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给父母的建议书
亲爱的父母:
你们好!
现在,爸爸吸烟越来越多了,妈妈打牌也见过许多次,而且你们一意见不合,就会吵架,而我却被夹在中间难受得不得了。
为了你们的身心健康,为了你们不在吵架,我提出以下建议:
1、爸爸不再吸烟,可以吃点水果打消念头。
2、妈妈不要打牌,不要有侥幸心理,以为今天出去打牌会赢,这样可能还会输钱,就相当于在帮别人挣钱,而且有些时候,钱输得太多,也会和爸爸吵架。
3、你们因为什么吵架,要找找原因,只要是吵架,那么两个人都有错,而且也可以叫我评理呀!
希望以后爸爸妈妈认识自己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让我们一家人过得幸福、温暖、甜蜜而美好。
你们的儿子XXX
201X年2月5日
篇二:给家长的建议
升入三年级,一涉足到作文,很多学生就犯愁。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相对比较重视。每次孩子们做完作业都得经家长检查,尤其是作文。由于很多家长在读孩子的文章时都抱着成人的眼光,结果在他们眼里,孩子作文可谓是一无是处。于是家长们常常惊呼:“这样的文章能算文章吗?交上去不把你们老师气死!重写!”
结果,沮丧的孩子只得乖乖地回到书桌前重新提起笔。刚才费了好大的劲写的文章在爸爸妈妈眼里竟然这么糟糕。而父母看看自己的孩子迟迟不动笔,便“帮”了起来,孩子呢则像个记录员似的“唰唰”地动着笔。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对作文充满了迷茫。
那么,父母在孩子的作文学习中,怎么做才算是比较理想的呢?方法很简单:
借鉴为孩子挑选合适的参考书籍,从他人优秀习作中感悟习作方法,这也就是常说的模仿。习作是书面表达,是由口头向书面过渡与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难,结构安排、语句、语序,对动笔写作的学生来说,都是面临的问题,指导孩子时,步子不宜太大,最好就某一方面、某一个问题,从细节着手,(例如“开头、结尾”……)使孩子有点滴的成就感。
协助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其题材来源主要是自己日常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父母需要做一些具体的引导工作。孩子刚开始学习作文,父母只要有条件的,就应该积极参与进去。但是,这个参与不是单纯的提供素材或者陪同寻找资料,更重要的是,启发孩子自己思考寻找有趣的'主题,按照自己的观察进行描写。
思考根据实际需要,父母需要重点培养孩子写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两种能力同步培养。习作不要求打草稿,想好后就直接认真地写在作文本上。
修改习作写好后,要求孩子在作文本上认真修改,检查错别字和病句。引导他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注意了,孩子写完后,要多读几遍,首先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然后再读给爸爸、妈妈听,声调响亮。通过朗读,一方面可以让孩子抒发情感,一方面再发现叙述或者结构中的问题。
品论父母既要看孩子一开始是怎么写的,也要看是怎样修改的,和孩子讨论修改的理由。要表扬、鼓励认真写、认真改的孩子,在客观上为孩子今后进行电脑作文奠定基础。
完善整个习作完成后,父母要把握好中年级习作修改的重点……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主要是指明显的与事实不符合或表达不清楚的语句,必须加以纠正。
父母对孩子的习作修改,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孩子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总结孩子们完成作文后,父母要和他分享写作的快乐,逐步引导孩子认识到习作是一种交际工具,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应付学校考试的任务。与此同时,习作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也将极大地鼓舞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
对孩子习作中的缺点,父母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要求来评价,再说了,父母也不是品论家,孩子也不是大作家。
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孩子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孩子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篇三:给父母提建议
父母们似乎每天都在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实际上,孩子们在成长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意念,心理学家把他们这种没有用语言表达的心里话归纳为“摇头的心意”。
(1)请不要听见我哭泣而不理睬我
在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往往觉得很烦,如果只是拿个玩具或食物给他,并不能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年幼的孩子需要成人在身旁陪他玩,和他说话,成人了解孩子,就得付出观察的时间,,你不妨在呵斥孩子“不许哭”、“老实点”之前,也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他的伤心情绪。
(2)请不要只在我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时,才注意到我的存在
当孩子处在安静的状态中,成人经常不闻不问;而当孩子表现出顽皮或多动时,却会马上引起父母的注意。由此孩子发现:“只有在我调皮的尝试中,父母亲才注意到自己。”这会引起孩子层出不穷的负面行为,令成人觉得如今的孩子更加调皮。
(3)请不要指责我“笨蛋”,“愚蠢”,而不告诉我应该怎样做。
“真笨!”是一些父母指责孩子的口头禅,即使心中并非真的那样想,却经常随口而出,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显现出的自我评价是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建构出来的,如果他常听到“差劲”、“笨拙”等字眼,使得他对自身的价值不够乐观,而在尝试新能力的表现上大打折扣。
(4)请不要把我留在陌生的地方
如果儿童对养育的环境并不熟悉,又不了解照顾他的人,这种经历对幼稚的心灵无疑是一种创伤,因为孩子无法理解父母去哪里了,更担心父母一去不回,怕生、黏人,常有恐惧感的孩子大多经历了这样的早期生活。
(5)请不要常给我糖果、玩具、书籍来代替你自己
父母们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儿童不能参与的工作,或者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忽略孩子。然而孩子最需要的是和父母共同交流的时间,糖果、玩具等物品都不能取代善讲故事的妈妈和能够与自己游戏的爸爸。
(6)请不要强迫我吃你认为好吃、该吃的东西
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觉得孩子的吃比其他问题都重要,饮食,原本为了健康,使人更有活力。如果在孩子的三餐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使丰富的环境尝试相对减少,对于孩子生活目标就显得本末倒置。
(7)请不要今天亲我、赞美我,明天打我、责备我
有的父母情绪起伏很大,心情好的时候就对孩子百依百顺;情绪恶劣时,就会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了这种强烈的外界情绪感受,会产生很大的不安。
(8)请不要在我过多任性、无理表现时,反而放松给我的约束
孩子有时会表现出任性,无理取闹,如果成人不坚持已经告知孩子的原则,以后孩子就会用各种方式争取他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带来育儿上的困扰。要知道,安静的孩子是来自权威式的家庭,这里的权威不是指专制,而是允许孩子表达意愿,而最后的决定权是在父母的一致决定上。研究表明,这种形式的家教对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颇为有效。
(9)请不要哄我,威胁我,给我不能实现的诺言
有的父母觉得:“反正孩子不懂,哄哄他就算了。”或是恐吓孩子:“再不老实我就把你交给警-察!”这些做法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言行的不信任感。
(10)请不要只问我为什么打架,为什么哭,而仍忙于你的工作
当孩子发生自己的小问题时,成人容易马上做出指责的反应。然而,家长生硬的态度,常令孩子感觉自身问题的渺小,往往出现自卑心态,所以,留心观察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检讨亲子之间相处的各种可能,是现代父母应该用心的地方。
【致家长的建议书】相关文章:
1.建议书
2.建议书
3.致父亲
4.致咪咪
5.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8.致导游词
9.家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