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作文

2021-02-28 家风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风作文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风作文 篇1

  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的日子。下午放学后,爸爸驱车带着妈妈和我赶往老家,与在老家颐养天年的爷爷奶奶吃团圆饭。

  当我们赶到老家时太阳还没有落山。爷爷奶奶早就切切剁剁、洗洗刷刷准备好了食材,等着我们回家后一起点火下锅了。

  按照奶奶的指挥,大小锅齐上阵,奶奶和妈妈煎的煎炒的炒,很快,一桌丰盛的大餐准备好了。看着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鸡鸭鱼肉,我肚子里的馋虫早就急不可耐了,但由于大人们都还没有就坐,我也只好静坐等候。

  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让我先吃。我拿起了筷子又放下了,说:“还是等爷爷奶奶一起吃吧!”

  还没等我们全家都坐稳,我着急地说:“爷爷,抓紧宣布开餐吧,有的菜都凉了!”爷爷笑呵呵地说:“好好好,重阳团圆饭开餐了!”一声令下,我们都美美地吃了起来。

  爷爷对我说:“看你饥饿的样子,为啥叫你早吃,你不早吃呀?”

  我望了望爸爸,说:“我们在家都是一起吃的,爸爸说这是规矩!”

  爸爸接着说:“对呀,这可是你爷爷的老规矩了。”

  爸爸的拖长音的“老”字,引得我们全家都笑了。

  爷爷边笑边说:“是呀,的确是老规矩了。原来我们家里穷,做的饭不够吃,为了每个人都能吃点,只有等齐了才能吃。”爷爷顿了顿继续说,“现在虽然富裕了,这个老规矩也是对的。要是有人先吃了,谁还想吃剩下的?是不是?”

  爸爸接着说:“是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我说:“吃个饭,还受了教育。明白了,家规不守,何以遵国法!是不是?”

  我的话,又引得我们全家大笑起来。

  奶奶接过话茬说道:“我们的家规还多着呢!”

  “是吗?爷爷说说看!”

  “家规呀,我都传给你爸爸了!让你爸爸说说吧!”

  “我们的家规呀,首讲孝道,与人为善,诗书修身,道德传家。”爸爸严肃地说。

  “不错,希望你们能把这些家规一直传下去!”爷爷接着说。

  我说:“放心吧,爷爷,我一定会把这些家规传给您的重孙,重重孙子的!”

  话音未落,我们全家都开心地大笑起来。

家风作文 篇2

  家风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常常静下心思考这个问题,直到今天,我终于明白了。

  我放学回家,妈妈在厨房里边忙活边对我说:“吃饭啦!”我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没有回应妈妈,我的心情正十分糟糕呢!妈妈又叫了我一遍,我依旧没有回答。妈妈见我这样,也就没有再搭理我。吃饭时,妈妈对我说:“你知道吗?不回答别人对你说的话,是很不礼貌的。”妈妈的语气虽然很温和,脸上也没有一丝责备我的神情。可这更让我感到羞愧,心中含着一丝自责。我明白了,原来文明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啊!

  傍晚,妈妈坐在沙发上看着手机,她突然叫起来:“呀!我们县城有人患上了癌症却治不起。”妈妈不假思索地打开支付宝,捐款两百元。我对妈妈说:“急着捐那么多钱干什么呀!又不关咱们的事。”妈妈表情立刻严肃起来,好似刚才还艳阳高照,突然就阴雨突袭。妈妈教训我道:“你认为别人的生命就不重要了吗?生命就像一根蜡烛,要是有风雨降临,在他们最垂危的时候,你不应该去伸出援手,帮他添点儿火吗?哪怕只有一点点。”妈妈的一席话,让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为我的言行感到羞耻,我不停在心里反问自己:难道付出一些爱心不好吗?我明白了,富有爱心也是我们家的家风。

  家风很大很大,它大到一个社会是否是文明的,影响到一个国家的风气。家风也很小很小,小到生活中每一件繁琐的小事,甚至小到墙角的一粒尘土。

家风作文 篇3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家风建设的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搞好家风建设,带头教育好子女。人们习惯于上行下效,领导干部的好家风会对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家风作文 篇4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

  我家的家风是孝顺之风,百善孝为先。从我记事那天起,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就刻在我脑海里。他们从不和爷爷奶奶顶嘴,家里的大小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听取爷爷奶奶的意见。有时奶奶发脾气,爸爸总是陪着笑脸,不停的“讨好”。事后还不忘教育我:“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一辈子苦着累着过来了,我们得孝顺他们,他们那代人不容易啊”。

  记得有一次奶奶病了,要做手术,爸爸妈妈轮番陪着奶奶,日夜无微不至的照顾,真是到了“父母病,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的地步。由于奶奶是高血压,得先降血压,才能做手术,到我们去看望时,奶奶的脸色好多了,可爸爸急得满嘴起了疱,妈妈也瘦了。

  爸爸曾经对我说过“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没有底线的'。一孝立,万善从,是为孝子,是为完人”。爸爸妈妈在这方面给我做了很好的榜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好的家风会一代代延续,我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孝敬老人、孝行天下。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也一定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做孝顺的孩子。

家风作文 篇5

  大概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吧,作为高级工程师的老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老娘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

  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我和哥哥则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和哥哥会时不时“犯上”的。例如给睡觉的老爸别上一只发卡,再梳两个标致的小辫,于是老娘手执笤帚将我们统统赶到厕所或阳台上,还能听到老爸的怒斥:“竟敢在皇上头上动土。”

  虽说是二十一世纪了,但由于封建意识的影响,父亲总是用些封建教育方法来管制我们。但正是这些教育方法,使天生贱皮子的我和哥哥在学习上总是名列前茅。每当夜晚;家中从无哗啦啦的搓麻将声,也无地动山摇的音响声,只有我和哥哥写作业的沙沙声和父母翻书报的声音。有时,全家人也会为了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毕竟是封建的教育,于是出现了一切的封闭政策!收音机不让听,假日不许出去游玩,似乎想让我和哥哥成为书呆子。不,连课外书也只能在厕所或被窝里偷看。我真想对父亲说:“都二十一世纪了,老掉牙的教育方法也该改改了。”但怯于父亲的威严,话到嘴边总是又咽了回去。

  这就是我的家风,有利有弊。但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家风作文 篇6

  《浙江好家风》中个个贴近生活的故事启迪我们应该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些脍炙人口的家训是那么得耐人寻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消化。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这是我看过的书中最具教育意义的一本书了,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家风家训内容主要涵盖了学习、修身、治家、处世、爱国等方面,其中的故事历经代代的相传,演变成了一篇篇、一句句启迪人心灵的经典,如:“家业之成,难如升天,当以俭素是绳是准。”“多读书大观古今,可以免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这些家训名言是我们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让我们为之振奋,相承相传。

  当然,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我们家的家训就是“勤俭、孝敬、善良、正直”,这八个字是长辈们总是告诫我们的,在长辈们的告诫、期望中,我也已经牢记,并传承这“勤俭、孝敬、善良、正直”八字家训。

  不信,你来看看我生活中是怎么做的吧!

  小故事一:衣贵洁 不贵华

  一次,跑步不小心,把一条好好的裤子膝盖那里破了一个洞,晚上回家,跟妈妈聊起,妈妈说:“不要紧,裤子还蛮新的,这里补补还能穿。”说完妈妈把裤子用针补好了,我又穿上了。从小到大妈妈总是对我说,衣服不在于华丽、昂贵,只要干干净净的就可以。四年级的时候我学会了缝针,平时袜子有个小洞,我就会自己补补,再穿。

  小故事二:凡是人 皆须爱

  小的时候,我们还住在四楼。早上我和妈妈匆忙赶时间,看见楼道上一位老奶奶提着垃圾,脚不方便行动很慢。我想着时间快来不及了,想着越过老奶奶,妈妈却拉着我说:“我们一起帮帮奶奶吧!”妈妈护着奶奶,我帮忙提着垃圾,慢慢地走下了楼道,虽然时间在一分分过去,但是我却觉得时间停在了幸福的一刻,老奶奶、妈妈、我的脸上都是幸福的微笑。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也会给老人让座,扶他们过马路……

  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很多,家训就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中。在生活中,我会一直谨记“勤俭、孝敬、善良、正直”八字家训,塑造更好的自己。愿在家训家风熏陶下的我们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开花、结果。

家风作文 篇7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雨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爸爸妈妈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妈妈生怕我在课堂上走神,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教育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爸爸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上学的经历,告诉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坚持下来的。你要从小学会能自力更生,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吧,我想。

  现在,我已经步入高年级,快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妈妈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教育课”,爸爸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家风作文 篇8

  翻开泛黄的老照片,有一位老人一双用满是老茧的大手托起一顶军帽,露出了孩子般的微笑和崇拜之情。照片已经模糊,时光更迭,一切都已不似以往。照片中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

  “我小的时候啊,解放战争打得正响,那时候的老百姓可真是苦呐。”祖父揽着年幼的我,为我讲述着他的童年。“记得那会儿,家里穷,连饭都吃不饱。可是我又不争气的大病了一场,可把我的爹娘急坏了,抱起我直向老医生家里跑。老医生看了看,摇摇头说:‘这孩子,没得救。’当时爹娘也没多想,就跑着把我送到了解放军区医院。没想到,他们给我打了一针,过了几天竟然也好了起来。后来我们才知道,我用的药是医院的奇缺的药品,爹娘实在过意不去,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瘦猪宰了送去,但他们坚决不收。到最后,爹娘一想:不收东西归不收,好歹也要表达一下谢意,就让我跑去医院打打下手。一来二去,医院的人我也基本认识了。到后来,他们临走时,还给我留了一个纪念。”

  说着,祖父用满是皱纹和老茧的双手从柜子里拿出一顶军绿色的帽子,红色的五角星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夺目的光芒,那是希望的光芒。也只有这个时候,祖父才显得像个真正的老人,但他的内心却永远向往那一身军绿的戎装,那是属于他的血色信仰。

  常常我会问起祖父,为什么他不去当兵。也是后来才知道,祖父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所以他选择留下来照顾家庭,选择将自己的梦想埋藏。尽管是自愿放弃,但没有如愿穿上军装依旧是祖父心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再往后翻翻相片,还会看到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一身军装,满身朝气。这,毫无疑问是我的父亲。他当过五年兵,这样,也算是圆了半个祖父的梦。

  但父亲参军的原因,不仅仅是祖父从小的教导,更是他自己的梦想。

  父亲小的时候,身体很弱,一开始也有参军的念头,但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可是当他自己站在国旗下宣誓时,他发现:强烈的自豪感让他爱上了这份职业。这就是父亲的血色信仰,一半继承了祖父,一半来源于自己。

  但是,为什么祖父和父亲都向往成为军人呢?那是因为:当兵不仅是为了报恩,也不仅是为了忠于自己的信仰,更是为了那每天早上在天安门城楼前迎风飞舞的用革命先烈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

  再往后翻,一个小小的孩子顶着大大的军帽,穿着长长的军装,小脸严肃地敬着军礼。这,就是我。戴的是祖父的帽子,穿的是父亲的军装。

  我,从小就对军人有着近乎疯狂的崇拜,对那一抹军绿有着近乎执念的追求。每当我抬头,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就能感受到我的满腔热血在冲击着我的心灵。从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一股自豪之情,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像父亲一样,身披戎装,为国效力,可以像他一样,在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将血色家风延续下去。

  合上影集,那份血色的信仰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与我一起成长。

家风作文 篇9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验与希望的沉淀,它朴实无华却饱经风雨的洗礼与岁月的打磨,好似角落里蒙尘的老酒,沉郁芬芳。

  曾祖父: 邻居好,赛金宝

  在那个遥远而闭塞的年代,贫瘠的土地哺育了一代代地道的农民。曾祖父同他们一样,面对黄土背朝天,只是那双布满老茧却能执笔缀墨的手一直是乡人眼中的奇迹。曾祖父读过书,但毫无当时读书人的高傲自清之气,对家中老幼也不会刻意约束,只是一味强调与人为善。据祖父回忆,曾祖父闲来无事便会去为乡邻读报和其他有字的东西或帮忙农活,平日里只要有人相求便毫不推脱。一次邻家三婶请在水里游玩的祖父取掉在水里的盘子,但贪玩的他拒绝了,事后被曾祖父知晓,不仅让祖父取了盘子还打了几扫帚。曾祖父懂的道理很多,只要有人家吵架评理,村人们总会想到曾祖父,小至婆媳吵架大到兄弟分家,他一直不厌其烦地在田埂间穿梭,直至青丝染成白发。

  祖父: 细节决定成败

  至今父亲常和我提起他年幼时的那段经历。年前大扫除时,辛劳的农人总会将大部分时间投入佳肴烹制以犒劳一年的艰辛,打扫并不吸引他们的注意,一般只寥寥带过,能见亲戚朋友就行。但祖父是个例外,他总是默默蹲在一边,细细擦拭,直到每一个墙角干净为止。如果谁感草草了事,定会遭来一阵叱喝。父亲很不解,但畏于祖父威严,也跟着处理每个细节。渐渐的,父亲走进了学堂,才明白祖父的用意。一向轻视农活的他才知道祖父煮猪食的那份认真劲儿完全不亚于自己在课桌前解题的细致。我的祖父他一生没有巨大的成就,他只是用成大业的精神做着自己的小事,仅此而已。

  父亲: 知识改变命运

  一场变故,摇醒了沉醉于家庭幸福中的父亲。生命的逝去与家道的中落,让少年时期的他痛苦万分。村人的白眼与嘲笑对于一个破碎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曾今跳跃于田野河边的笑声现已静默,只留下深夜里一片被昏黄灯光拉的老长的孤影。经过几年的苦读,父亲终于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偏僻的乡村。现在的他比起昔日在河边游荡的少年,也算成功了。面对因贪玩而考试失败的我,父亲没有任何的责骂。他只是苦笑着告诉我他每个清晨从书桌上醒来时,鼻孔早已被煤油灯熏得漆黑。一句话醍醐灌顶,虽然我无法想象父亲早年是如何在贫苦和悲伤中挣扎,但一切答案都藏在他微笑时露出的斑白两鬓里。

  这个家庭,不懂书写繁杂的家训格言,也不忍将生命束缚于陈腐的文字间。它只会用一代代生命来补充来诠释来传承子孙所需品质与精神。作为一名后生,请让我称之为家风。

【【精华】家风作文九篇】相关文章:

1.【精华】家风作文三篇

2.【精华】家风作文六篇

3.【精华】家风作文四篇

4.【精华】家风作文五篇

5.【精华】家风作文7篇

6.【精华】家风作文4篇

7.【精华】家风作文6篇

8.【精华】家风作文8篇

9.【精华】家风作文9篇

上一篇:家风的作文 下一篇: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