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

2021-02-26 反思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思的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反思的作文 篇1

  新课标理念要求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究体验,用心灵观察人、事、景、物,用心灵感悟人生,学会将自己的真切的思想和情感倾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实践探究,创意写作,尽显作文生命的原色。

  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好自己的“路”。这样就要求老师在指导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想法,设计出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1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能力时要不要提供范文,不少教育学家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范文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想和语言,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运用范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选择范文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相类似,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选用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这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

  2加强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以及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2.1加强与阅读、口语交际的联系

  鼓励多读多写,注意好的作品对写作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凡写作好的同学,书总是读得多。说加强联系,不是说一读就要写,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在学生学习写作的初期,可以读讯、仿仿,到一定的时期,阅读跟写作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关系,不可能一一对应,但又肯定相互影响。

  口语交际有时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作文,跟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可以相得益彰。

  2.2加强与其他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语文综合学习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要重视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写作。语文课外阅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写作,如多阅读杂志,多收听收看电台、电视台等传媒报道,留意热点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等等。现在,有不少学校、不少语文教师坚持让学生每天定点收看电视,如《焦点访谈》,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在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要定选题,要写报告,列调查提纲等,动笔写作的机会很多,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有意义的社区活动,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获得写作素材。

  各学科知识包罗万象,是写作的重要资源库,都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3以生活为写作的本源

  作文要重视学生的生活、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实际,注重写作主体个性特点的开发和培养,打破封闭式写作僵局,使写作和张扬个性、表现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使学生的作品极具个性特色,富有灵性。

  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让学生尽可能少受各种写作条条框框的束缚,强化他们的写作主体意识,促进主动积极的发展。一旦封闭的“要我作文”向开放的“我要作文”转变,学生的写作素质便会提高,写作兴趣就能得到调动,作文就会变得有生机。

  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国际化,生活的多元化,都应撼动学生的心魄;生活中缤纷的色彩,交织的音响,多彩的图画,都应涌上学生的心头,涌上学生的笔端。为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创设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投入生活,拥抱自然,深入社区,走进工厂农村,参观学习,调查研究,收集材料,采访人物。学生面对沸腾的社会生活,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都有了直接的印象,深刻的体验。一旦对生活有了独到的发现,有了深刻的领悟,便能信手拈来,写出原汁原味的好文章来。

  4导向多元创新思维

  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合,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才能催生出具有一定深度的创见。学生才能从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观中寻找与人类精神现象的契合,从貌似平凡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振聋发聩的启迪。总之,作文教学就是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有张力的思维空间,真真切切地让其彰显个性。

  5重视写作中的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控究活动,合作撰写报告、体会、笔记等;创造一些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的机会,有条件的应提倡网上的表达和交流,在网上互相评改作品。

  6教学评价趋向民主开放

  因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他们对写作材料、观点感情、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的选择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在给学生评分时,就应该本着“因材评分”的做法,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批改作文时,应注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在设计评语时,应遵循指导作文与冶情育人相结合的教学思想,善于写“溢美”之辞,让评语尽量具有语言表达形式上的美感,具有语言传情方面的亲切感、幽默感,以及鼓舞性。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必须大胆创新,设计新颖的、灵活的和科学的教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用他们独到的笔触去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表现和发展,在乐思善写中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精神。

反思的作文 篇2

  第三代作文图书对小学、初中、高中段的作文训练进行整体的认识与规划,并注意其间的衔接。新作文杂志社曾编发了一篇高中段的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案例,执教老师有意引导学生对亲情进行纵向对比思考,丰富亲情的内涵,使学生先完成由“事”到“理”的升华,再完成有理性认知到细节的体验与观察、由对亲情事例地感受到对亲情内蕴的理解、由对亲情的感动到对孝道的理解与体悟。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书读多少是限,路行多远为度?粗放式的学习方式与今天快节奏、广信息、多元立体的生活环境有明显的脱节。第三代作文图书的编撰必须建立在对作文形成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之上;作文训练应分解到具体的环节,不少家长、学生甚至老师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考试作文上,岂不知,考试作文犹如秋天粮屯中的粮食,在收获之前有春的播种、夏的蓬勃。作文训炼不应该将目光只放在中、高考作文这样佟极目标上,不应该只盯着演员在舞台上动人的“一分钟”,而是应该关注过程的展开,关注演员台下艰难困苦的“十年功”。

  作文训练总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老师、家长、学生、文化氛围、读书、思考、心境,等等,这些因素构成一种特定的个性化作文空间和作文氛围。作文训练要注意协调各种因素的关系,形成训练的合力。这样的训练才是高效的、经济的。

  其实,作文训练最根本的是思路问题,“没得写”是不知道写什么,“写不来”是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写。如果写作者文思泉涌,写作就不成为问题了。这最终要看写作动力能否被激活——发动机发动起来了,走不走不就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吗?

  此外,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习得与发展,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社会上所谓“快速作文”、“一点通作文”之类的只是商家吸引读者眼球的手段,其实与作文能力形成的规棒完全相悖。

  不难看出,写作学习与训练对学习者的情商、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提出了严峻挑战。如果不对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予以呵护与关怀,写作训练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这是两条腿中的一条,少了它,路将走得艰难、痛苦。非智力因素训练是一种隐性训练,是一种附着式的训练,是一种长期积累、渐显成效的训练。第三代作文图书重视这一因素,以渗透的策略和渐进的方式对学习者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读与写的关系是语文教学中的老话题,也是大家争议了很长时间的话题,结论是“读是写的基础,以读为主”、“读为写服务,写来引领读”、“读是吸收,写是输出”,等等。中国古代以科举取士,一文定终身,写一统天下的状况延续了好几个朝代。后来,这种格局被一场空前的文化运动给颠覆了,于是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折,写从此成了读的附庸。当国人的写作水平江河日下,当人们从这场无意与无知造成的噩梦中醒来时,读与写谁是“老大”的争论仍然让语文界热闹不已。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个争论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许多人没有弄清楚阅读与写作各自的内涵与作用,而是把两个互为你我的问题当作一对矛盾来讨论。

  第三代作文图书本着读写和谐合一的认识,对阅读与写作进行平行处理,引导读者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在写作中体悟文章阅读的意义与途径。比如,对的阅读将为写作输送新鲜血液,使写作充满时代气息,而在写作过程中对时事信息的深层解读又将深化对信息的理性认识。这是一个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谁主谁从的问题。

反思的作文 篇3

  一次在指导学生根据一副漫画《啄木鸟与伐木人》进行习作时,根据这类学生以往说不生动,讲不具体的问题,我打破了说图意——谈想像——编故事这种只运用单方面智能的教学形式, 变单一智能为多元智能,让学生通过说——演——编——改的方式来构思故事:

  首先——说。师:请你根据图上画的人物、物件、环境特点等基本要素,理解图画的大致意思。然后在小组内合作讨论,说出故事大致内容、脉络是怎样的。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后,指名独立汇报。

  学生甲:这幅图是一幅讽刺乱砍伐树木现象的漫画。图上画了一个点着烟的男人在挥着斧头用力地砍伐树木,而一只啄木鸟则对这男人的头啄“害虫”,边啄边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学生乙:这幅图描绘了在森林里,一个伐木人正在不停地砍伐一棵枝叶茂密、生机勃勃的大树,也许是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公愤,画家故意把这个人的头部画成了木头的样子,连啄木鸟也飞来对着他的“木头脑袋”狠狠地啄起来,还边啄边念叨:“这段木头一定有虫……”

  至此,学生在凭单一的视觉接触这幅图画之后,所能讲出的就只是一些大体的、笼统的印象,为了让学生把这个故事丰富完整地表现出来,我借助了多元智能理论多种智能协调发挥,互相促进的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发挥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来帮助其更高效地完成漫画故事的表述。

  第二步——演。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演,通过有形有声的表演再现出故事中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即人物的对话、动作,丰富了故事内容。第三步——编。当学生面向全班演出故事时,我根据学生容易漏掉的内容,提醒学生对故事进行再创造,把自己的想像演出来,如当时的天气是怎样的?砍树人的心态是怎样的?他诡计得逞后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啄木鸟说这句话时动作的力度怎样?心情怎样?等等。甚至提示学生,再修改时也可以边演边改。本来在说故事时只能说出寥寥几句的学生,却通过这动起来演的过程,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对话、动作、心理变化等细节一一生动地表现出来,因此接下来这些学生动笔写出的习作,也做到了内容充实、语句生动,把故事的精彩之处表现了出来。

反思的作文 篇4

  一个废品可以回炉, 而心理问题是难以回炉的。海尔冰箱出现质量问题,砸了就砸了,这是一个局部的小的经济损失。学生在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受到了伤害,受到心理打击,是难以愈合的,甚至可能一生都碌碌无为。说真的,有时候,当老师、班主任时间越长,越觉得有点儿后怕。

  20xx年“五一”节,山东沂水一中的一个班搞20年班庆。我带这个班带了三年,从1982年到1985年毕业。班上同学老是给我打电话,一个劲儿让我回去。当时我想赶回去,又有些犹豫。

  为什么?我就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这帮学生。那时我刚带班不久,年轻气盛,有时控制不住情绪,也不大在乎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大考虑他们个人的想法,只想把这个班抓好。虽然,这个班学生在各方面也挺好,可我那时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还是有所忽略。

  这个班班庆那天回去了五十多个同学。20年后回去五十多个同学,你想多不容易。而他们一直在等我,我不回去,大家就都等着。这样,我就回去了。当时同学们让我讲话,我本来想讲点儿别的,但我站起来说的却是完全没有准备的话:“不瞒你们说,今天见了你们,我就觉得很愧对同学们。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的话,再带你们班,我可以做得更好一些,相信你们也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所以我今天见到你们既高兴,也有一种愧疚。”

  学生们说:“老师,我们对你只有‘感激’两个字。”听他们这样讲,我心里真的是百感交集。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说带学生亦如烹小鲜。学生就是学生,可塑性很强。如果你不精心研究他们的心理,不精心采取适当的办法,一件看似不大的事,就可能把他们推入心理的歧途。当然,人人都会犯错。我也不能保证以后就不出错,但经历多了,错误也会越来越少。现在,我在学生面前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往往都得想之又想。

  我上数学课,有学生在看小说,这也是常有的事。我发现了,走到他跟前,我不会问:“你为什么看小说?”因为如果这样问,他没法说,就只好说我没看,这样就不好处理了。我会这样说:“不瞒你说,我也非常喜欢看小说,但我可是考完大学了,你还不行。你先把这个小说借我看一段时间,等你考上大学了,我再把小说还给你,行吗?”

  你说,这个学生还说啥?非常不好意思,大家也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很给学生面子。

【【实用】反思的作文4篇】相关文章:

1.【实用】反思的作文9篇

2.实用的反思作文9篇

3.实用的反思作文八篇

4.实用的反思作文四篇

5.实用的反思作文三篇

6.实用的反思作文五篇

7.实用的反思作文六篇

8.实用的反思作文10篇

9.【实用】反思的作文八篇

上一篇:反思的作文 下一篇:反思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