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2-25 民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作文 篇1

  壶镇镇地处丽水、金华、台州三市的交界处,位于缙云、永康、磐安仙居四县市腹地,自古有“浙南北窗”之称。传统饮食以“粥捞饭”为主体,配以五谷杂粮。番莳、洋芋为主要副食。特色风味食品主要有:土索面、橡涂、千层糕、榛子豆腐、敲肉羹、烧饼、米炮糖……在传统民间娱乐中有演戏、迎灯、迎案,其中规模最大是迎案,队伍多、表演形式五花八门、内容丰富。此外,还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富有特色的缙云壶镇话!

  一、 我的发现

  1、从家乡的特色小吃中发现我们壶镇有哪些独特的民俗风情?

  2、说说我们家乡话的语言特色在哪里?

  链接:

  一、壶镇米炮糖制法:糯谷浸泡于水,数日后捞起,置饭甑内蒸熟、洒干脱壳即成“发米”,大火将“发米”炒成“米炮”。冷却后加入花生米等和食用彩丝,以煎好的麦芽糖搅拌,经压制、芝麻敷面,切片包装。技师专门加工制作最佳。

  二、索面卵:家来客人,或家人生日,以索面卵招待。索面即土制面条。大碗底垫肉片,索面堆成"丘",上封炒肉条,鸡蛋饼盖顶,或置剥壳白蛋一双。

  三、迎灯:大多在元宵节进行。种类以龙灯为主,有板龙、鞠龙、布龙等,另有狮灯、台阁、转车以及花样繁多的花灯。板龙少则数十洞,多则数百洞,长达数百米。迎前由各家自行糊制,迎时点炮拼接,鸣锣开道,所到之处,鞭炮相迎,外村设饭茶招待,并以糖果,粉干等相赠。其时春苗初秀,龙灯出村,进入麦田,称"龙踏麦",谓日后必定丰收。结束之夜,非闹个灯破龙断,精疲力尽,决不罢休,俗称"掰龙肉"。

  四、重阳庙会:每逢重阳节(今老人节)即农历九月初九,全镇各村组织“扭秧歌”、“铜钱鞭”、“唱联欢”、“罗汉”、“打腰鼓”、“十八狐狸”等民间艺术表演队到赤岩山“会案”表演,然后到各村游行,沿街演唱,以表达丰收喜悦。活动一般持续10余天,参加人员不分男女老少。据记载,这个传统庙会已沿袭数百年。

民俗作文 篇2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去请年菩萨,用来请求来年平安、顺心、如意。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在那个时候拜上几拜。而且都会买好烟花爆竹,请完菩萨就放。那场面可热闹了,烟花的灯光映着人们欢乐的脸庞,照着人们内心的喜悦。

  在请年菩萨之前,当然是最繁忙的准备“福利”时间了。福利的要求很多:猪头1个(最好腌过,没有可用条肉代替);猪尾巴1条、公鸡1只(要留尾巴)、连鱼1条(不能杀,要鲜活的,在脸或眼睛上覆盖一张红纸),这样可以象征“连年有余”,还要有酒、茶等,放“福利”的桌子最好是要八仙桌(放时要横着放)。注意,“福利”放完了,一定不能放椅子或其他坐的东西(因为神仙菩萨全是腾云驾雾的,根本不用坐),做这些事情的必须都是男的,女的不能参加。参加请年菩萨的人最好“净身”(意思为洗个澡,表示对菩萨的尊敬),再把水果等放在床上,放上蜡烛台和香炉,同时放鞭炮和烟火,烧元宝。等这些全部都结束了,全家人围在一起吃猪头肉(学名叫散福),其乐融融。

  过年时参加一些民俗活动,比如:剪春花,舞狮子,祭祖,还有这里的请年菩萨……都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习俗,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让中国的传统习俗传播得更久更远,让世界各地的人都想了解和研究我们的文化历史。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该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用现代化的方式将以前的民俗发扬出去。我们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领航者,应该做好传统文化传播人的职责。

民俗作文 篇3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家乡有一个持续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

  ……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民俗作文 篇4

  我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那儿是个特别有古文化的一个县,因为那儿有座古城,叫“徽州古城”,在那儿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和智慧,还有我们歙县人的保护古文物的坚持力。

  然而,在那儿的民风习俗,更是让人感到亲切,整个中国,每个省、市、镇,甚至是村,虽然都是过年,但每个都有每个的过法,在这儿我就来说说我们安徽是怎样过年的吧!

  由于我去老家时,已经是快三十夜了,过了大年十一就回千岛湖了,我懂得大概也就是这段时间我们要干什么,所以只能讲这段时间啦……

  这个腊八那天,是了解到的。在腊八那天,许多人都出嫁了,俗话说:“腊七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所以小孩子们追着婚车跑,为的就是得到一包喜糖。

  在小年夜那天,家家摆着几张桌子,迎接四面八方来的客人,大家下午娱乐,直到三四点就开始吃晚饭了,当晚,是由小孩来放烟花的。

  假如在那儿的乡村里迷了路,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不能这样称呼人家:“喂”、“哎”,必须先喊:“同志”、“朋友”、“老人家”,看见人家抱着孩子,要夸孩子:“胖”、“壮”,可不能说:“肥”、“重”。这是我们那儿的讳忌。

  大年初一,是我们那个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了,因为家家都起得很早,为的是去看表演,在村里的小广场里,那里聚满了人,愿意演出节目可以自愿上去演,不管差不差,好不好,都是有奖品的。

  我懂得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能去安徽玩玩!

民俗作文 篇5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非常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非常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民俗作文 篇6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要了解民族风情当云南莫属啦。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悠闲的牛羊,热情的歌舞,勤劳热情的金花、阿鹏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昆明的民族村,许许多多的民族村寨一个比一个新奇,一个比一个有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

  来到丽江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筑,唯美的小桥流水人家,形形色色的精美客栈,绵绵的细雨都给这里增添了一番独有的情调。丽江是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这里有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一圈儿,一划儿,都隐藏着有趣的含义;这里有美味的纳西小吃、甜甜的米糕、香香的烤肉,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这里有太多独特的物品,摩梭女儿国的围巾披肩、东巴香烟香水,树皮服饰、碳烧画等等,每一样都无比新奇……当然了,这里还有热情好客的纳西人民。

  大理位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更是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古朴幽静,屋舍俨然,城内流淌着清澈的溪水,碧绿的水草顺着水波轻轻摆动。古城洋人街的各国风味小吃让人垂涎欲滴。大理是白族的主要居住地。白族的风土人情也非常独特,让我大开眼界。比如:白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居民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房子上面放着貔貅,门槛底下埋着貔貅,光从房子的外观就可以知道这家人是经商的、做官的还是普通百姓;白族的 "三道茶"更是有特色,蕴含了“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道理,喝了之后令人意犹未尽 ……白族的婚俗也更是奇特,比如“掐新娘”,亲朋好友对新娘子的祝福竟然是去“掐”她,掐得越狠代表对新娘子的祝福越深,这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啊!

  读书可以让我们长知识,旅游更可以增加我们的见识。在云南的.一周里,我了解到了许多独特的民俗,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了解更多的东西。

民俗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非遗民俗年会又开始啦!年味越来越浓了,我和爸妈也忍不住来凑凑热闹。

  在市文化中心广场上,彩旗飘扬,人山人海。花白头发的书法家爷爷们正挥着羊毫,忙不迭地写着春联,送着福字;小朋友们则围拢在一起认真地拓着年画,体验传统年俗文化;隔壁摊位上一件件用面粉捏成的经典人物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赞叹不已。

  年俗会上必不可少的是来自各乡镇的特色美食,有八珍糕、糖画、胡蜂窟、爆米花、宴球、定胜糕、姑嫂饼……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每个摊位前都排了长长的队伍。这些“上了年纪”的,大家熟悉的美食,可都是爸爸妈妈记忆中的“桐乡味道”。等了很久,热气腾腾的胡蜂窟终于新鲜出炉了,表面一层金黄,色泽诱人,咬一口有股焦糖味,里面包裹着甜甜糯糯的豆沙馅,三口五口就被我吞下肚了,太美味了,难怪这家的队伍排得最长!

  不一会儿,重头戏来了,一阵敲锣打鼓后,民俗表演队风风火火迎面而来。瞧,首先是舞龙队,一条金龙正张牙舞爪,不停翻滚着,仿佛即将要腾空而去;两只霸气的狮子摇头摆尾,威风凛凛;“孙悟空”、“猪八戒”踩着高跷也来凑热闹啦;一只只漂亮的鱼灯在人潮中欢快地游来游去;高高的抬阁上,《红楼梦》《杨家将》这些经典的剧幕正在上演;时不时还会偶遇“财神”爷爷、“福猪”宝宝,真是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还有美味可口的传统美食,这里到处充满着节日的气氛,充满着浓浓的年味,充满着幸福、喜悦!

民俗作文 篇8

  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大柘镇塘根村,那里的婚礼风俗习惯非常传统,近似于影视中的古代婚礼。

  新娘一到,新郎家就“噼里啪啦”燃起鞭炮.“呜里哇啦”吹响唢呐,热闹极了。吹唢呐的有七八个人,节奏欢快,铿锵有力,高亢明亮,那场面用语占真是无法形容;你看,从花轿里走下来一位大姐姐,接着一位老婆婆马上扶她走进大厅,新郎早已在那恭候多时啦。那老婆婆拿来一根红绸带,让新郎,新娘握在手中。司仪大喊一声“肃静”,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司仪清了清嗓子,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旁人立刻端上来一盘食盐和一盆山石,寓意他们夫妻的婚姻海誓山盟。咦,这时大家的目光怎么都投向一个小男孩身上?原来那个小男孩正向新郎、新娘献I二两个红彤彤的鸡蛋,鸡蛋寓意早生贵子,这两个鸡蛋寄托了亲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接下来该是敬茶的时候了,新郎、新娘端起伴娘托盘中香味浓郁的茶,走向父母,恭恭敬敬地把手中的茶敬给他们。父母高高兴兴地接过茶,一面细细地品味着,面从怀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新人,这又是长辈对他们和和睦睦、白头到老的衷心期盼。

  “送入洞房!”司仪大喊一声。顿时整个大厅人声鼎沸,新郎、新娘在众人的笑声中走向自己的快乐天地。房门前,摆放着两盆生机勃勃的石竹,寓这对新人的生活蒸蒸日I二、和和美美。窗户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喜字。床上的被褥,枕头焕然一新,希望这对新人在新的生活中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人生中再添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家的婚礼习俗可真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民俗作文 篇9

  古往今来,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的时候,总是那么期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谈论着一年的收获,对新的一年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孩子们享受着假期带来的放松与欢乐。

  眼看春节就快要到了,今年的对联,妈妈可是早就说过让我包下了,几家人的,这也是个不小的“工程”呀,呵呵。春节的前两天,我开始忙碌起来,小小“书法家”要着手工程了,经过我的挥毫泼墨,不到半天的功夫,家里铺满了大红的对联,“借得山川秀,迎来气象新”;“春降千门福,花开万户欢”,行书的,楷书的,一幅幅作品诞生了,看着满屋的对联,妈妈连连赞不绝口。

  在三十的的上午,我和妈妈贴对联贴窗花罗,看着我的作品贴在大门上,红通通的,喜气洋洋; 我们又带着对联去妈妈老家的新房子上贴上我的大作,看的二公公,连连说不错不错,有阿公当年的风范了。原来我的阿公书法也是很了得的,那个时候,家里所有亲戚过年的对联全是阿公给写的。最后来到阿婆家,给阿婆家也贴上,看到我的作品有了用武之地,我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今年的春节,二姨小姨,我们三家人陪着阿婆共同度过; 今年的春节,我们共同举起了酒杯,没有了爆竹的响亮,没有了烟花的闪耀,但在美好的祝福声中,除夕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与祥和,xx年我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

【民俗作文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1.民俗作文合集5篇

2.民俗作文合集9篇

3.民俗作文合集六篇

4.民俗作文合集6篇

5.民俗作文合集8篇

6.民俗作文合集7篇

7.民俗作文合集五篇

8.民俗作文合集10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 下一篇: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