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3-03 民俗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俗作文 篇1

  我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那儿是个特别有古文化的一个县,因为那儿有座古城,叫“徽州古城”,在那儿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和智慧,还有我们歙县人的保护古文物的坚持力。

  然而,在那儿的民风习俗,更是让人感到亲切,整个中国,每个省、市、镇,甚至是村,虽然都是过年,但每个都有每个的过法,在这儿我就来说说我们安徽是怎样过年的吧!

  由于我去老家时,已经是快三十夜了,过了大年十一就回千岛湖了,我懂得大概也就是这段时间我们要干什么,所以只能讲这段时间啦……

  这个腊八那天,是了解到的。在腊八那天,许多人都出嫁了,俗话说:“腊七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所以小孩子们追着婚车跑,为的就是得到一包喜糖。

  在小年夜那天,家家摆着几张桌子,迎接四面八方来的客人,大家下午娱乐,直到三四点就开始吃晚饭了,当晚,是由小孩来放烟花的。

  假如在那儿的乡村里迷了路,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不能这样称呼人家:“喂”、“哎”,必须先喊:“同志”、“朋友”、“老人家”,看见人家抱着孩子,要夸孩子:“胖”、“壮”,可不能说:“肥”、“重”。这是我们那儿的讳忌。

  大年初一,是我们那个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了,因为家家都起得很早,为的是去看表演,在村里的小广场里,那里聚满了人,愿意演出节目可以自愿上去演,不管差不差,好不好,都是有奖品的。

  我懂得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能去安徽玩玩!

民俗作文 篇2

  元宵节,就是一个人知户晓的节日,每个人不管有多忙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去陪家人:元宵节,就是亲戚朋友从五湖四海赶来欢乐地聚在一块儿,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欣赏那夜空中的光彩夺目的火树银花。

  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市中心周围四条宽阔的马路上灯火通明,使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们一家在花园里漫步,真舒服啊!

  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一颗颗五彩的烟花腾空而起,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烟花炸开以后,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飘落下来,真好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烟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美丽的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好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几声脆响,夜空又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绚丽多彩。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好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通!”山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整个镇区都沸腾了……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好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

民俗作文 篇3

  快乐的事情就像一颗颗珍珠,今天我就要挑最美丽、最有光泽的一颗展示给大家。

  那天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民俗节。我早早的起床穿上妈妈给我准备的汉服,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

  我刚走进教室就发现平常安静的教室今天却像炸开了锅一样,大家嘻笑着、谈论着。所有人都对今天的民俗节充满了期待。

  活动开始了,同学们被分成五组,由老师和志愿者阿姨们带领着去各个班级闯关盖雏鹰章。不一会儿大家都分散开来。我们小组先去了三(10)班。在那里我们进行了托乒乓球大闯关,所有同学用乒乓球板托着乒乓球保持平衡,大家都卯足了劲不让球从板上滚下来。很快大家都挑战成功了。接下来我们又进行了口诀背诵大闯关和绘画、猜歌名等十几种大闯关。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立硬币大闯关,进教室之前,我从窗户把头伸进去左看看右瞧瞧,想从前面挑战的同学手中学习一些立硬币的技巧。只见大家都慢慢地、轻轻地把硬币书在桌子上,可是硬币一点也不听话。一下子往左歪一下子向右倒。很快就轮到我了,我坐下来仔细观察了桌面和硬币,然后调整了硬币的方向,手一松,哇!我竟然第一次就成功了,我激动得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半天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都顺利敲得了19个雏鹰章,每个人拿到了19个民俗币。

  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中午的动活动。我们先是看了电影、画了年画,接下来就是猜灯谜活动。现场的灯谜实在是太多了,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到不同的地方去猜不同的灯谜,然后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答案。很快我们就轻松猜出56条灯谜,高高兴兴地回到教室。

  下午就是期待已久的换小吃环节了。现场一排排的小吃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美食。我们带着闯关得来的民俗币,来到各自喜欢的摊位前。我一下子就被一个川剧变脸的玩具吸引了,立刻换了一个。随后我又换了两个零食和一小桶鸡米花。可是怎么越吃越饿了呢?肯定是还没有吃主食。于是我又换了一份泡面,上面还有大大的丸子!总算有点饱了,这时我的好朋友告诉我前面还有更好吃的火腿肠裹蛋。我毫不犹豫一下子换了两根。吃完火腿肠,猛然发现我只剩下两个民俗币了。没办法我只能再换一杯可乐了。换好可乐,我学着李白饮酒的样子一边喝着我的可乐一边走回了教室。

  愉快的民俗节就这样接近尾声了,我们不仅玩到了非常有趣的闯关活动,还吃到了美味可口的各式美食。我已经开始期待明年的民俗节了。

民俗作文 篇4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非常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非常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民俗作文 篇5

  1. 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2. 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3. 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4. 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5. 情节平直,毫无悬念,平铺直叙似记流水账。

  6. 过程详细,结尾却简略不全。结构不合理,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

  7. 构思不合常理,内容漏洞百出,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实。

  8. 情节大起大落,转换太快,不够连贯自然。

  9. 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

  10. 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等手法,通过事物相互间的悬殊与差异,有力地佐证文章的中心。

  11. 不失时机地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征,既增强语势,又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2. 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

  13. 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

  14. 选材新颖独特,不附平庸,一扫迂俗之气,令人耳目一新。

  15. 虽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彻合理,理性挖掘较深,凸现了事件的本质。

  16. 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17. 从多方面多角度选材,充分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人物形象丰满。

  18. 选材过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无奇。

  19. 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

民俗作文 篇6

  4月12日我跟随宝鸡日报小记者团来到了“宝鸡民俗博物馆”参观,并跟大师学画马勺脸谱。

  上午9点半,我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跟随讲解员进入馆内,我们先参观的是二楼的展厅,里面陈列的是各种西府民俗工艺品和劳动工具等。比如说剪纸、马勺脸谱、泥塑等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剪纸和马勺脸谱了,因为喜欢,自己平时也剪一些简单的剪纸和画一些简单的脸谱,但看了这些,才知道我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让我感到民俗艺术是多么伟大啊!

  接着我们又来到一楼的展厅。这一层陈列的是西府人生,包括人出生、满月、成人,婚丧嫁娶等不同的阶段的习俗。在讲解员阿姨绘声绘色的讲解下,让我了解了我们宝鸡人的很多风俗习惯。那些表现风俗的蜡像做的跟真人一样,真的是活灵活现,那么多的风俗多么有意思啊!

  参观结束后,就由陕西民间艺术大赛金奖获得者、省工艺美术大师张选武(岐人张)老师交教我们画马勺脸谱,刚从展厅里看到各种的马勺脸谱,感觉好神奇!现在我就要自己亲手画了,还真的有点激动。

  首先,老师给我们发的是不同的马勺,一、二年级的同学拿已经勾好边的马勺,而剩下的人则拿没有勾边的马勺。今天发的是包公的马勺,老师先让我们将边勾好,然后把包公的头顶涂黑。我勾的边很好,可是在勾最后一笔的是侯,我旁边坐的男生突然撞了我一下,让我在不需要勾边的地方留下了一个“一”字型的“伤疤”。当我在愁怎么办的时候,忽然想起自己带了白颜料,我立刻将白色拿出来,在留下“伤疤”的地方涂了涂,立刻恢复和原来一样了。线勾完了,开始涂头顶,头顶只是黑色,很简单,不一会就涂完了。头顶涂完了,现在开始涂脸,脸是赭石色的,也很简单,两下就涂完了。涂完后,老师又让我们用红色把包公头顶的月亮和嘴涂了,涂完后,就可以进行评比了。

  评比是老师在每个组评选出画的最好的脸谱来上台领奖。我真的没想到我的作品被老师选中了,奖品是张老师亲手画的一个马勺脸谱,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后来老师还鼓励我要把这个爱好坚持下去,我也更加有信心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又了解许多宝鸡的习俗文化,让我感受到了宝鸡文化艺术的美,它是我们宝鸡人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要保护它,让它永远发扬传承下去!

民俗作文 篇7

  古往今来,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国人在春节的时候,总是那么期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谈论着一年的收获,对新的一年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孩子们享受着假期带来的放松与欢乐。

  眼看春节就快要到了,今年的对联,妈妈可是早就说过让我包下了,几家人的,这也是个不小的“工程”呀,呵呵。春节的前两天,我开始忙碌起来,小小“书法家”要着手工程了,经过我的挥毫泼墨,不到半天的功夫,家里铺满了大红的对联,“借得山川秀,迎来气象新”;“春降千门福,花开万户欢”,行书的,楷书的,一幅幅作品诞生了,看着满屋的对联,妈妈连连赞不绝口。

  在三十的的上午,我和妈妈贴对联贴窗花罗,看着我的作品贴在大门上,红通通的,喜气洋洋; 我们又带着对联去妈妈老家的新房子上贴上我的大作,看的二公公,连连说不错不错,有阿公当年的风范了。原来我的阿公书法也是很了得的,那个时候,家里所有亲戚过年的对联全是阿公给写的。最后来到阿婆家,给阿婆家也贴上,看到我的作品有了用武之地,我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今年的春节,二姨小姨,我们三家人陪着阿婆共同度过; 今年的春节,我们共同举起了酒杯,没有了爆竹的响亮,没有了烟花的闪耀,但在美好的祝福声中,除夕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与祥和,xx年我度过了一个别样的春节。

民俗作文 篇8

  今年过年,我们去了龙游外婆家。外婆准备了很多年货,样样都体现了龙游的年味民俗。

  发糕是这座小城最正宗的“年味”,因为发糕代表了“年年发,步步高”的美好愿景。每逢过年,外婆就在自己家“炊糕”,还在发糕上用“洋红”点几下,喻意好彩头。

  八宝菜,即用八种蔬菜混合炒在一起,红红绿绿的,看着很诱人,其实这是为了人们酒肉后清理肠胃的一道素菜。

  葱花馒头的味道好极了,它的做法是先把五花肉剁碎,然后再将笋沫和葱花拌在一起,塞进馒头里,蒸熟后就是香喷喷的了。

  芋头肉粽是我最爱吃的,它是用芋头和五花肉拌在一起的粽子。

  大年三十这天,我和姐姐一起把大门上的旧对联换下,贴上新的。晚上,外婆还送我一个大公鸡灯笼,这也象征着“红红火火”吧!

  过年,必然少不了鞭炮,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鞭炮声、烟花声不绝于耳。还有象征着一家人团圆的年夜饭,大家说说笑笑,温馨愉快的吃完了。

  外婆家的年味很浓,这个年过的很开心!

民俗作文 篇9

  在客家过春节会感觉到异常的热闹,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道万象更新,到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客家的春节600字作文。在除夕5:00左右每家每户都会闻到一股香喷喷的味道,那是大年三十吃团圆饭的前奏。5:30正式开饭,大家在餐桌上吃饭,尽量坐紧凑一些,这样比较温暖。年三十的饭菜是最引人注目的,那刚刚出炉的盐犋鸡,色泽金黄,香味扑鼻,肉香骨酥;那清蒸鸭,鸭肉有嚼劲儿,耐人寻味;还有那糖醋鱼,在一层橙黄橙黄的酱汁上洒一些豆鼓,色泽金黄;客家酿三宝,分别是酿青椒、酿茄子和酿豆腐,有青紫白三种颜色,十分美味,是应有尽有,每盘都十分开胃。到第二天早上天刚刚蒙蒙亮,在村头便响起了刺耳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大家闻声而起穿上了大红色的新衣与新鞋,三步化做两步跑过来看热闹,那场面是格外热闹!而后,各自回家吃早饭行早礼,然后全家一起大扫除。年初二,出外拜访亲朋好友,收个“利是”,讨个吉祥。年初三,我们称为“穷鬼日”,假如,那天有人来家里做客,则客人称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年初四,可以出外旅游观光。年初五、年初六大家不出外,街上也冷清了许多。正月十五——元宵节,又一个高潮来了,每家每户都出外赏花灯,大家在街上摩肩接踵,站在高处往下望,那如同是蚂蚁换上了红装,在街上猜灯谜。此外,我们还要煮汤圆,所谓汤圆汤圆,吃了则会团团圆圆,汤圆也有各式各样的,有豆沙芝麻馅儿的,有花生米磁馅儿的,还有绿豆馅儿的,玲琅满目,能让你大饱口福。在客家过春节,能让你感受到一种格外热闹的气氛,客家人是热情好客的,请多来客家坐客,特别是在春节。

【【精华】民俗作文合集九篇】相关文章:

1.【精华】民俗作文合集五篇

2.【精华】民俗作文合集六篇

3.【精华】民俗作文合集8篇

4.【精华】民俗作文合集7篇

5.【精华】民俗作文合集八篇

6.【精华】民俗作文合集9篇

7.【精华】民俗作文合集10篇

8.【精华】民俗作文合集6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 下一篇: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