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文

2021-06-14 国学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学作文 篇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回首历史的长河,不可磨灭的是传承千年的国学文化。

  国学文化,如林间清风般唤醒人的善念;国学文化,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国学就像一杯香茗,淡雅幽香,茶要品,才能解其香;国学要读,读才能释其义。

  上小学时,我是个“慢性子”,每次做作业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写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爸爸的责怪声不绝于耳,但是我每次都“左耳进,右耳出”。在一次暑假时,爸爸给我买了一本《论语》,其中有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思考,仅靠认真,学习很难有很大进步;只思考却不认真,效果更差。只有将思考与学习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成绩。这句话会在我写作业偷懒是为我敲响警钟,它陪伴着我成长。

  每个人都会有叛逆的时候,我也不例外。十岁时我经常对父母乱发脾气,于是,爸爸买了本《弟子规》给我读。当我读到“父母呼,勿应缓;父母命,勿行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句话带给我极大的影响,从那以后,我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再也没有对父母发脾气。

  《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告诉我们好的玉不去打磨,不雕琢,不会成为上好的玉器,更何况人呢?人如果不学习,不收到教育,怎么会知道大义呢?学习会让人变得有涵养,更懂得尊重人和受人尊重。

  国学是先人用智慧总结的经典,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学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教我们修身养性,分清善恶,明辨是非。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值得我们品读一辈子。

  国学将会陪伴我们成长,带领我们领略人生。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

国学作文 篇2

  近几个星期,我参加了杭州市中小学生国学知识大赛。通过这次比赛,我知道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奥,也知道了国学知识的重要性。我在比赛中,只得了35分,我深刻感觉到了我在这方面知识的缺乏。

  我觉得,我平时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指示,了解中国历史中的知识。了解中国的文化。爸爸妈妈说我的态度不好,让我应该认真的读经典,认真答题。我开始很不屑,认为经典没什么,可当我看到低年级的同学也有考100的时候,我羞愧了。那时,我就下定决心,要认真品味经典。可是我完全静不下心啊,有空只想看着电视,最后,爸爸竟然把电视给关了,我只好读经典,慢慢的,我品尝到了经典的趣味,我开始越来越喜欢她了。

  读经典,不仅让我静下心来,也让我学会了一些知识,懂得了一些道理。这次比赛,不仅让我认识到了经典的重要性,更让我得到了锻炼,明白了许多书上没有得到里,我要加油,取得更好的成绩!

国学作文 篇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给我们留下众多耳熟能详的国学经典。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自然就理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优。墨子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些先辈用智慧,为后人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也让我们受益非浅。

  从上幼儿园,妈妈就有意识的让我接触国学经典,从《字经》到《弟子规》,都能朗朗上口。我喜欢《三字经》的韵律,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我就能倒背如流。但其中的哲理却不太理解。每逢家里来客人,妈妈却让我大胆的表现,背给客人们听,赢得阵阵掌声。慢慢的,我体会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都是先辈们留传下来教会我们后辈做人要向善,既使环境再艰难,也一定要学会与人为善。

  在《论语》、《弟子规》、《礼记》中学会做人要光明磊落,孝敬父母,做人榜样的力量重要,当我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时候,国学经典一直陪伴着我,这些古文圣典正发出沁人心脾的气息,这种气息就是国学经典的气息,独特而富有哲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我在学习中有懈怠的时候,我就读读这句话,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打气。在最好的环境里,做最好的自己,不幸负青春少年时光。我的语文老师张燕老师常教育我们读经典,颂国学。《老人与海》、《昆虫记》都成为我们日常必看书籍之一。

  千万种经典讲出恒古不变的道理,孝顺父母,热爱国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不幸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我真的享受这些国学名句。千万经典,孝悌为先。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用国学来鞭策自己,警示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未来的日子,国学会一直陪伴在我左右,积极努力向上,在最好的年纪,做最好的自己!

国学作文 篇4

  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希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国学,是我的最爱。

  现在,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让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学习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

  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己不断改善。“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刻,因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举动,使自己对《弟子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自己,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画面:在学习的太少太少了!时间抓得不紧;在处事做人上还有很大差距。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忽然听到祖母叫我:“吃饭了夏夏!”而我对着电视机跟祖母说:“知道了,一会就来。”接着又埋头看电视,祖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来吃饭,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出事,学会做人。

国学作文 篇5

  大家好,我叫周怡臻,来自大马路小学一年级一班。在校园吉尼斯达人秀中我成功申报了“国学小达人”。我的妈妈是“国学粉”,从我的名字里大家就能看出妈妈对我的希望。“怡,和也;臻,达到美好的程度”。妈妈说希望我可以像国学中倡导的“中庸”文化一样,始终保持温和、美好的性格。从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开始接触,到唐诗宋词、道德经、黄帝内经、声律启蒙……国学经典让我着迷。

  曾多次参加国学班学习,记忆最深的是:刚满六岁的时候妈妈送我参加了“明德私塾20天国学班”,当时我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周易》里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不可以因为自己年龄小就不求进步,从小就养成懒惰的性格。当时看到身边十几岁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都那么的优秀,我在心里暗自对自己说:“周怡臻,你要坚持,做一个最棒的孩子。”在国学班里,老师们教我们做到了例行弟子规,不仅仅会背诵,更要践行。我们到孔子庙祭拜了古圣先贤,学会了敬畏。我参加了120分钟的勇往直前突破,咬牙坚持,获得了“最佳突破奖”。

  从国学中,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爱、责任、付出、团队协作。国学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闪亮的种子,它让我开始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感受到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今后我将继续学习国学,用我的行动去弘扬国学精神。我们要牢记孔子的.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乱丢果皮纸屑,不说脏话,不破坏公共设施,共同为我们的家园创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国学作文 篇6

  前几天,有朋友给我打电话问:“人叫山西人‘老西儿’,是贬义吗?”我回答说,不会是贬义,并由此勾起了想说说山西人的雅号 “老西儿”的心思。

  能被叫作“老西儿”,是祖先给我们的光荣。西,是由“醯”的发音演绎而来的,醯,就是醋。醋最早叫“苦酒”“醯”,由醯叫成酢,再由酢叫成醋,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历史。而古音醯与西同音,我们又地处山西,故人们把老醯儿简化成了“老西儿”,进而成了山西人的“雅号”。真正的叫法,应该是“老醯儿”。

  “醯”发明很早,起码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随着粟米农业和陶器的发明,粟米发酵的“酸饭”就进入了先民的生活。传说山西晋南的稷山,就是当初后稷种植粟米的地方。他在尧舜时代当过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在《周礼·天官》中就有“醯人”一节,记录了醯人也就是制醋管醋人的工作和职责,说明醋已经进入了宫廷。其实,早在尧舜时期,以酸入味就成了习惯,那时,晋南地区生长着一种“蓂荚”草,可以作酸饭。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就说“酢如蓂荚……,蓂荚生阶,其味酸,王者取以调味,后以醯醢代之”。蓂荚草,《集韵》说是 “尧时瑞草”,《广韵》说“尧时生于亭”。《临汾县志》进一步说“尧时生于亭”的“蓂荚亭”在县“西南十里伊村里”。不管怎样说,都离不开山西这个宝地。山西历史悠久,人文文化底蕴厚,农业发达,产有足够的小米高粱,在尧时就有了“醯”的发端。几千年下来,山西地区成了华夏的醋基地,仅品类就有以高粱、小米、玉米、果蔬等为原料酿造的陈醋、米醋、普醋、双醋、特醋、柿子醋、枣醋、杏醋等许多种,自然,山西就成了产醋的“老窝子”。

  由于醋的发明和酿造,更由于醋本身的香、醇、酸的味道特色,从而成了不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少、城乡市井饮食中均不可少的调味品,从而也派生出了一种“醋文化”。

  山西饮食文化以醋为名的如糖醋类菜肴、酸汁类汤头、调蘸类醋凉菜等等,让人闻酸止步垂涎欲滴。就连山西祭孔大典的菜肴都满是醯醢之属,如“鹿醯”“兔醯”“鱼醯”等。

  传说尉迟恭被封为鄂国公,帅府就在襄汾县汾城,也叫“鄂公堡”。尉迟恭曾把当地土产的米醋献给唐太宗,大得赞赏。

  襄汾人仪堉在扬州盐运使当知事,和郑板桥过从甚密。有一次,两人闲聊各自家乡的出色特产,郑板桥把镇江的醋称为天下第一醋。仪堉没说话,只是在衣袋里掏出一只小瓶,让他尝了一口,他倒吸一口大气,顿觉脑清神爽,忙问是什么酒。仪堉一笑:“此乃本家乡之米醋也。”郑板桥大叫:“天下居然有如此之美醋,我必访之。”于是,才有了郑板桥到襄汾县尉家教书,并题写“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传说故事。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上有关醋的种种报道让山西醋又站在了风口浪尖。窃以为,山西人作为民族醋文化的继承发展者,有着无上的荣光,理应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作为当代“醯人”,我们承担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义务。对于我们的雅号“老西儿”,这是对山西人的赞美,是对我们的尊重,又是对我们的鞭策。让我们时刻牢记我们肩负的文化传承责任,自豪地说一声:“我就是老西儿”!

国学作文 篇7

  有人说,学习就要端正态度,好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人说,学习就要讲究学习方法,好比“学而实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切学习的好方法尽在于此。

  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他从自身的经验中体会出这些学习的好方法。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孔子,一个20xx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读完《论语》,才知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平时我们常说的语句竟然出自《论语》。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可是,这样伟大的天才,竟然被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孩给难道了,这难道不是很好笑吗?也许是因为那时侯人们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对大自然研究得还不够透彻吧。可我们呢,生活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不仅随这古人的脚步往前走,还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还可以翻阅书籍,如果我们碰上一个小朋友也问了个问题,可自己也答不出来,那不就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一大笑柄吗?

  我们现在正值学龄期,应该多学习知识,少玩电脑游戏,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国学作文 篇8

  寒假里,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学习国学,要求每天背诵《论语》、《诗经》、《大学》、《中庸》各一篇,并参加杭州网上的中小学生国学网络知识大赛。

  一放寒假,我便开始背诵国学,不到10天,我就把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完成了,但背诵的内容只占了四本书的一点点。于是后面几天,我仍然努力地坚持背诵,又过了一个星期,我又背了不少文章。心想:背诵了这么多,应该可以参加网络比赛了吧。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登录杭州网,开始第一次比赛,刚看到跳出的题目,我顿时傻了眼:这些题目怎么这么难,只有一小部分是背诵方面的题目,其他都是要理解文章意思的,唉,都怪我只顾着背诵,没有去注意诗句的注释和译文。没办法,不会做的题目只好翻书,结果题目都没做完,考试时间便结束了,第一次只考了39.5分。有了这次的教训,我又开始重新学习国学四本书,不光是背诵内容,还增加了对字词意思的注解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我的成绩也不断提高,46.5分、66分、第四次考了88.5分,已经排名第二了。成绩的提高让我很开心,也放松了对国学的学习,看到杭州网国学网络竞赛排行榜上,不断有人考出好成绩,我的排名也渐渐地很下滑,我很着急,便突击了二天国学,又开始了第五次考试,但还是有一些题目我做不出,结果只考了84.5分。爸爸妈妈看到我失落的神情,鼓励我不要泄气,要坚持下来,继续努力。并告诉我一个办法,就是考试时把题目抄下来,帮我一起分析题目,看看哪些题目做错了,对那些不会做的题目一起翻书,上网查,把那些难题攻下来。又通过一个星期的强化学习,我基本上能把题目都做对了,我便信心十足的再次参加竞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8次考试中,我考出了满分的成绩。

  由于决赛并不是那预赛那样有多次机会,也不可能会有时间给你去查答案,因此,我要更加努力的去背诵、理解国学,争取在决赛中考出好成绩。通过这次国学比赛,让我懂得了有付出就会的回报的道理,不光是比赛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习了国学,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使我受益终生。

国学作文 篇9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巍巍如山,勃勃如海,是什么让我们民族的文明如此含宏阔大,深沉磅礴?又是什么让我们民族的文明,如此经久不衰,那就是我们的国学经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在没读这篇文言文之前,我一直都认为我不够聪明就永远比不上那些本来就很聪明的人。其实不是这样,只要我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尽心尽力的去做任何事,这样即使我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即使我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尚往来;有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誓死保国;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志存高远;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每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我们的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提高了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形成积极向上的观念。

  让"国学经典"中智慧之光,引悟我们走出迷茫,努力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国学作文 篇10

  国学经典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生。国学经典就像一双巧手,打开心窗。有人会疑问了,什么是国学?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例如: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国学。但是准确点讲是《论语》《孟子》等。

  大家还记得小时嘴里碎碎念叨的“人之初,性本善……”吗?这就是国学。国学不一定说就是看书,其实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什么《三字经》《弟子规》都是这样的,所以说国学经典伴成长。

  我有一个坏毛病,如果考试考好了一次的话,第二次就不行了。那是为什么呢?想想一句话就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也是出自于国学里的。国学还可以告诉我们做人的品质。所以说国学经典伴成长。

  还有人说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还有人说国学太深奥,根本读不懂,我只能说一句,你错了!因为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并不是在心里默默的读一遍,而是要反反复复的读上一遍又一遍。你才能真正理解含义。

  国学中还有几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确实是这样。妈妈为了我们可以什么不顾,所以我们要替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捣乱,主动分担家务。还有古诗所表达的意思。“不是庐山正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这也告诉了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论就不同。这再次印证了国学经典伴成长。

  国学使人进步,国学使人明智,国学使人高尚。让我们不辜负老师,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学习国学让我们更加高尚。

【【推荐】国学作文汇总10篇】相关文章:

1.【推荐】国学作文汇总九篇

2.【推荐】国学作文八篇

3.【推荐】国学作文5篇

4.【推荐】国学作文3篇

5.【推荐】国学作文4篇

6.【推荐】国学作文三篇

7.【推荐】国学作文8篇

8.【推荐】国学作文五篇

上一篇:国学作文300字 下一篇:国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