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

2021-02-28 鲁迅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的作文 篇1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就是被毛泽东主评价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是对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形容鲁迅对待敌人绝不屈服,坚强斗争的精神,对待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从中可以体会到鲁迅是一个富有正义、富有民族气节、富有忧国忧民的人。鲁迅的故事常常让我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下面请听我来给你们讲讲吧!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不计其数册书。他爱护书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看书前总是仔仔细细的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的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别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很爱护自己的书。你爱护书了吗?

  我还记得一个鲁迅先生小时候爱读书的故事——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就酷爱读书。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几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他坚持不懈的苦读书,才使他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从以上两个小故事中体会到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一个好的成果。鲁迅先生苦读书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我心目中的鲁迅形象高大、正义,他永远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他永远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好榜样!

鲁迅的作文 篇2

  在我刚开始识字的时候,知道鲁迅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一个是知识渊博的鲁班,还有一个我模模糊糊的记得是鲁迅。也只知道鲁迅的文章很难懂。

  自从我学了这单元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之后,我觉得他浑身充满了正义感。过了不久我就开始看起了鲁迅的文章。他便在我的心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顿时我觉得,他比鲁智深还英勇,比鲁班还聪明。

  首先他是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他以思想和笔作为武器,战斗了一生。他嫉妒如仇。他敢骂,骂那些苟延残喘的“奴隶”。他敢论,论那些中国人们大众的劣根,他敢抨击,抨击自己眼目中的世界,抨击让那些劳动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反动派。

  虽然鲁迅是一个特殊的一个作家。仅仅是写些杂文和小说的鲁迅,怎能在社会甚至世界史上独树一帜?记者发出疑问。

  是的鲁迅没有莎士比亚的小说情节,也没有雨果的动人的文章,但是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

  这!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让我们成为下一代的他,成为一位顽强的战士!

鲁迅的作文 篇3

  1936年10月19日,一个穿着灰色毛衣的男人躺在万国殡仪馆的棺材里。他那因劳累而黑了好几圈的黑眼圈,略有些深了,应是前夜很晚还在工作。他的面容还是那么的慈善,一点恐惧也没有。嘴角略有些下沉,那是种悲愤,对时光流逝的悲愤。

  记得曾有篇课文记载了鲁迅先生生前的一个夜晚:傍晚,一个黄包车夫的脚被玻璃渣给扎到了,一瘸一拐地拉着他的黄包车。经过鲁迅先生门前时,鲁迅先生连忙叫住他问他怎么了?当他说被玻璃渣扎到时,鲁迅先生一面将他请进家门,一面让家人拿来药品。车夫即使百般拒绝,也犟不过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拿着镊子将玻璃渣一块一块儿地将玻璃渣取出来,并给他包扎好。然后将剩下的药品连带一些钱塞给了他,让他好好养伤。那车夫含着热泪道谢后,慢慢地离开了鲁迅先生的家。那时鲁迅先生暖化了车夫的心!

  “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每天他只睡三到四个小时,其他时间要么在工作,要么在与客人谈话。他逝世前,仍然在写日记。鲁迅先生总是惜时如命。他用笔杆向青年传达自由和民主,反抗权威的思想。激发爱国主义的精神,他是思想革命文化的贡献者。

  19日午,鲁迅先生的棺材被盖上了棺椁,前来送葬的人很多:青年、学生、工人、作家……甚至乞丐。他们大多都举着标语“民魂永存,鲁迅先生走好”,鲁迅从此被他们铭记在心中。

  鲁迅先生虽已逝世,但他永远活在了我的心中,他那伟大的形象,永远激励着向他学习。

鲁迅的作文 篇4

  喜欢鲁迅先生,喜欢他的作品,更喜欢他的性格!

  喜欢鲁迅先生,喜欢他的真情,更喜欢他的思想!

  喜欢鲁迅先生,喜欢他的才华,更喜欢他的勇气!

  鲁迅先生先生,是中国白话文的奠基人,是为中国做出了伟大奉献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拿起笔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36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由泪水汇成的日子,鲁迅先生先生放下他心爱的笔,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这样说,他也这样做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在那个写满悲苦的记忆里。只有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他心中的悲愤,记下他对时代的呐喊。他手中的笔仿佛一把刺向敌人胸膛的利剑,他的作品仿佛一盏驱散黑暗的明灯。

  《呐喊》《彷徨》《坟》《野草》……这一本本书中系托了鲁迅先生先生太多太多的感情,太多太多的思考。正是因为他的不朽杰作,让那个时代的人们看见了希望,看见了曙光。而在今天,他的作品依然给我们是心灵的震撼。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人们也许会感到迷茫。如果说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出现,也不会有那么多不朽的篇章震撼着人们的心。鲁迅先生先生的作品对于我来说是一股动力,让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片天空,那么,鲁迅先生先生一定是那一颗永远最亮的启明星。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首嘹亮的歌,那么,鲁迅先生先生一定是那一段高潮的旋律。如果,中国现代文学是一座五彩的花园,那么,鲁迅先生先生一定是那一朵最艳丽的花朵!

  我喜欢鲁迅先生先生!

鲁迅的作文 篇5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得多,关心后辈,抨击黑暗,关爰家人,热爰人民,关心他人,体现了鲁迅是一个关心下一代,憎恨旧社会,向往光阴明,同情劳动人民,为自己想得少,而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我所了解的鲁迅是这个样子的`。受人爰戴,也反映民国时代的旧社会,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鲁迅写出来的他为了反映民国时代的残崇,他还为此写了很多笔名来反映社会残暴。文中还有"碰壁"这个词把鲁迅先生鼻子弄扁平了,其实是比喻了当时旧社会的一片黑暗,人民连一点民主和自由都没有,表现了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乐革命乐观主义态度,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光反动统治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用笔揭露国民兑反动派。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各家报纸发表他的文章,而且要逮捕他,暗杀他,鲁迅先生更换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的坚持用笔战斗,许多认识鲁迅的人都劝他躲一躲,不要出门,鲁迅仍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

  这就是我了解的鲁迅。

鲁迅的作文 篇6

  我一直相信,先生无论长夜漫漫,前路迢迢,依旧可看透世间百态,一如锋利的长剑,刺破浮云鄂未残,冲击敌人心脏。

  迅者,从走卂声,疾也。先生这一生,满是飞越与奔跑,奔向他进取、正直、从容的眼所憧憬的前方,尽管光阴似箭,我亦能在他的眼中,得窥其眉目英明,穿透历史的阴霾,即使再相隔千年万年,这依然使人产生敬意。

  照片中先生的眼总是向上看的。上眼眶曲成下压的弧线,仿佛满弘之弓,蓄势待发!别有一股逼人的英气!这种的人,那时人们说他不懂得人生,把眼光放在脚下,求个安逸,就已足够。他即使“懂”,也绝是不屑的。他的“不满足”已造就了他的不平凡!

  从路矿学堂到仙台学医,从受尽歧视的华人到以文为戈,这位战士,一步步前行,走出这世上无人能走通的新路。他的眼很窄小,容不得自身学艺不精,容不得这世道的黑暗阴沉。他不满足,才有勇气改变,所以目视上方。

  睫毛上扬,横眉冷对,统治者的屠刃和燃尽思想的烈火,产生了无数的病态麻木,俯首甘奴,笑他们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可以被洗刷尽,只有大脑不能,先生的思想是焚烧不尽的野草,没有什么力量和思想可把他消灭。

  被辛劳冲垮的先生,还是从容地离去,并没有任何冠冕堂皇的言辞。但他的眼还是如光辉一般,耀在民族的血液深处。

  他的不平凡包含着平凡,而这种平凡已绝有别样的卓越。那眼神,穿过时光,满含不屑:“你们到底在怕什么呵!”

  他们害怕,害怕这个国家会出现千千万万个鲁迅的眼,那坚毅、正直的眼!

  然而此日不远!

  我一直相信。

鲁迅的作文 篇7

  鲁迅,原名周树人.大概是他的父亲想让他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吧.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他也没让父亲失望,在上私塾的时候父亲过世,母亲又有病在身.小鲁迅就每天早上把他母亲安顿好后才去上学,因为迟到,先生打了他三戒尺.从那以后小鲁迅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小鲁迅也做到了“时时早,事事早”.过完了他那毫不松弛地一生.

  1902年,20多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去学医,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没钱而耽误了救治的时间才去世的.他要学好医术救治中国人民.但是在一次学习的时候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而围观的,那些所谓的清国留学生却鼓掌喊万岁!

  从那以后,鲁迅意识到治病不如救民心,所以他便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当枪使,写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的一生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光荣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作文 篇8

  踏上人生的旅途吧!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

  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鲁迅

  几番踌躇,最终却也不知该如何下笔。究其缘由,只因一则自己思想肤浅、智慧贫乏,要谈论先生,真有力不从心之感;二则实难体悟反映于先生身上的那种神圣悲愤,那种“置身于茫茫旷野、四顾无人的大寂寞,压在万钧闸门下的全身震裂的大痛苦,在烈火中让皮肤烧焦,心肺煮沸,决死对敌奋战的大沉醉”。

  坦率地说,至今我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仍是非常浅薄的,我甚至还没有完全、真正地嚼透先生的伟大。在我眼里,先生实质上更以生活中的普通人的身份,而不是以大思想家或者更伟大、更神圣的身份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先生的作品文字中,体现出来的都是我们不能轻易揭示的一些东西,能够在平凡的文字和叙述中,把人物的思想心理进行彻底的揭露,实可谓是能看透别人的心理。不过,我想这样也好,去掉后人加在先生身上的光环或许能够减轻谈论时的心理压力。

  对待先生的心态,可以说是“敬而远之”。我实在找不到更恰当的词汇来描述。先生残酷地剥去我们身上的伪装,揭示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弱点,时常令人感到坐立不安;加上自己的惰性在作怪,我真的惧怕先生的冷峻与严苛。先生能够把现实社会中的人进行透彻的分析,而且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把所谓的“真、善、美”进行彻底的批判,脱去他们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假壳”,让其在批判中获得被救赎、被改造的可能。同时,我们也为先生作品中那消磨不尽的痛苦而困惑,换句话说,我们简直不会甚至无法欣赏这种悲剧之美,无法分享先生在人生角斗中得到的生命沉酣的大欢喜。

  诚然,我们钦慕先生那样“无所顾忌的生活,无所顾忌地去爱、去恨、冷嘲热讽,坦荡地面对着别人的热舌头、冷唾沫,让他们去说,去诬蔑去以为”,然而现实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否定和困惑。尽管我们看到了诸种弊病,可是我们不敢反抗,当然也反抗不了。在先生的悲哀中我们也感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以先生为师,能真学先生吗?想想先生的精神十字架,可能太沉重,我们背负不起。

  我想这也许是正确的。作为年轻人,我们只希望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使生活变得轻松愉快,何必人为的去加重生活的砝码呢?我们没有必要脱下T恤牛仔,换上长衫,把自己关在“铁屋子”里去体味那一份苦涩。当然,我们也不怕生活的沉重,也决不会轻意去逃避。我们很欣赏先生那种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的精神,但为何不能更超脱一些,多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平等与慈和不知先生是如何认为的?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解先生,学习先生,但我们却没有必要用先生背负的历史包袱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此来追求一种悲剧式的精神境界。少一点因袭以往的顾虑与牵挂,多一些对未来的高瞻远瞩,这样我想先生恐怕也不会斥责我们的莽撞。

  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去生活是可悲的,我却宁愿让自己的心流浪而不去模仿别人生活。我敬仰先生之人格,却不喜欢先生的性格。我想,我从先生那里所得到的既不是智慧,也不是热情,而是一种毅力,一种促使我们一步步向前走而决不停留下的力量。“遇见深林,可以辟为平地;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这对于正在刻苦学习、奋斗,不久也将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便是极大的收获:以先生独立不依的精神和奋然前行的毅力,尽可能少地为自己设立羁绊,开拓自己的道路,或许这就是先生现在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先生踯躅于荒原之中,孑然回顾,苍茫无及。这是一幅极富于象征意义的生命图像。没有对话者,这是思想者最大的孤独;无法直面的人生,这是思想者永恒的困惑。在孤独这座祭坛上,几乎所有伟人和思想者都要走上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生命的造型就是一群沉溺孤独的羁旅者。

  在先生这样的大境界面前,我们永远只是蹒跚学步的稚童。

【【实用】鲁迅的作文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1.【实用】鲁迅的作文汇编8篇

2.【实用】鲁迅的作文汇编五篇

3.【实用】鲁迅的作文八篇

4.【实用】鲁迅的作文9篇

5.【实用】鲁迅的作文九篇

6.【实用】鲁迅的作文10篇

7.【实用】鲁迅的作文四篇

8.【实用】鲁迅的作文6篇

上一篇:鲁迅的作文 下一篇:鲁迅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