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处逢生-品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有感

2017-05-18 教育随笔


“嚼”处逢生
——品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有感
读陶渊明的诗,只是感觉“淡”。如果把鲁迅的文章比作一罐陈年老酒,醇香浓郁,历久弥香。那么,陶渊明的诗就像一杯白水,色浅味淡,不耐品咂。所以,每次拿过陶诗,总感觉没啥可讲,匆匆过焉。
《饮酒》(其五)中最亮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这是资料所言。资料上如是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词”,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说实在的,我也曾经琢磨过若干次,怎么也没有领会到其中的“物我合一”之境。这一次,我下定了决心,一定用心体会一下是一种怎样的“物我合一”。
静下心来,我反复的读,“悠然”“见”逐渐凸出,继而,脑海中出现了陶渊明戴着一顶草帽,身着一袭粗布短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面前是刚沏上的一壶山花茶,茶香氤氲中,他看到了篱笆墙上爬满了金黄的野菊花,芬芳缭绕,不绝于此。他不由地抬手,轻捏,一朵野菊花张开着笑脸灿烂地躲藏在了他的手中。悠然自得中,一抬头,青翠的南山已赫然出现在眼前……当这幅情形放映在脑屏中时,陶渊明的那份闲适安详,那份怡然自得,那份超凡脱俗,开始慢慢渗入心灵深处。
仔细想想,“悠然”二字用得何其绝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正是这一“嚼”,“嚼”出了其中的蕴味,也“嚼”出了从未吃透的内涵,这不正是“嚼”处逢生吗?

【“嚼”处逢生-品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有感】相关文章:

生逢其时07-13

品读书音-读《繁星·春水》有感01-10

卢生游梦小说品读05-10

生逢其时作文1200字10-28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读《繁星·春水》有感01-01

品读人生07-13

品读人生07-13

品读自己05-02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11-03

逢敌必亮剑-读《亮剑》有感作文700字04-05

如何应对布置作业时学生要求“打折”的现象 浅议小学英语单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