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能力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创新能力作文 篇1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小学生的作文要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源头,利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艺术地再现生活及客观的社会现实。这就要教给学生该如何作文,指导学生要作文首先学会做人,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身边的人、事、物。才是使学生作文课上有话可写。人人都有丰富的情感,生活中的小事情都会引起内心深处的波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酸甜苦辣或某种事物给自己的感官所带来的喜怒哀乐,一吐为快。如此作文内容有真情实感,语言文字的表达生动鲜活,不做作,心里怎么想笔下怎样写,挥洒自如的我手写我心。
二.指导学生学会立意
作文要学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感受,超出常人之见创一条新思路。例如:我让六年级(1)班的学生写一篇以《我的家乡》为题目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写家乡的山、树、草、风土人情等,可是豆玉婷同学却独出心裁,并没有写引人注目的事和景,她却写了村前的公共厕所的变化烘托出家乡的变化。与其他学生的作文相比,这就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新。
三.指导学生语言表达的方式
学生作文语言的表达要掌握熟练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再适当的运用修辞手法,通过大脑思维的反复锤炼,改动一个字感动一座楼,作文的语言清新、准确、表现力强能增添文采,突出作文的主旨、明晰作文的思路,这样的作文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四.指导学生学会口头作文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提高作文的能力。小学生作文训练课本的安排是从从说到写的过程,先进行口语交际再把口语交际的内容写成作文。说的过程中要注意谋篇布局和语言的表达,好的地方别的同学取长补短,循序渐进。
例如:六年级(1)班,魏苗苗的《第一次炒鸡蛋》。今天,我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就看《封神英雄》这部电视剧,看完电视剧我感到肚子里空荡荡的。我就找吃的,可是什么也没有找到。唉!该怎么办呢?我想:炒几个鸡蛋吃吧!我在厨柜子里拿出来了几个鸡蛋便打在碗里,再在碗放上盐用筷子把鸡蛋青和蛋黄搅拌均匀之后,就把锅烧热倒了一点青油。等锅里的油熟了就把鸡蛋倒进锅里拿铲子翻了一会儿就铲出来放在进碗碟子里。我尝了一口,哇!真好吃啊!
创新能力作文 篇2
几十年来,学生作,教师改,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作文批改能不能创新呢?叶圣陶先生的话值得深思:“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段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方向。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应该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因为一篇文章从构思到完稿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只是学生写,教师改,却不符合写作本身的规律,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尽管教师为批改作文整天忙得手忙脚乱,却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学生自批互改,教师浏览批改,重点讲评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
一、讲意义,让学生重视。
就是在让学生自批互改之前,教师要讲清这样做的目的意义,告诉学生这样做是为达到“终身受用”之目的,并不是单纯为减轻教师的负担。
二、教方法,让学生会改。
首先,学生写完后,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看一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等。
其次、要求学生互改时注意两点:
一是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需“三遍法”:
首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
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
三遍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
二是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当然每次作文侧重一两个问题)
再次、批语有共同要求。要写好眉批和总批。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总的要求是多表扬,少批评。
三、分小组,让学生互改。
可把全班学生划分若干小组,每四人一组,任命一组长,负责批改。批改时,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两人批改一本,写好眉批和总批(评语由一个写字好的执笔)。看完后,与本组同学交换,看本组其他同学批改过的,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及时转告主批人。每个学生对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给个分,有组长集中四个人的分数进行平均,然后有组长将四人的平均分写在作文本上,并分别签名。
四、勤指导,让学生改好改对。
在学生批改过程中,教师巡回加强指导,既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繁杂的问题,又要及时指导好学生的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不知道批语如何写,错字、病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等,因此,教师要随叫随到,别怕麻烦,并鼓励学生多查字典、词典、讨论或查阅手头资料,同时告诉他们,遇到问题多集思广益,不轻易下结论,批语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五、做笔记,让学生有收获。
批改或复阅本组其他学生的作文时,要求学生要边批边记,即把四本作文的优缺点找出来,以便与自己的作文比较。通过看、记,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为以后写此类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六、写后记,让学生谈体会。
学生轮流批阅后,再发给作者,作者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要既看原文,又要看批语,改正错字,病句,甚至重写,然后对照笔录的别人作文的优点,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启示,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这样,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有一个升华过程。
七、再审阅,使教师心中有数。
学生写完作文后记,再次交上来,教师既看原文,又看批语,还看后记,并随时做审阅记录,为讲评收集素材。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看批语,以掌握互评情况;阅后记,以发现学生收益。
八、搞讲评,让学生晓之作文之理
教师经过浏览审阅,对全班学生作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写出讲评提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每次作文情况作出概括总结,并抓住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讲评要每次侧重一两个重点。
上述学生自批互改,教师浏览审阅,重点讲评“八法”,体现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符合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精神,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八法”使学生得到了传统作文批改法中得不到的三个提高过程:
(一)从写到改的提高过程。即从写、批两个方面来看,评价同一文章是一个把自己和别人的作文对照、比较的提高过程。在同一个作文题目下,自己做了,又看了别人如何做的,这就从选材组材、段落安排、开头结尾、中心确定、词法句型、修辞运用上一一进行比较。指出了别人的优点就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就避免了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学生在比较中进步,在评论中提高。
(二)从“批改”到再写“后记”的提高过程。学生改罢别人的作文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作文,品味别人给自己的批语,有一个重新看待、重新认识自己作文的过程,这就是在评价、比较过程中,在眼界比较开阔、标准比较明确的前提下,来一个回头望,来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掂量,从而写出后记,谈出体会和收获,这无疑是知识、能力提高升华的过程。
(三)从“审”到“评”的提高过程。这一过程不光是教师的工作,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归纳的过程。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文,量度自己的文章,谈了体会后,很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原文,别的同学对自己文章的评价,以及自己写作后记中的体会给予订正、纠偏、评价,所以,浏览审阅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学生原文、批改评语、后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在讲评过程中分析、归纳、综合,使学生在如何写文章、如何评价文章、如何对待别人评价等方面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提高。这一提高的效果,只有在学生写、评、后记几个环节后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谈的作文批改创新,与让几个尖子学生替教师判作文是截然不同的,既有质的区别,又有量的差别,这表现在:学生自批互改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效果不同。教师让几个学生代劳判作文是看完了事,而本文让学生自批互改,是全体学生的参与,重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学生活动面不同。这里有部分与全体的目的不同。教师让几个学生代而劳之判作文是单纯为减少教师工作量,而本文让数量之差。心理状态不同。前者有雇佣思想,后者是主动参与,有主人翁责任感。教师的工作量不同。前者教师可不在场,而后者在课堂上有教师的巡回指导点拨,解答疑难,并教之以方法,再加上浏览审阅,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必然多。
创新能力作文 篇3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师在苦笑着大发感慨:“这次的作文真好批啊!”我不禁奇怪,都说:“写作文是学生一大难,批作文是老师一大烦”怎么又……?原来,这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20xx年的我》,交上来的54篇作文中,竟有30多篇都套用了同一个模式:“我睡着了,梦见……醒来,原来是个梦。”
我不禁想起当前作文教学“为学生铺好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状况。这样的作文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学生不能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或创新的想法表现出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往往没有“新颖之作”产生,也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指导方法。
作文课上,教师应多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周围事物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启想象的大门。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公园、田野、溪边去完成作文;也可在实物描写时让学生带来喜欢的玩具、相片等;还可在作文前开展一些“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为唤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还可采用听音启发想象法:听音乐声、车声、鸟声等,启发学生由声音想象到有关的事物;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趣与现实生活等因素将命题作文改成半命题作文,甚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做法,向学生征集命题,教师点拨等等。写作时,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想,老师帮着想的方法,也可以集体组成智囊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既可以“强强联手”也可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先想后说,说好了再写。这样,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尽情的展现学生的个性。
其次,要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
有人认为范文只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路,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还易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我觉得让“白纸一张”的小学生去自探写作之路何其难也,运用范文可以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利大于弊。但范文的选择一定要讲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类似,也可以尽量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欣赏作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新手法。
第三,作文评改方法要灵活,给足学生自信心。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完成了一篇作文,实属不易,作为老师,不可随意否定其成绩,要以人为本,面对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给学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的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个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建议,作文评改采用“典型评析——互评互改——展示交流——评语激励”的步骤进行。
1、典型评析。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修改的方向。当然,评析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引导学生自己也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再说一说,议一议,鼓励学生自主修改,进行创造性发挥,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
2、互评互改。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认真地读自己或好友的作文,然后依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方法进行修改。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其他组员听,征集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3、展示交流。学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读给班里的同学听,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发掘优点,指出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角度去评价作文。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修改了作文,还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研究、创造的机会,一举多得。
4、评语鼓励。就是请对方在自己的文尾写上一段鼓励性的评语,学生看过评改和评语后,也在文末写出自己从这次作文评改交流中得到的感受。这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别人的欣赏,自己也从中得到创作的动力。
以上整个评价活动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尽情的表现,做到了“有话就说”,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均得到了发挥。
最后,共同体验创作乐趣。学生成功了,应该让他们品尝乐趣,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或念给父母听,同学互相评赏后还可以把精彩的篇目排练成小话剧演出,有创意的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投稿。这样通过读稿,评稿,演稿,投稿,能够强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作文质量会有质的飞跃。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想办法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科学的、新颖的、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乐思善写中提高创新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不但要多给学生大胆写、自由练的机会,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兴趣习作的引路人。
创新能力作文 篇4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为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笔者常常鼓励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原意写的内容,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自己头脑中想象的事物。同时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摒弃固定的模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鼓励学生将新的感悟,独到的见解融入文章中,在作文中彰显个性,真正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章。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生活中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作,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教学中,笔者首先转变为写而读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并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如何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大纲要求的中学生必读名著、诗词等。其次拓展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阅读一些好的书刊、杂志,阅读中记忆一些成语词语、名人名言等。三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读书经验介绍,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演讲,朗读比赛等活动,从这些活动中,留心发现学生的优点,通过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对于那些阅读差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导,指定内容让他们抄写下来,逐渐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天长日久,学生就“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曾经这样写到:“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读书,使人眼界开阔,大饱眼福;读书,使人感悟成熟,体会真谛”。通过大量阅读,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书本知识,同时获得了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纳精华,激发了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力求达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效果。新课标在知识和能力上,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我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阅读积累,还按照新课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时把纷繁多彩的生活带给他们的感悟记录下来,及时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并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进行整理,便于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写作材料。
3进行创新作文指导
创新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创造性的心智活动,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指导。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创新习作,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呢?
3.1拟题新
创新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拟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拟题的开拓与创新。在作文教学中,首先在拟题上,尽量少给学生布置命题作文,多让学生自主命题。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给学生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我在给学生出题目的时候,首先考虑命题能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能不能让学生展开联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不同的认识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其次,命题时,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在作文教学中,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如果学生实在不感兴趣,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自己命题自己写。这样,命题、自命题的作文形式,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了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3.2形式新
所谓形式新,就是要求学生体裁自由选择。我从每年的中考满分作文里,精选一些优秀的作文,让学生学习模仿。现在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表达形式,从人或者物的角度去叙述,去议论。比如小小说、寓言、诗歌、日记式、会议记录、倡议书、广告启事、成果报告、课本剧等等。有时写记叙文,学生最喜欢写成小剧本的形式;有时用小标题的文章结构;有时变换为书信式;有时运用问答式。日记和书信,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抒发真情实感。
3.3内容新
创新作文,本身就是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要求学生把生活中搜集、整理的'材料,进行想象发挥,充分而准确地提取源于生活的素材。
3.4语言新
在创新类作文中,语言本身的魅力是成功的关键。在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语言上力求新,要用那些鲜活新颖的语言,要用那些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等方面下功夫。并且在指导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借鉴和模仿中考满分作文,反复修改锤炼。通过训练,在学生的习作中,逐渐显现出许多新颖的语言。
3.5要求学生抒写真情实感,亮出自我风采
作文是反映学生情感的一个载体。创新作文既要有丰富的想象,还要写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核心,也是个性化作文的基石。只有真情实感,塑造真我,才能打动读者。生活是作文的活水源头,同样的生活内容,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写作内容和情感体验。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站在教育发展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创新作文的写法,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生活材料变为课堂创新作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多读书,勤观察,掌握创新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进取心,让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使作文教学逐步走出传统课堂教学的藩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写出新颖独特的创新文章来。
创新能力作文 篇5
很多学生都想提高自己的创新作文能力,提高作文创新的能力,十分重要。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作些尝试。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创新的作文内容!
一、看清题目创新意写作文首先要看清题目,在审题时,要多想,多琢磨,不要马上动笔。
如写《一件好事》这样的老题目,你要避开帮助婆婆拎东西,推车等人家可能会写的内容;而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更新鲜的材料,如有一位同学,去看署假去山里的亲家作客,与山里的小朋友成了"铁哥们"的事,写出了《我与山娃子交朋友》的好文章。
二、逆向思维引新意要想文章写常新,对文章的题意进行逆向思维,也是写出新意的一种有效方法。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顺着题目的意思,而来个变化,甚至否定如一位同学《家里装了电话机》的作文,就不像大家一样,尽写电话机好,而写了电话机带来的烦恼,使作文很有新意。
三、贴近生活触新意文章要有新意,小作者的思想必须要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有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如农村改革开放的十十年,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市场的开辟,旅游景点的开发,这些都是寻找新内容新感受的好地方。有的小朋友写出了《外婆和BP机》、《我家的“奥迪”》、等好作文,都是这样产生的。
四、变换手法创新意对同样的作文内容,要变着法子去写,避免表现类同、角度、变换方法,步入后尘。
这就要我们开始脑筋变换,变换材料,语言等来写出新意。如同样写改革开放使我家生活富裕了,有一位小朋友从语文课文《数鸡》得到启发,写了《数机》竟数出了家里有32只“机”(家用电器),使人耳目一新。
五、科学联想创新意写作文,当然要以起初为依据,但只要是合理的,也是真实的。
作文一旦有了丰富想象加入,就会海阔天空、色彩斑澜。其实,想象的产生也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的。“想象作文”同样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凭空“瞎想”。所以只要我们在作文时能大胆地去联想、推想、假想、猜想,往往会新意创出。各位同学,你不妨试试看。
创新能力作文 篇6
一、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文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创新写作活动,这就要就学生必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丰厚的积累。就会为“无米之炊”而烦恼。学生只有去生活中积累素材,观察生活,体悟清理,才能够真正地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挖掘写作的源泉。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泉之水,作文反映生活,来源于生活。要学会写作文,就必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善于用情感、意识去观察生活,去走进生活。怎么样去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呢?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并热爱生活。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特别是用心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百味,进而热爱生活。比如,组织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悟生活,并用语言记录下来做好积累;鼓励学生发展课余爱好。总之,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然后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一个不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写作灵感的。老舍先生曾说过:“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究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只要去用心观察,用心体验,就会养成一种对周围事物抱有好奇心的习惯,就能在不断地积累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对于作文创作,如何积累素材?首先,学生要拥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广博的知识来源于读书,良好的语感来源于读书,丰富的词汇来源于读书。《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七至九年级的学生更提出了有明确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生阅读二三部名著”。可见,阅读积累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特别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把这么多的诗文铭记于心中,写作的时候不会愁“无米”下锅。教学中为了保证学生有丰富的阅读积累,以班级为一个单位,可以成立了读书交流的活动组织,安排大量的写读书心得的活动,这为学生作文奠定基础。其次,学生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作家王蒙说过:“生活并不能直接化为创作,只有经过作家心灵的汲取、选择、消化、感应、酝酿、裂变、升华、飞跃、变成作家心灵的一种负载、力量、火焰之后作家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这就是说写作素材的积累、生活上的积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积累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积累。只有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将素材理论化表达出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让学生树立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常规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造成学生在思想上僵化,止于创新步伐,不敢向前一步。而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以其独一无二的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思考。
要想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学生树立思维意识开始。作文是针对对整个世界感受的文字描述;而世界又是十分复杂的,还随时发生着许多这样那样的变化,这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任意”选材的范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训练,使其保持对世界生活热爱和关注的心态,并能够准确而快速地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表达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成就感,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证明自己的存在。能得到他人的赞赏,内心的愉悦之情是十分奔涌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宜地进行赞赏教育方式,通过一些赞赏和肯定,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一旦得到了第一次的肯定,就想得到更多的肯定。就会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写作中就会充满激情,以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强化了自身的创新意识。
三、对作文训练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对作文训练作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很多的作文都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还硬性要求学生必须按规定的题目写,具体到作文的范围、题材以及体裁都是由教师指定,不能擅自更改。如某位教师指导学生写《我的爸爸》,作了不少硬性规定,有位学生写的《我的爷爷》,教师罚学生重新写作,原因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这种限制型写作,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效果也不明显。如果将题目改成《我的……》,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联想的翅膀,必定能写出真正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对作文训练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比如说写作的自由权交给学生,只是适当地引导学生写日记、周记等文章。
对作文训练的科学合理地的安排,还需要一个能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的良好环境。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勾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开发出他们心灵深处的财富,写出才情并茂的作文。并采用开放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拓展创新思维活动空间。所谓开放式的表达指的是教师在写作训练的范围上不作限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体裁、任意选择题材以及不规定文章的字数等内容,学生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写作训练模式。此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犹如长江之水奔涌出来,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也得到锻炼和进步。我们在这里提到的开发式的表达,并不完全是任由学生胡写乱写,而是在学生的思维未成形之前,给学生一定自由空间,然后教师在加以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时,教师不可以用许多条件限制了学生地思维,让学生更多地运用自身的思想情感完成写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必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坚持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挥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彰显学生的个性创作。学生可以在体验作文创作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所需要的养分,进而掌握作文创作的技法,积累作文创作的经验。作文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逐步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作文 篇7
有创造力、有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品质。创造力是最好的能力。写作作为一种精神劳动,具有显而易见的创造性。没有创新的作品,读起来是老生常谈,味如嚼蜡;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才会脍炙人口、引人入胜。搞创作就是搞创新之作,用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呢?
一、破思维定势,立创新意识
在美国的许多华人学者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刻苦,书本知识掌握得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是由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造成的,因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强的人能够进行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过程中,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发散,得出新奇而较正确的结论。
二、加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搞好创新
作文是思维的再现,一切作文训练实质上就是思维训练,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
1.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即从题目、内容要求的相反方向去思考,一反传统做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篇作文,如果从正面思考,是很难下笔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如果能运用逆向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人员正整装待发,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养成多向思维的习惯。
即从材料或题目的需求多方面去阐述,注意事物的各个方面,从而写出看问题全面、解决问题有方的好文章。如以“手有五指”为题写说理性文章,学生们就从四个角度确立了不同的论点:(1)五指有长有短,众人千差万别,办事不能“一刀切”、一样要求;(2)手指各有各的用途,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各科课程不能偏废;(3)一个手指做事难,协同合作有力量,同学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4)握笔写字,小指要自觉站在一旁,同学之间不仅要互助,还要互让,要看需要、顾大局。还可以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进行训练,这类训练既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训练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培养想象思维的习惯。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机盎然、光彩夺目。 比如假设情境式的作文训练题——《写字台上的鲜花》:“早晨,老师一跨进办公室,只见写字台上插着一束鲜花,她将花儿贴着脸庞,情不自禁地问:“这是谁送来的花?”请续写下去;幻想式训练题——《太空旅行记》;推测式的训练题——《第八代电脑》;假想式的训练题——《三十年后全班聚会》……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获得新材料的有效方式。
三、扩大阅读量,创新有基础
作文是多种知识的综合表现,没有较为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是写不出具有深刻思想性、高超艺术性的好文章的。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多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籍,应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
为了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我们应当这样做:首先要用好图书馆、阅览室,让学生多读报刊,作好读书笔记。班级要时常组织读书交流会谈体会,组织故事会、演讲会,让学生锻炼口才,交流各自读书所得;通过办黑板报、墙报、手抄报、广播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想活跃了,创新能力强了,学生就会写出一篇篇思想深刻、手法新颖的佳作来。
四、激发兴趣,乐于创新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内驱力。叶圣陶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才能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1.课堂上创设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气氛。
教师学生要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大胆探究,鼓励求异思维,活跃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营造一种百花齐放、热烈奔放的课堂氛围。
2.倡导学生写富有个性的文章。
学生人小,单纯直率,天真烂漫,思想上一尘不染,要体现他们的写作优势。
3.要采取激励措施。
既要鼓励写作上出类拔萃的学生,也要鼓励写文章开头好或结尾好的学生,既要表扬一个词用得好或一段写得好的学生,又要鼓励选材好或写作视角好的学生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我常用的激励措施有:选取学生中的佳作登黑板报,编墙报,广播播放,学生传阅,班上朗读,编印《优秀作文选》等。
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焦点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领导和把握科技发展的潮流。作文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我们潜心研究,努力工作,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一代新人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创新能力作文 篇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总结,下面就两方面来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在生活中感悟创新。
独特的感悟,就是创新。指导学生观察、体验和感悟生活,并把这种对生活的体验,记录书写出来,那么这就是自己独有的,是一个人的,这样的写作,就是创新。
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颗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和热情的人,他的心中就有美, 王蒙说过: “创作乃是心灵的搏动与倾吐。” 有人说:“ 要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希望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最终达到创造美,从而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发现生活。对生活有独特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发现生活中万事万物的特殊性,发现你自己的个性。就象卞之琳一样,发现观赏者同时也是被观赏的对象,怀想都同时也在被别人怀想,这就获得了生活的诗意,成就了文学的成功。写作不是想写作就能写作的,内心必需先有要表达的甚至于不得不表达的东西,写作才具有了成功的可能。创新就是有独特的视角与表达方式,独特与众不同的感受、感悟与体验,才能有新意。
可以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春闻百花秋赏月;夏纳凉风冬看雪。一年四季,景不同,感受异。
(二)在写作过程中创新
素质教育在不断地深入发展,培养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作文水平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作文创新可以说是语文创新的重中之重。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作文创新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在写作中,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也就是有创新能力___否则连作家也成了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人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那么便是有创新。
在作文设计过程,我探索新标准,力求打破固有的主题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把学生从机械的死板的标准里解脱出来,学生的思想、思维、思路不再受束缚,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力的翅膀,充分展现个性。
作文创新建立新标准,不仅仅以”新”为准。客观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人们观察事物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得到的认识和判断也必须受到时间、地点、社会进步程度及自身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明确了作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的下,提倡创新的作文教学目的,同样是明确的,相对来说更高一些,我们只是让学生在作文创新中,有着鲜明的是非标准,正确的价值取向,真实、真切、真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颂扬善人、善行、善德,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才能真正地实现作文创新的价值,体现作文创新的意义。例:在教学<《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这一文后,我们曾就航天实验的意义,展开大讨论,给同学们充分发表了意见,后把讨论内容写成了文章,在文章中,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叙述了出来,这次作文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培养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新的兴趣、爱好、志向、情感、观念,在自己的笔下不必掩饰,在作文创新中表现个性,展示自我价值,作文创新要发展个性,有了个性,发展想象能力,从而充分发展创新精神,这种能力的培养从客观实际出发,合乎事理、情理。
我们的学生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生活为基础,对生活的观察和宇宙万物的思考,调动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多彩地表现生活。追求语言的新鲜、生动、活泼,行文的安排、布置构思巧妙则文采备矣。
(三)在作文评改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批改作文过程中,往往是”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象,我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把学生动员起来,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作文批改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互动”的可能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引导学生相信”互动”的可能性,学生激情空前高涨。在自愿组合、互补结合,交流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开始进行批改,组织学生操作:
1、每次批改时,引导学生掌握标准,例如内容、结构、语言、写作等,确定标准的过程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我们分两步开始:起初,复习作文有关知识、规律,组织商讨相应标准,以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交换意见,直至明确批改要求。
2、互改写作:先由一个同学批改组内一个同学的作文,改正错别字,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眉批和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吃不准了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摸清行情,积累资料,为相关指导做必要准备。
3、互谈体会:此项活动意义在于交流,首先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对话,目的是对读者、作者有所启发。然后是组外交流,由各小组推派代表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提高效果。
4、互推佳作:自己是为了交流成果,鼓励优秀和创新,每次作文,小组内至少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同学们再提意见,再次修改,进一步完善提高。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提高,每一个同学都动了起来,学生成了”主角”,作文批改”角色”,有了更新,学生的责任心增强了,在批改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面广了,阅读能力强了。同时作文的批改也促进了作文的创新。
5、作文批改为提高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提供了可能,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学生由小学到初中的阅读习得,积累了写作所需的各种知识,批改作文时由学生自己操作为内化,前一至运用提供了条件。在这样的机遇中,学生大多能创造性地审视、评价他人以至自己的习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另外,它有利于作品的出新,应该说:学生的写作就是一种创新,这种”互动”批改作文使得全体学生参验作品,进而出新有了可能,一篇作文经过他人以及自己的反复推敲、修改,形成很大甚至根本程度的变化,这也是一种创新。
在写作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作文批改过程中锻炼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作文创新的能力,那么作文水平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标志,那么,推而广之,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形成则可以此为借鉴,通过多种途径,逐步达成,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逐步形成。
【有关创新能力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