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

2021-08-07 民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民俗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作文 篇1

  寒假,我们回了趟老家,去亲戚家吃喜酒,见证了独特的嫁女风俗。

  听爸爸讲:我们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儿像一个世外桃源。空气清新,没有一点儿污染。山上郁郁葱葱,满是苍翠的松柏树。一到阳春三月,山坳里的油菜花开了,到处一片金黄,像满地铺满了金子。

  老家还有独特的民俗:嫁女的前一天,娘家要大办宴席,邀请亲朋好友、邻居都来参加,热热闹闹地把女儿嫁出去。还要陪嫁许多嫁妆。这样,娘家人才会有面子。晚上,还要“伴女”呢!我听了,心早飞到老家去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只见一座屋子前有一个大坝子,坝子上搭着大棚布,里面摆满了桌子。坝子前那热气腾腾的大蒸笼里放满了碗碟,厨师操着大锅铲,正在大如车轮的铁锅中忙活着。人们忙里忙外,穿梭不停,小孩子则疯疯打打,乐此不疲。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吃过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谈笑,不知不觉便到了深夜。夜空中繁星点点,异常宁静。“伴女儿”的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客厅里。

  高大敞亮的堂屋里已摆上了三张大木桌,上面铺着红色的床单。接着,一个高大的男人肩扛一个长长的调盘,上面有许多碗,碗里装着各式各样的糖。有米花糖、水果糖、牛奶糖、瓜子、花生……摆好之后,新娘梳妆打扮一番后坐到最中间,然后身边一边坐着一位新郎派来的“陪女儿”(类似伴娘),其他未成年的女孩都要围坐在新娘四周,如众星拱月一般。而且,大家都要唱歌。以前是唱山歌,现在却改成了流行歌曲啦!

  我也被亲戚长辈们拽了上去,拘束地坐在那儿。大家唱着歌,向新娘表示祝福。宽敞的客厅里满是回荡着的好听的歌声,满是荡漾着的美好的祝福。深夜了,大家仍在继续唱歌,因为这里的朋友舍不得新娘走,这是她在娘家的最后一晚。明天清晨,接嫁的人就要来了。

  已过凌晨,大家的激情仍没有减退。这时,我无意中望了望新娘,她微微低着头,那眼中分明有几丝不舍、留恋和激动。而她的妈妈,却在一旁不时用衣襟擦眼泪呢!

  这仪式直到黎明才结束。老家的这种“伴女”的习俗真是独特啊!

民俗作文 篇2

  包饺子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取“更岁交子”之意,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趁着放假,我也体验了一把包饺子的乐趣。

  早上,我和妈妈来到小菜场,采购了饺子皮、香菇、胡萝卜、鸭蛋、猪肉这些原材料,回到家先加工馅料。我当妈妈的助手,先把猪肉打成肉糜,香菇切成小颗粒,胡萝卜弄成蒜泥状,再把它们倒在一起,放上盐、味精、姜末、酱油、水等调料,最后打上一个蛋。我心有疑惑,妈妈一看便知,笑言:“加上一个蛋可对下锅后饺子皮起凝固作用哟!”哦,我恍然大悟,看来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啊!

  摆好盘子,上面放好纱布,我就迫不及待地包起来。照着妈妈说的先把中间的边压紧,再把两边往中间一捏。哎,馅不听话地露出来,没办法,只好把这烂摊子交给妈妈补救。重新拿起一只,我少取了些馅摆在皮子中央,对折,小心翼翼地这里一捏,那里一压,哈哈,总算裹好了,可放到盘子中间时,它又像一个醉翁到了过去。妈妈仍在一边鼓励我,我包得越发起劲,一个比一个站得稳。

  过了一会儿,我把饺子放进锅里,用沸腾的水煮着,不一会儿,饺子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孩童,涨溢着脸,我把它们捞出锅,迫切的心情使我吃它的脚步加快了,啊,真是香在嘴里,甜在心间!

  包饺子,练技艺,过大年,乐甜甜!

民俗作文 篇3

  春节到了,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年味儿”,像那香喷喷的年粿,人山人海的老爷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每个人的心中都是甜滋味。

  天刚亮,奶奶就起床了,忙里忙外准备着各种祭拜的物品,奶奶虽然忙得满头大汗却仍然是眉开眼笑。大人们都从城里赶回了老家,帮着家里的老人粘贴春联,四处访友,邻里间互相送礼问候,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喜乐无穷的滋味。

  不一会儿,锣鼓声响了,“迎老爷”就开始了,如同蛟龙出海般的队伍走在路上,跟行的人很多,我个子小,只要低下头就能够轻松地从大人的腋下穿过来到队伍的最前面。队伍的前面是“挑花篮”的小女孩,紧接着是穿着旗袍的“抬标”少女,后面是穿着整齐的敲锣帅小伙,最后就是吹奏的老年乐队。一片喜气洋洋,热闹非凡,欢乐喜庆的“年味”笼罩着这个小村庄。

  迎接游神的另外一个环节就是放鞭炮,一个个壮实的小伙,他们不用捂耳朵,半眯着眼睛淡定的点燃一串又一串的鞭炮,火苗点燃了鞭炮,小巷子里飘洒着鞭炮纸和烟花的味道,胆小的孩子们一个个赶紧窜上屋子,关紧门窗,这时孩子们心里是激动紧张的滋味儿;大人们的心里是一种热闹喜庆的滋味。

  回到家里,奶奶早已做好了满满一桌香喷喷的饭菜,一家人围着桌子吃上了团圆饭,互送祝福、互相关心。火炉里燃烧的火炭就像似火红阳,暖暖的而不刺眼,温馨的滋味在我心间回荡。

  而今,春节过去了,但这交织复杂的“甜蜜快乐”也深印于我心,就像是我们的家乡的功夫茶,悠远绵长,沁人心脾。

民俗作文 篇4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与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民俗作文 篇5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这天,就是传统的小年,就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就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就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的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就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

  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就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就是要吃元宵的。

  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民俗作文 篇6

  春节传说之一:贴春联和门神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叫做“桃符”。

  到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结尾:唐朝以后,除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有关民俗作文合集6篇】相关文章:

1.有关民俗作文合集六篇

2.有关民俗作文合集5篇

3.有关民俗作文合集九篇

4.有关民俗作文合集八篇

5.有关民俗作文合集8篇

6.有关民俗作文合集五篇

7.有关民俗作文合集10篇

8.有关民俗作文合集9篇

上一篇:民俗作文400字 下一篇:春节的民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