱小,需要保护;4、花如果不经历风雨,就一直这么娇弱;5、在那种情况下,应该保护最弱小的;6、花不比人,人病了要进医院,花天生就在野外,或许已经适应了环境……学生的纯真的童心在课堂尽情绽放!对“弱小”的理解,已经远远超了字面,学生,已经冲破了“课堂”的狭窄空间,走得更远了……
我相机给每位发言的学生作出点评,肯定了他的意见,并帮他们作了补充。有学生说我一会帮这边,一会帮那边。我想,在这样的课堂中,还需要有明确的结论吗?
[感想]
学生在知识基础、个性、思维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这更是一种丰富的、不断生成的教育资源。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这些资源,巧妙地利用这些资源(如采用“猜想教学法”),就能使课堂思维激荡,个性飞扬。
我不是最弱小的3
师:出示课文中的一句话:林中矿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想象画面,说说是怎样的野蔷薇?
生1:粉红的野蔷薇
生2:娇艳多姿的野蔷薇
生3:含苞欲放的野蔷薇
……
师:很好。你们已经学会睁大眼睛读“野蔷薇”这个词了;如果再试着用你的鼻子闻一闻,用心感受,那会更感受到野蔷薇的美。
生:1沁人心脾的野蔷薇
2香气袭人的野蔷薇
3芳香扑鼻的野蔷薇
4花香醉人的野蔷薇
……
(生读,因为前面情感的铺垫,孩子们读这段话读得很投入。)
感悟:
因为学生张开想象去读词,原本凝固的词被激活,原本干瘪的词变得丰满,生硬的读词环节也因此充满情趣。把文字变成画面,把画面变成文字。常此训练,还怕学生的语感出不来吗?
我不是最弱小的4
《我不是最弱小的》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和哥哥的影响下,把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这篇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强化初读,使学生有所知:
感知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实践、自觉朗读来完成的。完成这一过程教师应有意引导,让学生对课文的含蕴有所感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弄明白文章所写的事情。在学生了解本文所写内容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读书中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有所感知。
2.精读揣摩,使学生有所悟:
在初读的基础上,精读的重点首先应放在深入领会“妈妈”两次说话的用意上:第一句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意在教育萨沙要懂得同情弱者,保护弱者;第二句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是在激励孩子。可变换形式反复朗读,然后进行句式练习:“妈妈”说的第二句话还可以怎样说?(⑴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⑵ 要是你能保护别人,那你就不是最弱小的人。)让学生理解“妈妈”对萨沙的良苦用心。同时,联系前文一家人递让雨衣的情景,让学生对“妈妈”的话有更深刻的感悟。其次是重点读好萨沙说的三次问话:第一句“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指导学生体会萨沙不懂他们为何这样做的心理,读出天真幼稚的语气;第二句“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要揣摩萨沙不甘为弱、也想保护弱者的心理;第三句是萨沙把身上的雨衣盖在蔷薇花上之后说的话,“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这一句要指导学生体会萨沙的自豪感,因为他已经不是最弱小的了,能够保护比他弱小的蔷薇花了。这样,通过学生不断深入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也受到了健全人格的教育。
3.赏读激情。使学生有所得:
这一环节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萨沙一家人的高尚品质,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萨沙家庭中的一员,在有感情地读好人物对话的同时,赏读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萨沙一家人行为的描写,让人物的言行有一个无比美好的背景:广大的森林中间,宽阔的旷地边缘,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披盖着梅红色的雨衣,一家人在滂沱大雨中谈笑风生、情深意浓……伴着优美的音乐,在人情人境的朗读中感情得到升华,人物的品质行为得到内化。
总之,“语文”是“情感认知”的广阔舞台,需要老师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一个老师的教学情感定会绽放语文素养的美丽花朵。
我不是最弱小的5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一篇课文,在认真备好教案并经沙老师修改后,第一、第二课时均由我来试教。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这篇课文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段真实感人的雨中情。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保护弱小的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第一课时,在学习生字词后,课堂上注重整体阅读,一点突破,交流阅读收获:萨沙不是最弱小的,课文里最弱小的是蔷薇花。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句子描写了蔷薇?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了课文中描写蔷薇花的两个句子:
句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句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学生从“刚刚开发”、“粉红粉红”、“芳香扑鼻”等词语中体会、感受蔷薇花的美丽、娇嫩,激发学生对蔷薇花的喜爱,同时从“冲掉了”、“几片”、“低垂着头”、“娇嫩纤弱”、“毫无”等词语中体会、感受大雨中蔷薇花的无助、弱小,激发学生对蔷薇花的怜爱。指名朗读描写蔷薇的两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了评价,在反复的颂读中理解、感受雨前和雨中蔷薇的不同及文字中蕴涵感情的不同。
第二课时,以读代讲,突破难点,萨沙一家人本是到森林里游玩,可却遇到了突如其来的大雨。你们看,(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在大雨中,只有一件雨衣,一家人是怎么做的呢?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为什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呢?那萨沙又是怎么做的呢?通过对萨沙说话时神态的观察,体会萨沙保护弱小者——蔷薇花以后的高兴与自豪,萨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 “最弱小”; 课堂上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从萨沙和妈妈对话中体会人物当时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小萨沙的天真与可爱,妈妈的亲切与和蔼。因为,只有在充分理解、感知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才能入情入境,入木三分。在充分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空白处进行想象练习,既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课后指导老师对我进行了细致的点评。
1.读课题时可以多请几个孩子读,他们的理解不同,突出的地方自然也不一样。教师要注意听并评价。“滴”字提示了写法并板书下来了好的。“纤”学生读错了及时纠正也是好的。但是组词的时候要灵活,不一定要等到所有的词都教好了再全面开花,这两个字提到了就可以组词了。其它的词不是难的,如“亚”没必要组词。“纤”重要的,学生反而没组词,纤在这里这个读音可以组“纤维”。组词环节可以由教师来指引组哪几个。
2.找到了描写蔷薇的两句话,要自由地读一读,谈体会。抓住关键词语再自由地读读,读完后再发言。要不然发言时连句子都读不通顺。这两句话的情感没有指导到位。第一句话问这是一朵怎样的蔷薇花?学生答:娇艳。看着这朵娇艳的蔷薇你有怎样的感觉。喜爱。好,那就请你读出对它的喜爱。第二句,大雨滂沱下的蔷薇低垂着头,摇摇欲坠,快要枯萎,你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说:可怜。我想保护它。那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把作者的情感很自然的表达出来。对比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有练的机会。
3.环节处理过于匆忙。
讨论:大雨中萨沙一家人是怎么做的?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爸爸赶紧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结果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学生交流阅读中的问题,并组织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无疑之处设疑,并从问题的讨论和对这看似平常,不经意的一句话的反复咀嚼,体会、感受萨沙一家人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自觉保护弱小着的品质。可是这一环节我没有处理好。在引导设疑后立马有一个孩子问了:为什么爸爸把雨衣给妈妈,而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顺势我便急匆匆地让其他的孩子解决问题继而跳过这个环节。其实这个里面可以多问好多问题。如:①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萨沙?②爸爸、妈妈为什么没把雨衣给托利亚?
4.注意引导的逻辑性。如教授萨沙和妈妈的对话,应当先指名读,提出一些建议,范读,自由练读,再分角色读。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读了很多遍,却反而显得没有逻辑性了。读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要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妈妈说的话和萨沙说的话。这里面有好多反问句,可以引导孩子:“你们干吗这样做呢?”蕴含着一种不明白,“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这句话是想说明我不是最弱小的。句子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让孩子理解了。
5.适时拓展。如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想象写话:听了萨沙的话,妈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由读到写,读写结合,而这个时候的交流要注意渗透写作教学。不难发现,有的孩子没有神态、动作描写,有的孩子则会描写道:妈妈摸着萨沙的头。要肯定,你把妈妈的动作给写出来了,给其他孩子一些提示。说说你是怎样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个不用放到课后交流,课上就可以交流掉,这是书本上的课后练习。
我不是最弱小的6
今天我们学了新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
课文主要讲述的是:萨沙一家四口在假日里一起去森林里玩,他们不幸突遇大雨,爸爸把仅有的一件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最弱小的萨沙。
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萨沙觉得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于是便把雨衣盖在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身上。
萨沙不甘心做最弱小的,而且还非常有爱心去帮助比自己更弱小的,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也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去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那天天气特别特别的冷,又因为我感冒发高烧,于是便早早钻进被窝睡觉了。妈妈为了让屋子里更暖和,把煤球炉子烧的旺旺的,自己忙着做晚饭。等晚饭做好,又见我睡的正熟,没忍心叫醒我。自己又在一旁坐了一会儿,因为怕饭菜会凉,最后还是决定把我喊醒。
当妈妈发现怎么也叫不醒我,心里吓坏了,她连忙把我扶起来,可是我完全是昏迷的状态,一直都是耷拉着头,眼睛紧闭着,嘴里还弱弱地说着:“妈妈我难受,妈妈我难受”。妈妈猜到我可能煤气中毒,便试图想要把我抱到院子里,惊慌失措的妈妈也许是因为心里害怕,也许是因为我长大了,太重,也许是妈妈也已经煤气中毒了,她试了几次都没有抱起我。她用尽全身力气,一步一步把我拖到院里,不停地喊着我的名字,等我到了院子里,吹了冷风,慢慢地清醒了许多……
虽然事后妈妈很自责,总是责怪自己差一点害了我。可是我却觉得是妈妈用强大的母爱救了我。
我想说,我不是永远的弱小者,等我长大了,等到妈妈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一定会保护她。
我不是最弱小的7
教学一篇课文,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不分巨细,面面俱到。而要想使学生有本质上的进步,有实质性的提高,最好的办法就是着力语言,突出重点。因为前者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后者突出了阅读教学的关键。基于此,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时,我着力进行语言训练,力图突出以下重点:
加强概括训练。教学课文第二节时,我主要进行了概括训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层次大意。首先进行逐句概括。明确:第一句讲森林非常美好。第二句写蔷薇丛中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第三句说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干什么。第四句写老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第五句讲萨沙一家在大雨中为保护弱小者而递让雨衣。其次进行整节概括:第二节记叙了萨沙一家在森林中游玩时,突然遇上大雨,他们挨个儿递让雨衣的事情。
理解重点语句。大家知道,三四两节是写第一次对话。在指名学生朗读之后,我先引导学生划出关键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然后引导学生将此句默读三遍,仔细揣摩它的含义:所有人都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自觉保护弱小者。最后要求学生联系课文,说说大雨来临时,萨沙的父亲、母亲和姐姐是怎么做的。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弱小者,我们又是怎样做的,我们应该怎么去做。这样,不仅让学生准确理解了这个重点句子,而且还让学生受到了应有的教育。
比较句子语气。不难看出,第二次对话是在五六两节。教学时,我专门设置了一个练习,重点比较了以下两个句子。一是萨沙的反问: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二是妈妈的答话: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我先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比较:一是将前者与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进行比较。二是将后者与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进行比较。三是将前者与后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明确:反问句语气强烈,具有独特的强调作用。
体会萨沙言行。教学第三次对话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朝着掀起和盖在,体会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蔷薇花花瓣被冲,花儿低垂,是最最娇嫩纤弱的;萨沙的动作是有意识的行为,意在表明他也在保护弱小者。然后要求学生体会萨沙的语言: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三点:一是要体会出语言的反问语气。二是要体会出语言的含义: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三是要体会出萨沙天真、聪明和可爱的性格。
利用插图想象。在总结课文时,我重点进行了想象训练。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指出插图上有些什么人物,他们正在干什么,主要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进行恰当想象:当萨沙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时,他的爸爸会说些什么,他的妈妈会说些什么,他的姐姐又会说些什么。当萨沙听到爸爸说之后他会说什么,听到妈妈说之后他会说什么,听到姐姐说之后他又会说什么。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虽不敢说我的教学设计有多高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着力语言、突出重点的思路肯定是正确的。因为这种思路可以加强语言训练,突出教学重点,增强语言基本功,强化语言表达,培养语言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我不是最弱小的8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4、加强词语积累运用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
1、生字认读,课文的朗读。
2、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学习难点
从平实的对话中,感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积累词语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一、激趣揭题。
可萨沙才五岁,他却自豪的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导弱的书写:两个弓字的头短身长,注意点、提的穿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再读课文,读通课文,争取不添字不漏字。
3、在课文中还藏着好多生字伙伴,你能找出来介绍给大家吗?
(孩子们教读生字,随着孩子的教读出示生字词卡片)
你还能向大家更仔细地介绍这位生字朋友吗?
(鼓励孩子为生字组词,解释字义、词义,提醒读音,记忆字形等等)
4、在识字中穿插写字指导
(1)如孩子提出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在正音时指导后鼻音铃的书写:左窄右宽,撇穿插在金字旁第二横下,令不要少写一点。
(2)如孩子提出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在识记后可指导书写芬、芳二字的书写: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3)如果孩子八末末二字进行比较,也可由学生在此进行末字的书写指导
(以上的书写指导,不益每个字都进行,本课时只着重指导好几个,练习好几个)
5、请几位勇敢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读得怎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打星评价。
2、听读后思考回答: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3、提出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朗读体悟,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够给小伙伴们说一说?
二、体会课文,引导积累。
1、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花)
这个故事中有一件联系所有角色的东西,是什么?(雨衣)
2、雨衣是什么天气才用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打雷、下雨得词句,或者描写其它天气的词句。
3、下雨了,雨衣对每个人都需要,而这件雨衣却在怎样传递呢?找到三自然段中写传雨衣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妈妈――托利亚――萨莎
4、老师范读三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体会,你觉得妈妈、托利亚在传递雨衣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5、当雨衣传给萨莎后,他和妈妈有一段对话(4-7自然段),你和同桌分角色,相互交换读一读。
指名几组读,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相机指导问句的读法。
(第一个问句要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第二个问句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6、听了妈妈的话,萨莎怎么做的,读8、9自然段。它把雨衣传给了谁,为什么?
板书:蔷薇
你觉得萨莎在传递雨衣给蔷薇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7、小结:大雨中的野蔷薇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正是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积累运用,指导书写。
1、本文中除了刚才我们提过的好词佳句外还有不少,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评一评谁读得好。(相机指导一、二自然段的朗读)
词语积累。
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2、咱们也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吧。
在做卡片时指导上课时没有完成的生字书写指导。
3、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雨衣
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
关爱
我不是最弱小的9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末-未的区分;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媒体资源:视频范读《我不是最弱小的》,视频《做勇敢的孩子》,动画课件《我不是最弱小的:生字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谈话:
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
3、看视频《我不是最弱小的》,听课文范读,并标记出本课的生字词。3、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
5、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6、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
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
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以上教学环节利用动画课件《我不是最弱小的:生字学习》辅助教学。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作业:
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
2、过渡:外国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读读这个故事。
三、品读领悟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
看看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学生自由读4-9段。
(1)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
出示: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JiaoAn/YuWenJA2/85238.html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2)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读这三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3)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
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7、8段,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学生自由读画。
四、巩固延伸: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你用自己的雨衣保护弱小的蔷薇花,多勇敢的孩子啊!那你能不能坚定地说,你不是最弱小的?这时你的心情什么样?(自豪)
萨沙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她的第三次问话里,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谁再来读读第三次问话?
(1)分角色读3——9自然段。
(2)、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弱小的蔷薇花,向大家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那么你保护过比你更弱小的吗?
(3)、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生命,你们都是一个有爱心的、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4)、看视频
《做勇敢的孩子》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7、我不是最弱小的
保护蔷薇花
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教后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家庭,在家庭中成员之间互相传递雨衣,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并且都有能力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这是一篇用爱心贯穿起来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浓浓的爱意。尽管课文说的是一件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通过感受这一系列的爱心传递,引导学生理解关爱无处不在。文章深深地打动了我。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小主人公萨沙不甘心做弱小者这一主线,通过文章中对萨沙的行为、语言、心理、情感的语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潜在的爱心主线,引导学生树立不甘作弱小者,自觉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课文中有萨沙和妈妈的对话,语言自然而平和,但却蕴含着浓浓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想,用心体会。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去感悟、表达其中的感情,从而也进行了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训练。在学生能够把握课文所体现的情感基础上,再通过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结合生活中及小朋友身边的事例,更进一步感受应学会关心帮助比自己弱小的。这样做,实现了将课文主题的进一步升华。
我不是最弱小的10
一、导入
1、师:孩子们,还认识我吗?我是谁?
生:认识。暴老师。
师:是呀,前几天,我们已经见过面了,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那你知道这个“我”是谁吗?想认识吗?今天呀,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认识这位新朋友,好吗?(齐读课题)
2、课题质疑:
师:“弱小”的反义词是谁呢?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比“我”弱小?谁比“我”强大?
生:“我”是谁?
生:“我”怎么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师:那就让我们快速打开书132页,去故事中探索吧!(课件要求)
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师:故事读完了,现在你知道课文中的“我”是谁了吗?
生:萨沙。(板书)
师:在课文中,谁比萨沙更弱小?
生:蔷薇花。
师:大家看,“蔷薇花”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课件)
和植物有关的字都带有“艹”,一起来读读。(板书)
在课文中,谁比萨沙更强大?(板书)
2、师:这里有“强大”有“弱小”,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来帮大家读读课文(抽生读)其他同学请和我一起认真听,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生:汇报(课件)
3、师:原来是这么回事!
老师非常喜欢蔷薇花,你瞧它多美呀!(课件)谁来帮我读出它的美?
抽生读句子。
师:“粉红粉红”的,多美呀,谁再来?如果把“粉红粉红”换成“粉红”好吗?哪个更能写出蔷薇花的美?那你知道这几朵蔷薇花为什么会这样“鲜艳夺目”吗?如果没有这一片“浓绿”的映衬,衬托,这里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这几朵粉红的蔷薇花还会那样“鲜艳夺目”吗?对呀,正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怎么能不美丽、耀眼!谁来再一次把它的美读给大家听?
4、师:多么美丽的蔷薇花呀!那么在这一家人中,你最喜欢谁呢?
生:A、爸爸。
师: 为什么?
请你读出来对爸爸的描写?大雨倾盆而下,难道他不需要雨衣吗?既然需要,为什么把雨衣给了妈妈?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来回答吗?(课件)
在爸爸的眼中,妈妈是弱小的,所以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那么后来,还有谁参加了这次传递?(课件)谁来读出当时的情景?“倾盆而下”呀,这雨怎么样?像什么?在这么大的雨中,大家是怎么做的?谁来帮“赶忙”找个近义词?那让我们一起读出当时的情景。我来读环境描写,男生读有关爸爸的描写,女生来读妈妈的,大家一起读托利亚。准备好了吗?(课件,雷雨声)(雨衣传递得不够快,再来“爸爸”__________,)指导朗读。大雨倾盆而下,大家需要雨衣吗?可他们却把雨衣给了别人,这是为什么吗?是呀,在爸爸的眼中,妈妈是弱小的,在妈妈的眼中托利亚是弱小的,在托利亚眼中,萨自己弱小,他们把雨衣给了比自己弱小的人,这正是对弱小者的关爱。(板书:线)因为他们明白(课件齐读)
B、可是当雨衣传递给萨沙时,萨沙理解大家的做法吗?她又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3—6自然段,用心体会故事然后小组交流收获(课件)。
生汇报:谁来代表你们小组来和大家交流交流收获?请你来说一说:(1)萨沙一开始,理解大家的做法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读出他的疑惑,指导朗读。(课件)(2)妈妈又是怎样引导她的?“每个人”指谁?爸爸、妈妈托利亚都在用实际行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课件:加点)雨衣传到了萨沙的手中,萨沙甘心做最弱小的人吗?谁来读一读萨沙的话?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想采访一下萨沙:萨沙,你在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愿意当最弱小的人吗?为什么?生:我心里很不服气。
生:我可不愿意当最弱小的人,我也想保护别人。(板书:不甘示弱)。请读出你的心声;读出你的不甘示弱,大家来试试。
(3)师:可是妈妈说(抽生读课件)妈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问句变陈述句)
生: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你就是最弱小的。
C、师:在家人的行动感染下,在妈妈的话语启发下,萨沙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默读第七自然段,找到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画下来。 生:根据课件方法指导,自主学习
生:汇报:
①萨沙是怎么做的,这次,我要找喜欢萨沙的同学来介绍,谁喜欢萨沙?她是怎么做的?(课件)
②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板书:保护弱小)蔷薇花是弱小的吗?你从哪体会到的?注意“纤”的声母是谁?X,刚才它还是那样“鲜艳夺目”,现在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是谁改变了它?注意这个字是几声。跟我读(词)。“滂沱大雨”写出了大雨,在课文第二段中,也有一个词写出了雨大,找一找。(汇报)有没有同学找“雷声大作”?(课件)让我们来听听,看一看。虽然“雷声之后往往会有大雨的到来”,但“雷”和“雨”是两种不同的自然现象。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两个描写雨大的词,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几个描写雨大的词,一起读一读。
D、师:滂沱大雨无情地下着,无情地折磨着弱小的蔷薇花。雨中的蔷薇花多么弱小呀!谁来读出它的弱小?如果你是萨沙,面对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做?(课件补充)为什么?生汇报。
师:好样的!听了你们的介绍,你知道此时老师最想把掌声送给谁吗?萨沙不甘示弱,保护弱小,(板书:线)是好样的,但老师更想吧掌声送给你们,因为:从你们保护蔷薇花的行动中,老师感受到了你和萨沙一样善良,有爱心,老师很欣慰!
E、师:那么,萨沙你保护了蔷薇花,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吗?为什么?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保护了蔷薇花。
生:高兴、自豪。
那请读出你的高兴和自豪(课件)挺直腰板,一起来!
三、总结延伸
1、师:萨沙不甘示弱保护弱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齐读课件课题),那么孩子们,你们愿意做最弱小的人吗?可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人吗?(课件)
生:我保护过受伤的小鸟,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我给老奶奶让座,保护了老奶奶,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我给小树浇水,我不是最弱小的!
生:……
师:好样的!让我们一起挺直腰板,自豪地对所有人说(课件)
生:我不是最弱小的!
师:老师们,请把我们的掌声送给这些不甘示弱,有爱心的孩子们!
2、师:是呀,孩子们世界因为有了爱而更加美好,生活因为有了爱而更加幸福!(课件图片配乐)
①在灾难降临的时候,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身躯和生命在极力地挽救着那些弱小的生命;
②孩子们也纷纷伸出友谊之手;
③这个只能靠双手走路的孩子叫龚忠诚,在常人眼中,也许你会认为他是弱小的,但在灾难降临的时候,他先后四次向灾区捐款,用自己的爱温暖着他人;
④生活中他们不甘示弱、保护弱小,因为他们懂得(齐读课件)
生: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作业:
那就让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吧,让更多的人和我们一样不甘示弱,用实际行动保护弱小吧!
【我不是最弱小的】相关文章:
1.我不是最弱小的
7.我不是最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