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故乡的茶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的茶作文1
家乡人爱喝茶,我们从小到大从不喝白开水和凉水,毫无疑问,茶是好东西,家乡患结石,肠胃病的人极少。小时候,总听大人们唱:“咩也咩,喝口烟茶去!格埂”,形容的是以前妇女纺棉花的声音,其实也是我们那里以茶待客的一种习惯。
茶叶是自给自足的,每家每户都有种植或多或少的茶叶树。春天茶叶生长茂盛的时节,妇女们就背着篓,相邀去采茶了。茶叶采回家后,先清洗,然后放在热锅里炒,炒熟后,置于干净的门板上,男人洗净脚后开始踩茶,所谓踩茶,即用力将茶叶中的苦水挤出,同时让茶叶变成卷卷状,踩茶的技术非常重要,踩得好的茶,茶水不苦不涩,而且形状均匀好看。踩好茶后,女人们开始点火烧炕,茶炕都是竹制品,不能直接接触火光,因此茶叶只是利用柴火产生的热及烟熏干,所以家乡的茶也叫烟茶,熏茶是整个茶叶制作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除了不能起明火,烟也要恰到好处,否则熏出来的茶烟味太重则味不正,太轻则不熟。通常会在熏茶的柴火种添加一些花生壳及稻壳,这样做出来的茶特别香。
因了小时养成的习惯,我一直喜欢喝家乡的茶,每当手中捧着一杯金黄剔透的茶,便会想起远方的亲人。细细品着那醇香的茶水,嚼着那甜甜的茶叶,恍惚回到了生我养老的故乡!
故乡的茶作文2
二月份是山茶花盛开的季节。我爱山茶花,她不像桂花那样香气迷人,也不像玫瑰那样高贵,光是听名字就觉得很土。
我第一次见到山茶花时是在故乡恩施的一座小山上,虽然那座山并不高,但我却仍然爬得满头大汗,爬了没多久,刚在擦汗的我一抬头,看到了那株在我眼里世上最美的花!墨绿色的叶子托着鲜红的,圆圆的花瓣,花瓣中包着花蕊,花蕊晶莹剔透,像极了可爱的金针菇。我震惊了,那抹红永远停在了我心里。走在前面的姐姐见我停下,便回过头来“哇,这不是山茶花吗?”山茶花,我在心中默默地念了一遍,我缓缓地靠近那株山茶花,姐姐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你喜欢它吗?”我轻轻地点了点头,并凑近鼻子深吸了一口,回荡在我鼻中的是一股淡淡幽香。
山茶花就在这座不高的小山里默默地开着,或许从它的生命开始到结束,从来就不奢望有人来关注它,来欣赏它,它就这样从容淡定地开着,坚强地挺立在那里。我想起我的爷爷,生活在这里的爷爷,也是一生就默默地劳动,养大自己的四个儿女,从来不求回报。
我们小区楼下也有一株株的山茶花,这里的山茶花比家乡的山茶花多很多,红很多,每次看到它们时,我都不禁会想起我心中的“那抹红”,不知为何我觉得还是故乡的那株最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爱故乡的那株山茶花,更爱我的家乡。
故乡的茶作文3
古老的楼房,清澈的小池塘,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北京大学的景色依然没有变,可时间却匆匆流逝,转眼间,已经过去二十年了。二十年间,我来到北京读大学、考学位,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可是我却因为学事繁忙而一次都没有回到过家乡——重庆。
一天,我漫步在花市上,一阵吆喝声传入我的耳朵:茶花!重庆运来的新鲜茶花哟!我的脚步在茶花店前停下。我捧起一束雪白的茶花,把头埋进花里。呵,那悠悠茶花香像一缕清风吹进我的心房。心里故乡的影子越来越清晰,“回故乡,回重庆”的声音在我心中呐喊。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大客轮。大客轮平稳、快速地行驶,我真想插上一对翅膀飞到家乡。可是,我马上想起自己只有三天假期,该去哪呢?对了,我要去看长江,我要去登山,我要去学校,看那儿的大秋千还在不在。我还要去赏茶花。
呜……船突然沉入水底。讲解员说:“这是重庆最新建造的水下玻璃桥。”呵,我透过玻璃看到了长江水,晶莹透亮,别提有多美了!
嘟……到站了。啊,眼前的景色让我不得不大吃一惊。长江水似乎变了个样子,换上了绿色的衣裙,一旁的垂柳舞动腰枝,脚下是一片芳草地。在长江上,还有一座十字桥,桥是木头做的,四通八达。
在长江边上,我踩下了自己的足印,闻到了家乡的气息,我又想起了我亲切的母校。我乘着太阳能公共汽车来到学校。走进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式、气派的火炬形大楼,它是由七座七彩楼房拼在一起,很漂亮。放眼望去,学校变大了。
操场是用五彩胶做成的,边缘树木簇拥,鲜花朵朵,只留下一个小门,可以说更像一个花园。
我的目光转向了操场的角落,以前的大秋千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辆太阳能五人电动自行车,坐垫软软的,可以参观整个学校。更奇特的是一旁的蘑菇房,由电脑控制,既可以看书,还可以与机器人面对面交谈。我也和机器人“亲密接触”,它告诉我登山的好去处---南山,那儿还有最美的茶花园。
我迫不及待地坐上太阳能公共汽车来到南山脚下。
南山还是那么美丽。在南山脚下多了几条滑道,上面是一个个能坐十人的“大椅子”。
我坐上去,觉得特别好玩。不仅又想起儿时到南山春游的情景,童年的事情总是那么有趣。
“大椅子”慢慢上升,贴着山“连绵起伏”。一旁的景色越来越美。坐在我旁边的大妈拿出一串水果,哄着小妹妹,并给她穿上一件丝绸夹袄,重庆人越来越富有了。“滴……”到了山顶,我下了车,花椒的清香钻进了我的鼻孔。这几年,重庆发挥盆地优势,靠青花椒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再往前走,我看见了一座茶花园,美丽的茶花园。走进一看,我最爱的茶花怒放了,红、白、蓝、黄、粉、黑齐聚一堂。茶花穿着纱裙,发出淡雅的清香,弥漫了整个花园。
我看见在茶花下一个熟悉的背影,我叫到:“小漆”,这是我对儿时同学漆芳萱的昵称。她转过身来,真是小漆。她叫道:“老许!”,并把我领进了一旁的木屋。
小漆原来是茶花园的园主,她一直留在重庆。小漆递给我一块茶花糕,那香甜的味道又让我想起了儿时最爱剥茶花的情景。
小漆按了按键,一个机器人上前递给我一束最新培植的`兰色茶花。
我在再一次把头埋进茶花,那悠悠的茶花香又勾起了我浓浓的乡情。
故乡的茶作文4
建德古属严州,南宋绍兴年前严州称睦州。说起种茶的历史少说也有上千年了,《茶经》中記载的唐代全国八大茶区,其中就包括睦州。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范仲淹贬知睦州时在诗作《潇洒桐庐郡》中就有描写古睦州(建德)的茶事,“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说明建德自古就有种茶的传统历史,在历史上,建德不但茶叶历史悠久,而且品质上乘,建德苞茶创制于1870年,有百余年历史,销往杭州、上海、汉口、营口及天津等大中城市。据杭州莊源丰茶莊记载,1919年時曾远销苏联。90年代以來,经进一步研制,形质更佳,多次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名茶。《中国名茶》一书收入了建德苞茶。近几年,建德名茶“千岛银针”更是闻名遐迩,誉享海内外。
建德是我国老茶区之一。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这里气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溫16.9℃,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且分布在茶树生長旺期的3月至7月,特別是春季常细雨蒙蒙,滿山云雾,夏季雷阵雨不断,日夜溫差较大。茶园四周,松杉茂盛,空气四季湿润,极宜茶树生长,具备制作优质茶的条件。
我的故乡四散里地处建德的中南部,种茶历史恐怕难以考证,但在时间上推断肯定不会太短。怎见得?四散里有人居住的历史可不短,虽无县志更不可能有村志记载,但位于西坞村口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庙载明该庙始建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有庙的地方肯定有人住,有人住的地方肯定得有茶。四散里人挂在嘴边说的最多的就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四散里人看来,茶叶在四散里人的日常生活中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元素。茶叶文化涵盖着社会,影响着四散里人的一生。有亲戚朋友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泡茶,喝完了酒吃饱了饭后还是泡茶;送礼最拿得出手的还是山里的好茶;小孩出生用茶叶米当枕头;老人去世了棺材中也是万万不能缺少茶叶的。 在炎热的夏天,四散里人有烧钵头(一种陶制的容器)茶的习惯,女人们每天起床一大早在烧粥前必须先烧水泡钵头茶,绝不能图省事在头晚将茶泡好,山里人虽穷,但对茶特别有讲究,他们认为隔夜的茶不能喝,尤其是给来往的过路客喝,这样是对人的大不敬。过去位于严婺古道上的四散里,每天人来人往的真不少,尤其是兰溪客,砍柴买炭的,收购木材的,-----山里没有旅店,更没有饭店,渴了累了只有随便找户人家歇歇脚,干粮都是自带的,干巴巴的没有茶水根本难以下咽。善良好客的四散里人面对陌生的客人总是大方地说:“山里人穷,没什么招待,但凉茶尽管用。”末了,还填上一句“是今天一早烧的。”非亲非故原本拘谨的兰溪客面对一脸诚恳的山里人自然也就不再客套了。口渴加上山里的茶水实在太好喝了,一大钵头凉茶喝的所剩无几,客人有些不好意思,四散里人大方地说:“没什么,山里有的是好水好茶,特不缺烧水的柴火。”脸上充满了自豪。我在兰溪做生意结识了不少过去到过四散里的人,他们至今念念不忘四散里人的好,“严州山里四散里的人真好!”在外生活的我听到有如此让人记忆几十年的家乡父老,怎不让人心潮澎湃!
真正让四散里山里人过上扬眉吐气的生活还是茶叶。想当年六七十年代,四散里出了个老唐(老唐的事迹详见《为了忘却的纪念》),带领大家改造荒山变茶园,兴办茶厂,硬是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建德首屈一指的富裕村。建德全县第一个通电的村庄;第一个坐在三层楼的洋房里办公的大队干部;第一个全民免费医疗的大队;人均一担(100斤)干茶,创全县村级茶叶数量最多;下徐茶叶质量最优,炒青茶评比多次获得建德第一名;大宗茶(炒青)还在杭州市的比武中面对几百家的茶厂的激烈竞争勇夺第三名。------ 八十年代初全国性的《茶叶》刊物还发表过《下徐大队的茶园为什么能连续十几年高产丰收》的文章,使得下徐大队的茶叶名声大震。
我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也是源于我的娘舅老唐,是娘舅是茶叶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的人生。高中毕业差二分高考落榜,大队原想叫我代课当老师,是我娘舅硬生生要我放弃当“孩子王”,去茶厂做技术工作。后来镇里考文化站长,我偷偷的报了名。我平时爱好写作,是当时县广播站的特约通讯员,县报(建德科技报)的通讯员,经常广播能听到范通(当年的笔名)的报道,报上能看到范通的“豆腐干”,着实羡慕死了厂里的年轻人,虽然稿费仅有两毛、五毛、八毛,我记得最高只有过一元五角,但那种精神享受是任何物质无法比拟的。考试结束,我拔得头筹,至于后来为什么没有选上我就不得而知了。从此以后的岁月我就踏踏实实的从事茶叶事业了。从茶叶的播种到茶叶的修剪养蓬,茶园的除草施肥,采摘管理,茶叶的初精制加工,名茶的制作;后来研究茶叶的审评,又该行做茶叶的销售。凡有关茶叶的内容我都涉猎了,茶叶的高级职称评下来也将近二十年了。
茶啊茶,故乡的茶,我为你放弃了自己的最爱,放弃了青年时曾经的梦想。我年轻时就有写书的夙愿,过去的岁月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忍痛割舍自己的残梦,一刀一刀割得好疼。直到近年家境好了些许,才仓皇想起重拾可能已经生疏的秃笔想写点什么,记点什么。
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唯一不变的还是家乡那浓浓的茶香,故乡人对茶还是那样一如既往的痴爱。我作为一个茶人当仁不让应当为家乡的茶叶事业出力,可惜我没有老唐娘舅那样的魄力与能力,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惭愧哪!
故乡的茶作文5
我的故乡是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烙在我记忆深处的是那一棵棵平凡而特殊的山茶树。山茶树四季常青,大多数都长得不那么高大,婆婆的身姿。
说它平凡,真是的。在大山小山,路边沟边,到处便可见它的身影。家乡人早已对它习以为常了,自然也觉得它没什么特别的,平时见了它总是不理不睬的,只有到了秋天山茶果成熟的时候,面对满树的油果喜笑颜开,才给予了它一点爱慕之情。即使这样,山茶树从不责怪我的乡亲们,每年每年总是给予他们满树满树的油果。
讲它特别,也不假。有哪种树能一树结出两样果?
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山茶树使抽新叶,怀果孕苞的时候到了。毛茸茸的山茶果还很不显眼,但这个时候的山茶苞已开始长成,未成熟的山茶苞青里透红,熟透了的雪白雪白的。记得小时, 妈妈上山去种黄豆,回家时背了一背篓的山茶苞回来,听妈妈说还是从一棵树上摘下的呢。
到了寒露的前三天也就是山茶果采收的日子,在那绿得油光发亮的绸叶之中缀满了像玛瑙似的果子。这些果子有的露出红红的脸蛋,有的笑裂了嘴,露出了黑黝黝的仁儿,似乎在向人们传情金秋丰收的喜悦。
果熟之日,也是山茶树花开之时。有哪种树又是花果相迎?
果熟花开。当人们把山茶果采回家,不到几天满树的山茶花便绽开了,远远望去像堆积在树上的雪花,也许是山茶树着意装扮这丰收的季节。山茶花白色的瓣,金黄色的蕊,特别引人注目。这时也招引来了许多蜜蜂,因此,花蕊里的蜜也就很多。记得我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上山,都忘不了用茅草杆做吸管去吸几口特别香甜的蜂蜜。
故乡的山茶树啊,你真是平凡而又特别,给人以富有,留自己以清贫。
故乡的茶作文6
考试前夕,一杯清茶,让我紧张不安的心静了下来。望着窗户上的水蒸气,让我想起了我的故乡,想起了那里的水蜜桃,那里的“雪里红”,还有那飘散在我们村里独有的阵阵茶香。
山东本来是不产茶的,产的是柿子,山楂和水蜜桃。可村子靠着云门山,奉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理念,我二叔包了一块地,中起了茶叶。每天姥爷会和叔叔去茶园,采一把茶尖,在叔叔的工作间里炒一炒,茶香总会开启一天的工作。等姥爷忙完了一早上的采集时,总是回家来吃早饭。在早饭之前,他用他那用了好多年的紫砂茶壶,泡一壶好茶,给我倒一点儿用来洗漱。第二遍才是用来喝的。这是姥爷的习惯,可我不大喜欢,可能是因为茶才泡第一遍的缘故吧,不是很香,还有苦苦的味道。我去问过姥爷,问他为什么爱喝茶,他反问我:“为什么不爱喝茶?”我说:“太苦了,不好喝,为什么不加点糖呢?”姥爷笑了,说:“雨子啊!茶是苦的,糖是甜的,苦和甜是不能在一块儿的。你还小,以后就明白了。”我当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大叫一声“姥姥”,姥姥就会从厨房里喊一句。“别逗她了,有这闲工夫。快去把水,提进来。妮子,来,吃饭了。”姥爷笑着去门外把水提进来,一家人才聚在饭桌旁开始吃早饭。这是在我小时候每天必有的情景。
姥爷吃饱了,喝上一壶早饭前泡好的茶,又去茶园了。这时候我就会偷偷倒一杯,兑点糖。一喝,实在不好喝。等姥爷回来的时候,我又会去问一遍,这时候姥爷就会说:“试过了吧!味道怎么样?我喜欢是因为茶是苦的,喜欢这种淡淡的苦味。”说完,还会看姥姥一眼,姥姥只顾扫地,不搭理他。那时,我还小,不明白,现在想想,或许姥爷和姥姥的相遇也和茶有关吧!
现在,我早已不在老家住了,茶园也卖了。姥爷,出了一次意外,在茶树最需要照顾的时候,永远的走了。慢慢的我也喜欢上了喝茶,特别是苦丁茶,喜欢开头的苦味,入口的茶香还有苦涩过后的清甜。姥爷经历过文革,不知吃了多少苦。是否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品味出茶的真谛?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和姥爷,茶。叶和对故乡的那扯不断的缕缕乡情,在我心中永不改变。
故乡的茶作文7
我正在熟睡之时,忽听“吵”的一声响,把我从湿暖无比的热被中惊醒,奶奶拉开了帐子,一阵清新无比的气息直扑鼻而来,外面只见雪白一片,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雪,我一下就从被子里出来,奶奶已帮我穿好了棉衣。那油茶林里飘来的是令人无比欢乐的声息,是心灵深处最幽深无比,最安静,最深远无比,最纯白,一生就此一次,绝无第二回的一种欢乐。我只是呆呆地望着。也不离家一步。又是一阵清香,那是茶油炒熟的菜的特有的清香,只有家乡的茶油才可以炒出这种清香的菜,那是一种特具有和自身的血与心才有的亲和力的清香。
到中午时,妈妈已拉回一大堆油茶树断枝,上面粘着雪的,到了晚上,放到火炉里一烧,叭哒,叭哒地响。那火苗子一下暖了全身。外面的寒冷已不在身边,但还留在温暖的心里。那种树枝烧出的烟味,好叫人着迷,好香,好叫人心醉。火烤久了,这种清香味会粘在自已的脸上,一直带到被子里,和自己一起进入梦乡。
油茶林呀,很快进入了欢乐的春天,我和小伙伴们快乐地在里面捉迷藏,有好多时候金甲虫是我们的玩伴,它嗡嗡的响声一直载着我们的梦想。最有趣的是螳螂,有时捉住一只,点上一枝香,它会很快地爬上去,用前腿拔弄香火,把自己的前腿烤着吃。
到了夏天,再热也不会热到哪里去,有的是油茶林的阴凉,和那黄泥里涌出的清凉的,甜甜的泉水。在林子里玩累了,喝上一口,叫人不知有多舒服。那是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也滋润着油茶树的根的亲亲之水。
到了秋天,收茶子的季节到了,油茶林里一片欢声笑语。油茶子,紫色的球儿,有一些调皮的小朋友会拿来打仗玩。有的则剥着玩,里面成熟的,黑色油亮的硬子儿,一踩破,黄色的含油精华便出现了,顿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玩的多了,大人就禁不住要叫上几句。可也没有这么多闲工夫管。
油茶林里好多时候会有豺狗出现,这时候,大人们会一起有事没事地追上一阵子。狗儿们跑得欢。孩子们更是不停地尖叫。
油茶子一收毕,很快就要盛开油茶花了,那黄色的花蕊招来一群群蜂蝶。那清香蜜意直沁人心脾。找来几根空心的草杆子,放到花蕊中一吸,一就会有一股子清香的,不是蜂蜜胜是蜂蜜的甜糖,进入口中。不停地吸,叫小朋友,大朋友们美死了。
可是,好景不长,不知谁出的主意,一大片油茶林经过一番绞杀,在一年的工夫中变成了一丘丘的农田。一百多亩欢乐之园,成了吃尽荷叶塘水的农田,荷叶塘那是浇灌我家乡一湾祖田的大塘。叫大人们心痛死了,很快从外地迁入了山民,组成了农场。
清香的油茶菜没有吃了,金甲虫飞远了,雪柴火不见了,豺狗也不见了。那片油茶林永远地留在我的童年梦中。
油茶林呀,快乐的油茶林,让我不断回想的油茶林,你何时能让我重温故梦,我想:只待来生。
故乡的茶作文8
清晨,天微亮,父辈们早早起了床,取一小把茶叶轻轻放入透明的玻璃杯中,将刚煮沸的水缓缓注入冲泡。只见那沸水倒入杯中,茶叶便一咕噜地向上浮起,盖上杯盖,不一会儿,茶叶渐变饱满,悬于杯中,尽情绽放。父辈们似乎不觉茶水烫口,泯一口茶香,茶叶片儿沾在嘴边,就着两三片茶干,慢慢咀嚼,茶香四溢。
不管昨日的辛苦劳累,一天的劳作便从这精致的故乡茶韵开始。
长辈们所喝的茶,正是自己精心种植的。三月末,茶尖儿就悄悄冒了出来。只要有充足的阳光和适量的春雨,两三天便可抽出新芽。长辈们忙着采摘茶叶,仿佛一秒都不敢耽搁。孩子们穿梭在密集的茶树中,嬉戏、打闹,仿佛一切忙碌和劳累都与他们无关。
采摘只是做茶工序的第一步。采摘回来的茶叶,一定要及时摊开,以便让嫩芽儿通风,接着就是炒茶和烘茶。炒茶时要有规律地翻动,火候也要掌握好,否则茶叶就会受热不均。炒茶的过程比较漫长,而长辈们却没有感到倦怠,反而加倍珍惜这忙碌的闲暇。大家拉拉家常、回忆回忆过去,生活虽显艰苦,却也充满温馨。孩子们围在墙角折纸鸢,折着折着便来了困意,不一会儿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橘黄色的灯光和炤炉内的火光将小屋映得透亮,时间在人们的忙碌中流逝着。炒完茶后,还要及时烘茶,如此一来,人们经常要熬到深夜。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长辈们的心中,茶没有高档与低档之分,品茶也是对做茶过程中甘甜与苦涩的回味。只有真正体验过这艰辛生活的人才懂得品味茶中的韵味。
轻轻地抓一把茶叶放入杯中,开水浸润了茶叶,淡淡的茶香中透着一丝苦涩,我仿佛又嗅到了故乡的茶韵……
故乡的茶作文9
茶马古道是我向往很久的地方。这个国庆假期妈妈同学聚会的地点正好是在茶马古道,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10月3日早上8点多就随着妈妈同学们的大巴车从县城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盘山公路,就到了目的地,车停在一个很大的停车坪,停车坪的周围是几家农家旅社,我们住的是〞茶马客栈〞,我们放下行李就兴冲冲地往茶马古道入口处跑去,入口处的大石头上写着〞茶马古道〞四个大字。到了这里下能不骑马,我和妈妈两个人坐一匹马,随着马儿仍铃铛声,一只马队就慢慢地进入山林中,大家在马背上嘻嘻哈哈,山谷间回响着欢声笑语,不知不觉就到了山顶,然后就下山,马儿们一匹匹小心地往下挪,看着山下我心里非常紧张,生怕掉下山去,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就到了山下,牵马人将意犹未尽的游客们扶下马,然后牵马归槽。 吃完中饭之后我们来到了关山峡谷。进入谷底就感觉到了一阵阵凉意,峡谷内层岩叠翠、飞瀑流泉,妈妈牵着我在溪石间穿越攀爬,不时被瀑布溅起的水花而欢呼,不时为脚下的深潭而踌躇不前,石壁上唯一的保险就是栓在岩壁上的铁链,唯恐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工作人员在旁边提示,不适者可以走平路,可是我没有,因为我喜欢挑战。经过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峡谷的出口,听人说每当月圆之夜在这里看月亮始终是朦朦胧胧的,这种奇怪的自然现象至今都没能用科学道理来解释,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晚上,我参加了妈妈她们举办的〞烤全羊〞篝火晚会,直到晚上十一点才坐着大巴返回。
这次来到茶马古道我不光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知道了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风景线,现在,茶马古道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欢迎大家到我的故乡茶马古道来玩!
在我的老家安化县(主要为洞市镇、江南镇)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就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山路上默默地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歌。如今,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流的风雨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追忆着那片历史的风景。
故乡的茶作文10
在故乡,满山遍野都是些绿得发亮的油茶树,圆珠般的油茶杆着实教人喜爱。油茶籽榨出的茶油用来食用味稍有点苦涩,但它比起其他的食用油更纯净,更有益于人体健康。城里的人是很喜欢这种山茶油的,因此山里的人便把茶油运到城里卖,然后又用卖得的钱买自己更需要的东西。要是逢上赶灯或是走亲戚的时候,村妇们往往会往那乌黑的头顶上抹一把茶油,这时候那一头黑发更显得油光发亮。小孩们有歌道:俏姑娘,花衣裳,头顶抹油,亮堂堂,喜洋洋,偷偷会君郎。
每年“霜降”之后便是采油茶籽的好季节。那时还没有山林承包,谁采归谁,所以谁都不肯吃亏,早早起床上山是自然的事。
那时我的母亲也上山采油茶籽。她为了采得更多一点茶籽,每天都要比别人早起床,早上山。一次我和弟妹三人很早就醒过来了,见母亲不在身边,便急得大哭起来。爷爷走来劝我们说毋亲给我们摘果子去了。那天我们弟妹三人从早上到下午一直都伸长脖子等待着母亲的归来。黄昏的时候,母亲终于回来了,挑着两麻袋圆鼓鼓的东西。我们以为那些都是好吃的果子,只等母亲一放下担子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打开麻袋。失望得很,里面全是些油茶籽,一个好吃的果子都没有。母亲见我们猴急的模徉便大笑起来,她先叫我们倒给她一杯茶喝,然后才不紧不慢地从胸前的怀袋里掏出一个小布袋来。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黄澄澄的一种叫“卡拉卡”的山果子。母亲把果子分成三份,分别给了我们三兄妹。手捧着那些山果子,一股暖暖的余温立即从我手心传遍全身,这种温暖是来自母亲身上的。母亲在旁看着我们把果子一个个吃完,脸上现出了无限的欣慰。那些山果子很好吃,令人回味无穷,我至今都无法忘怀。
尝到第一次的甜头,我们又想吃第二次第三次。每天黄昏的时候我们弟妹三人便会准时站在村头。等候母亲归来,等候着那诱人的甜果子。
然而有一日,母亲却病了,不能上山去采油茶籽。我和弟妹三人竟不知天高地厚地背着家人,拿了母亲装油茶的麻袋,偷偷地跟在大人的背后上山采油茶籽。
秋天的山坡着实教人喜爱一片片迷人的红叶,一朵朵美丽的正吐香招蜜的不知名的山花,深深地把我们吸引住了。我们高兴地在山坡上欢呼着奔跑着,采油茶籽的事早己忘得一干二净。
傍晚回到家我才知道我们闯祸了。因为家人不见了我们后都急得四处找去了。母亲已经出去半天没有回来。我们吓得惶恐地呆在大厅里半步都不敢动。夜幕降临了,万家灯火通明的时候母亲终于回来了。带着满身的疲劳与焦急,含着满眼的泪水呆呆地站在门外。忽然发现我们三个都在大厅里,便气得立即操起一根小竹枝,雨点般朝我们身上落下来,痛得我们哇哇大哭,苦苦哀求母亲饶了我们。母亲最后还是放下了手中的竹枝。却突然地紧紧把我们三个抱在一起,痛哭起来。自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敢背着家人偷偷地溜到外面去玩了。
茶籽晒干榨成油后。最高兴的就是我们小孩子。因为每年茶油出来后,母亲便把茶油拿去换成钱,一部分留给我交学费,一部分留给家里备用;然后母亲便从家里备用的那一份钱中抽出一点来办一桌丰盛的饭食,以示庆祝。这餐饭算不上丰盛。在今天看来也许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对我来说是终生也忘不了的。还有那油茶籽、“卡拉卡”……
【故乡的茶作文】相关文章:
茶作文04-06
外公的茶作文09-13
制茶作文05-20
茶09-09
茶09-06
茶的味道作文750字10-28
茶的味道作文750字10-28
茶的精髓作文1200字10-28
美丽的茶卡盐湖作文03-17
浮生若茶作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