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了做手擀面作文500字

2017-05-18 六年级作文

我学会了做手擀面
当我看到《舌尖上的中国》里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面,我就垂涎欲滴,今天我按捺自己的心情,准备探索这个全新的领域。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刚从超市里买来的高筋面粉的袋子,舀出两碗。刚准备去接自来水,爸爸叫住我说:“不能用自来水,要用温水,最好稍微加点盐,这样做出来的面条才筋道!”洗干净了手,我开始了今天和面粉之间的“游戏”。爸爸说:“揉面讲究‘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这样揉出来的面条才筋道。”于是我拼命地揉,想揉出世界上最筋道的面条。
过程很漫长,看着手中的面条越来越细致,越来越白嫩,越来越有弹性,我油然而生喜悦。面团揉好了,“醒面”是必须的,30分钟时间,我用足够的耐心让食物“醒”来。
醒碗面,面条如婴儿的肌肤般弹力十足,我把大面团分成两半,开始擀面,但是擀面杖总和面团粘在一起,“行动”艰难。爸爸指导说:“不加干面粉,你擀得了吗?”我恍然大悟,麻利地拿了干面粉抹在擀面杖和面团上,这下擀面杖总算“活动自如”了,不一会儿,两个“气球”就变成了两块“白布”。
最有成就感的环节是切面条,一刀下去,一条长面,我小心翼翼地下刀,使它们的长度、宽度都一样,一条条面条在我的手中产生了,如同面对新生命的诞生,我兴奋异常。美食就在眼前了,放入滚水中,加入各种调味菜,一盘美味的手擀面就上桌了。
听爸爸说,一个面团,就能做几十种不同的美食:花卷、水饺、小笼……中国的美食真是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啊!

【每日写作指导:让作文做到构思巧妙的几种方法……】

  在作文中规中矩地完成之后,只能拿到结构方面的基础分,但是如果用一些方法让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巧妙,吸引读者的眼球,会在文章的结构分上得到加分。下面介绍几种让作文构思更巧妙的方法,希望对各位初中学生有所帮助。

  1、设置悬念法

  设置悬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开头设问,即在作文开头即给读者提一个问题,形式可以是问句,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叙述,但在开头的事情往往显得匪夷所思,不符常规,这样能在读者心中产生一个疑问,引其兴趣,让其对下文产生期待心理。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即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next88)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个开头就比较有吸引力,因为它给读者设置了很多疑问。小女孩是干啥的?这么冷的天,还是个大年夜。她为什么一个人在街上走,还光头赤脚?读者自然而然想往下读。

  2、抑扬法

  所谓抑扬法,包括先抑后扬或者先扬后抑。这个方法说的是当你真正要表达某种褒贬情感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而一开始将相反的方面表现出来,接着才开始表现你所想表现的那个方面。

  如金庸小说《笑傲江湖》描写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时,即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开始时将岳不群描述成一个慈父良师的.形象,给了他正派人士引以为荣的“君子剑”称号;但到后面,这慈父却利用女儿幸福达到私利,这良师却为私心杀害自己徒弟。堂堂“君子剑”实为不折不扣的阴险小人,为野心掀起武林中的腥风血雨。这样不用太多语言描述,光是前后一对比,其人性之丑恶暴露无遗。而《神雕侠侣》描绘杨过则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抑扬法”实际上是对比思维的一种,写作时要注意。“抑”的目的是“扬”,“抑”的内容是为了更好地“扬”.最终要把你最想要表达的那个意思抒发出来。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或人对事物的错误理解。误会法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或者某件事)产生误会,或者两人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发展,从而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所谓“人贵直,文贵曲”,平铺直叙是作文大忌,而要让文章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巧设误会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比如有一篇考场满分作文叫做《误会》,文章中开始写“我”因为天下雨父母亲没给生病的“我”送伞而导致“我”误认为父母不爱“我”了,后来看到母亲留下的纸条才知道父母亲是想锻炼“我”,让“我”能够成长得更好,“我”在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明白了父母对“我”的关爱。这就是典型的用“误会法”来给文章设置悬念的例子。

  使用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在写完误会之后一定要交代这是个误会,并且需要交代主人公知道这是个误会之后的心理反应。

【我学会了做手擀面作文500字】相关文章:

我学会了擀面皮作文02-25

我学会了擀包子皮05-22

爸爸的手擀面作文06-27

我学会了煮面作文350字05-08

我学会了煮方便面作文02-24

我学会了煮面作文300字08-22

我学会了...作文05-24

学霸的另一面作文06-06

我学会了......05-22

我学会了买菜作文07-21

最感恩的人作文 帮外婆烧开水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