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6-05 民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俗作文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俗作文 篇1

  如果,你看过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看过了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看过了历史悠久的故宫;看过了浓妆淡抹的西湖;看过了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那么你来江西浏览一番吧。既然来到江西,你就应该去庐山浏览一番,才不枉此行。

  日出东方时,庐山像刚刚苏醒的少女,被晨雾笼罩着。在这时上山,你准会有一种飘飘欲仙,腾云驾雾的感觉。晨雾中的庐山像是人间仙境,有仿若海市蜃楼。记得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这样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云雾以瞬息万变闻名全国,瞧,刚刚还是仙女舞动的飘带,现在又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会儿又变成巨大无比的天幕;一会儿又变成奔驰的骏马;一会儿又变成琼枝玉树、粉妆玉砌的天堂……

  江西还有很多特产。如:庐山云雾茶、景德镇陶瓷、会昌大果金桔、玉山罗纹砚等。庐山云雾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是深受欢迎、供不应求的高档产品。“幸饮庐山云雾茶,更识庐山真面目”,这诗一般的赞语,足以说明它的地位和价值。黄山有“四绝”,而庐山云雾茶有“六绝”: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还有那狗轱脑茶,是江西珍贵名茶之一。此茶的特点与其它茶叶迥然不同,它叶片细嫩均匀,碧色中微露黛绿,表面覆盖一层柔细软嫩的白毫,茶叶五至七片,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黄,茶味清凉、芳醇、香甜,沁人肺腑,口中甘味经久不去。

  江西有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有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的民风民俗。有引人入胜、感人肺腑的民间传说;还有味道独特,令人回味无穷的民间小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赶快来这里亲身体验一下吧。你不来会终生遗憾,来了会终生难忘的哦!

民俗作文 篇2

  过年了,过年了,终于过年了!我高兴地喊着:“我又长了一岁,我十一岁了。”

  一大早,全家就开始忙上了,爷爷在一旁监督,我和爸爸贴对联,这对子写得真好“财源滚滚来,年年发大财”。如今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爷爷也年轻了好几岁呢!

  每到过年的时候,妈妈都要包好多的饺子,有酸菜猪肉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有牛肉萝卜馅的……新年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期待着零点钟声的敲响。10点左右,家家户户好像是约好的事,都燃起了烟花炮竹,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了,饺子下锅了,我们要围着火堆绕几圈,听爷爷说这样就不会生病,可以去去晦气。

  热乎乎的饺子上桌了,刚刚热好的菜端上来了,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我们把祝福送给他们。

  和妈妈收拾完以后,我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我希望下一年马上来到,因为我想再长一岁。

民俗作文 篇3

  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位龙王总想偷吃玉帝的贡品,玉帝发现后狠狠地惩罚了它,可龙王依然屡教不改,于是,玉帝让两位身强力壮的天神看守大门,不让龙王再来捣乱。可是两位天神与我们一样要睡觉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个好办法,把两位天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从此贴门神的民俗就这样代代流传。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表达了人们对更岁交子,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而南方人则喜欢在大年的早晨吃汤圆,意味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圆圆满满,团团圆圆。人们还喜欢把一种叫“荠菜”的蔬菜与汤圆一块吃,“荠菜”有被称作“聚财”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财进宝,心想事成。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非常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民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春节的民俗还有非常多非常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民俗作文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课内容

  教材分析: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次口语训练选择的内容可以是节日习俗,也可以是富有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新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调查访问了解到的或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不过本人认为,从我们家乡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入手,学生会感觉到更有内容可说,说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因此,本堂课的口语交际训练,我主要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民风民俗为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的智慧和营养。

  (二)能力目标:

  2、提高自己搜集材料的能力。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4、在互动交际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能清

  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能认真地倾听。

  (三)情感目标:

  5、创设交际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6、感受祖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尊重并热爱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

  1、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与同学交流,交流时做到内容真实,表达流利。

  2、培养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晰。

  课前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2、向家长或长辈了解本地的风俗习惯。

  3、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回顾课文,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这一单元里,我们不仅随同作者一起走遍了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而且明白了一个道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学们,你们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站起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2、是啊,古老的中华民族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且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

  3、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我们当地的民风民俗。

  (板书课题:说民风 道民俗)

  [设计意图:单元课文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范本,利用教材中阅读课文中内容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凭借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扶教材这把扶手,登上口语交际这具楼梯,会更容易一些。]

  二、提供范例,激发交际欲望

  1、在我们这儿民风民俗很多,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是什么呢? (观看“看花灯”的录像)

  2、同学们,猜出来了吧,是啊,正月里来看“花灯”,“花灯”是我们这儿最有特色的一道民俗风景线。那么“花灯”的习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大家先来听个小听故事吧!(观看动画片)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家乡遇上了史无前例的干旱,大地一片干枯,渴死的人不计其数。人们祈求老天能下场大雨,可不管怎样,雨总是下不来。这事被东海的一条水龙看在眼里,它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使当地下了一场大雨。万物得以复苏,人们得到了解救,可水龙由于违反了天规,被用刀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忍着悲痛,把龙体放

  在一条条板凳上,并把板凳连接起来,希望水龙能活下来。“桥灯”的习俗也由此产生了。人们通过迎龙灯,驱邪除瘟,祛灾祈福,以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3、说说你曾在什么时候在哪儿见到过看“花灯”,看“花灯”有哪些有趣的事(出示提示,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举手发表意见) (课件出示提示:)

  (1)在我们这儿,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看“花灯”。

  (2)小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叫我们在龙头底下钻一个来回,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3)看花灯要在广场上玩,你能说说分别是怎么个玩法吗?

  (4)除“花灯”外,你还曾见过哪些样式的灯?

  [设计意图:以学生最熟悉的看“花灯”作为范例,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加上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进行语言表达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从而使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三、打开思路,提升交际能力

  1、除了“花灯”,我们这儿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呢?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拿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4人小组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课件出示搜集到的一些图片)

  第一组:天津特色的食品图:天津三绝,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

  十八街麻花 第二组:天津特色的节日习俗:腊八儿、逛娘娘宫、糖瓜祭灶、吊钱儿、破五、闹元宵

  第三组、第四组??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课件出示交流提示:)

  ①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你要介绍的民风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搜集到的材料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础,再上老师在课堂上帮他们把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归类,有了这些材料,学生才会真正感觉到有话可讲,有内容可说,学生交际起来也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口语交际是训练听话、说话能力的一种形式,即融“听”、“说”、“交际”于一体的训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完成本次训练的内容及目标]

民俗作文 篇5

  傣族是云南特有民族,相信大家早已听说过,今天我就详细给大家讲讲傣族吧!

  傣族自古以来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族,主人都会主动打招呼,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不骂人更不讲脏话。到傣族做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的时候,门口都有傣族小卜哨用银体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树叶轻轻洒到客人身上。走进傣族竹楼入座后,老人会给客人的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能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泼水节。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举行泼水节。这一天早晨,人们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群众性的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地高兴,脸上挂着笑容。

  傣族的女子对发饰很有讲究,大多梳高发髻,还爱在发髻上插缀鲜花;男士们则爱穿对襟或大襟的无领短衫,肥筒长裤。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楼也小有名气。因为傣族人居住区气温高而竹楼又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傣族还有一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城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全村人都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亲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傣族的民俗还有很多,他们的文化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看看,去探究的。有时候的话可以去一趟傣族体验一下哦!

民俗作文 篇6

  寒假,我们回了趟老家,去亲戚家吃喜酒,见证了独特的嫁女风俗。

  听爸爸讲:我们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儿像一个世外桃源。空气清新,没有一点儿污染。山上郁郁葱葱,满是苍翠的松柏树。一到阳春三月,山坳里的油菜花开了,到处一片金黄,像满地铺满了金子。

  老家还有独特的民俗:嫁女的前一天,娘家要大办宴席,邀请亲朋好友、邻居都来参加,热热闹闹地把女儿嫁出去。还要陪嫁许多嫁妆。这样,娘家人才会有面子。晚上,还要“伴女”呢!我听了,心早飞到老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只见一座屋子前有一个大坝子,坝子上搭着大棚布,里面摆满了桌子。坝子前那热气腾腾的大蒸笼里放满了碗碟,厨师操着大锅铲,正在大如车轮的铁锅中忙活着。人们忙里忙外,穿梭不停,小孩子则疯疯打打,乐此不疲。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吃过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谈笑,不知不觉便到了深夜。夜空中繁星点点,异常宁静。“伴女儿”的.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客厅里。

  高大敞亮的堂屋里已摆上了三张大木桌,上面铺着红色的床单。接着,一个高大的男人肩扛一个长长的调盘,上面有许多碗,碗里装着各式各样的糖。有米花糖、水果糖、牛奶糖、瓜子、花生……摆好之后,新娘梳妆打扮一番后坐到最中间,然后身边一边坐着一位新郎派来的“陪女儿”(类似伴娘),其他未成年的女孩都要围坐在新娘四周,如众星拱月一般。而且,大家都要唱歌。以前是唱山歌,现在却改成了流行歌曲啦!

  我也被亲戚长辈们拽了上去,拘束地坐在那儿。大家唱着歌,向新娘表示祝福。宽敞的客厅里满是回荡着的好听的歌声,满是荡漾着的美好的祝福。深夜了,大家仍在继续唱歌,因为这里的朋友舍不得新娘走,这是她在娘家的最后一晚。明天清晨,接嫁的人就要来了。

  已过凌晨,大家的激情仍没有减退。这时,我无意中望了望新娘,她微微低着头,那眼中分明有几丝不舍、留恋和激动。而她的妈妈,却在一旁不时用衣襟擦眼泪呢!

  这仪式直到黎明才结束。老家的这种“伴女”的习俗真是独特啊!

民俗作文 篇7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就拿藏族来说。藏族的民风民俗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

  藏族最具特色的节日是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藏族的民风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极了。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56个民族,像56朵花点缀在祖国各地,不同的习俗,不同的语言装扮着祖国。

  先说说蒙古族吧。蒙古族也叫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不仅喜欢骑马,也喜欢喝奶茶。在风吹草地现牛羊的草原上吃着羊肉,喝着奶茶,拉着马头琴,过着美好的生活!

  再说说壮族吧。壮族大部分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林里,那里山清水秀,是盛产民歌的好地方。他们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比如:鸡蛋不是装在篮子里,而是用草绳一条条串起来;他们头上戴的斗笠,下雨时戴在头上,不下雨时当锅盖用;他们还有抢婚的习俗……

民俗作文 篇8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是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推荐】民俗作文八篇】相关文章:

1.民风民俗作文【推荐】

2.【推荐】民风民俗作文

3.【推荐】民俗作文五篇

4.【推荐】民俗作文9篇

5.【推荐】民俗作文九篇

6.【推荐】民俗作文四篇

7.【推荐】民俗作文三篇

8.【推荐】民俗作文6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 下一篇:河南民风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