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有感

2020-12-28 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三字经》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三字经》有感1

  朗朗乾坤,得万古之灵气,孕千年文化之精髓,成千古旷世之奇书,《三字经》横空出世!小子对此奇书甚有感触,即书一文,此亦个人之意,又亦儿戏之言,不可当真也!

  何谓此书奇之?其一奇,以三言韵句成句,自成一体,易读易记,通俗易懂;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但是,我们要把《三字经》与当时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思考,正确地认识,主动汲其精华,剔其糟粕。

  亲情、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孔融四岁就知道让大梨给长兄;黄香九岁便主动孝顺父亲而无怨无悔。

  重视子女教育和历史教育亦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玉不琢,不成器”。这体现我国对教育的重视。《三字经》还将整个中国历史浓缩在一起,易学易记,并且专门谈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总之,这一切都表现了古代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但是,我不得不再重申一遍,由于当时的历史与政治原因,造成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使《三字经》多了几分糟粕: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这说明当时的人们愚昧地认为有了“三纲”,就会形成君顺臣良,父慈子孝,夫和妇顺的社会安定局面;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这些基本道德底线,不容打破。只是可怜当时的人啊!一心认为三纲五常可以维护家族、国家秩序,所以大肆宣言三纲五常并亲身践行,实际上这不过是富有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施加的紧箍咒而已。

  总而言之,《三字经》这本奇书,其精华就在于对亲情、孝顺的张扬,对后天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视。其糟粕亦昭然若揭: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两千年来一直是束缚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绳索。

  我们一定要记住,《三字经》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去汲取精华,剔其糟粕,最后发扬光大至世界。

读《三字经》有感2

  今天早上,爸爸忽然告诉我"今晚的八点半到九点半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将会在全球举行,全球有超过十亿人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参与到这次活动当中,而且参加的人员还会获赠一张电子版的参与证书。"我一听可乐了,忙嚷着问爸爸“爸爸,你是怎么知道的呀?是真的吗?我们也参加吧!”爸爸神秘地笑着说:"呵呵!互联网呀,一传十,十传百,除了你还有谁会不知道呢?"我一听,嘟着小嘴巴更乐了:"爸爸,拜托!别总是把我看做长不大的小不点嘛!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呀!不就是三字经里都有"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的道理嘛!、、、、、、”

  啊?瀚之爸一脸的茫然:"许瀚之,原来这就是你学三字经的精华呀?"呵呵!

读《三字经》有感3

  《三字经》中蕴含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它让后人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日记大全

  《三字经》中还有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三字经》教育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养成优良的品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

  《三字经》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学习的重要!

读《三字经》有感4

  《三字经》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书中包含了许多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知识和丰富的哲学道理。每个人都应该好好读读。

  当我读了《三字经》后,我才知道它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让我深受感动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说的是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冬天用体温给父亲暖被窝;“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说的是四岁大的孔融,就知道把较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

  每当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以前,我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有的事情都是老爸老妈安排好的,想着想着,我不由得羞红了脸。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亲,体谅父母,帮助父母。各同学、朋友在一起时,不要逞强,要懂得礼让。

  《三字经》里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我将花更多的时间认认真真把它看一遍,从中汲取学习、生活的精神食粮。这真是一本好书呀!

读《三字经》有感5

  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钱文忠解读<三字经>》,这本书分成上、下两本。

  《三字经》这本书我想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吧,它是古代儿童必须要学的、要读的一本书,可见它的重要性了吧!

  《三字经》被钱文忠分成了三个部分来讲,第一个部分讲的是教,即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规律。第二部分讲的是史,即历史,《三字经》从三皇五帝一直讲到了清朝。第三个

  《三字经》开头的六个字,我想大家都知道,“人之初,部分讲的是学,即勤奋好学的重要性。性本善。”就是这六个字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讲的是一个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问题。也就是说,人性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也就有了“性恶论”与“性善论”。

  在《三字经》中,讲了一个很有趣的学说,那就是五行学说,“曰水火,土木金,此五行,本乎数。”五行分别是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

  《三字经》第二部分讲的是史,《三字经》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因为它可以用两句话讲完了三、四个朝代,几百年,比如“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这一句话里讲了三国、两晋、宋、齐、梁、陈这么多的朝代,牛吧1

  《三字经》第三个部分,讲了许多古代人勤奋读书的例子,也是激励我们要好好读书,比如:头悬梁、锥刺股、映雪、负薪、挂角等等、、、、、、

  接着又讲了一名才女,名叫蔡文姬,她非常会弹琴,她也写下了著名的《悲愤诗》。

  《三字经》虽人只有几千字,但它所讲的内容是非常值得人们学习的,是一本值得我们看的书。

  我喜欢《三字经》。

读《三字经》有感6

  朋友们,你们听过“三百千”吗?它是三本中华第一启蒙读物,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而《三字经》又位居其首,自然是最重要的了。令人发笑的是我第一次见识这本伟大的书,既不是在学校,也不是在家里,而是在暑假的英语夏令营中接触的。老师告诉我们《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了广大人民,这不止是因为它有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两字一韵,四句一组。读起来琅琅上口。 它的词藻朴实无华,并能够深入浅出地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礼仪。

  在文学讲座课上,我们拜读了这篇文章。我对其中一些句子的印象特别深刻,比如说 “首孝弟,次见闻。”,它的`意思是: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我认为,智商很重要,情商更重要。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否则,你就不是一个大写的人,而是一个外表是人,内心冷酷的冷血动物。还有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包含的意义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玉器;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我想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就像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在告诉我们蚕吐丝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给人们吃。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来体现自己的价值,那就连小动物也不如了。

  《三字经》告诉我们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和风、雷、雨、电,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这个世界。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以此来开拓更深、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了解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浓郁的文化底韵.在同时也让我结识了五千年来的名人。《三字经》包罗万象,真不愧为中华儿童第一启蒙读物!

  朋友们,如果你还没有拜读过这本著作的话,赶快到书店解解眼馋吧!

读《三字经》有感7

  我们读一本叫《三字经》的书。放学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读起来。书中那一个个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我,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前几天,我刚好读到了这几句:“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通过爸爸的讲解,我知道了这几句主要讲晋朝时有个叫孙敬的人学习十分刻苦,为了防止晚上读书打瞌睡,就将自己的头发扎住,用绳子吊在屋梁上;而战国时的苏秦在读书困倦时,则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精神。他们都没有老师的监督,却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看到这些,我想起自己每到周末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我就总是想着看电视、玩电脑。跟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比起来,我觉得自己很不应该。“幼不学,老何为。”现在我们不知道努力学习,等到长大后,没有知识和本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三字经》,它教育我们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读了《三字经》后,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读《三字经》有感8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读过很多书,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爱的教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每一本书都 能开阔我的视野,丰富我的课外知识,更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孝敬父母,更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三字经》这本书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让我感悟最深的一句话,它主要讲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小孩叫黄香,才九岁就非常懂得孝敬父母。每当夏天时,她便把枕席扇凉了,把蚊子赶跑了,才叫父母回来歇息。冬天时,黄香则自己躺在父母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父母的被窝暖热!每次读到这里,我的眼泪便像掉了线的珠子,哗啦哗啦地往下流,不只是被《三字经》里的黄香所感动了,而是我想起了平日里父母对我的爱。爸爸每日每夜在外地辛苦地打工挣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多挣点钱让我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吗?妈妈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来给我们做早餐,叫我们起床,当我们去上学时,妈妈又总会亲切地对我们说:“路上小心点!”妈妈这样辛苦为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她的儿女生活得更好一点吗?父母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无以为报,唯有好好学习,拿出最好的成绩回报父母。

  《三字经》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将《三字经》这本书弘扬下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学习学习《三字经》吧!

读《三字经》有感9

  从小父母就告知我:中国是文化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太多的文化。《三字经》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它使我更懂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让我知道了人人都是好的,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从而让我懂得要以一颗珍藏和善良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昔孟母,择邻处”让我了解了我们的父母真是为我们操了很多的心,体现在生活、饮食、学习等各方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从而让我更加的知道要体贴和关爱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未来。

  “融四岁,能让梨”让我知道做人要懂得尊重和团结兄弟姐妹,要懂得血浓于水,兄弟情深。特别是作为我们小男子汉更要做到这点。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让我知道了民以食为天,吃是第一等大事。同时更让我明白了要爱惜每一颗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因为粒粒皆辛苦。

  通过学习《三字经》,我知道了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爱手足、珍惜粮食。同时要珍惜时间,好好对待爱我和我爱的人。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读《三字经》有感10

  我想说些什么,可是又说不出口;不过这样也有好处,门庭冷落,安静自在,倒是个读书写作的绝境佳地,只是大白天浪费电而已。党是铺路石,是指南针,是航向远方的帆,是原野上的希望之火,是温暖的摇篮,是打开中国富强的一把金钥匙。我站在阳光下,渴望沐浴温暖,张开手臂以为能拥抱太阳?

  你知道吗?我以前那样不用功读书,每天在妈妈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去学习,写一写、玩一玩,现在只要一回家,就马上写作业、学习,妈妈看到高兴的笑了,我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我变得爱学习了。你知道吗?以前爸爸、妈妈回来,我只打声招呼,就该干啥干啥,现在爸爸妈妈回来,我就会把拖鞋递过去,再倒上一杯水,吃饭时帮妈妈收拾碗筷,我变得懂事、孝敬父母了。你知道吗?我在不断的改变自己,从每一处都不断的求新、不断的求美。我变得各方面都好了,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己的自尊、自强、自爱和自信。

  《三字经》这本书,囊括了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信息,如果你也想认识这些优秀的人物,就赶快看看吧!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推荐】读《三字经》有感10篇】相关文章:

1.读三字经有感

2.读《三字经》有感

3.读《三字经》有感

4.读《三字经》有感

5.读《三字经》有感

6.读三字经有感500字

7.读《三字经》有感600字

8.读《三字经》有感15篇

上一篇:《蜻蜓眼》读后感 下一篇:读《红楼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