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宋王安石这首题为《元日》描写当时春节欢乐热闹气氛、充满欢快积极精神的著名诗篇被传颂千古。
春节是我们中国传统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一家人和美团圆的日子,是辛苦劳累一年的人们休闲歇息的日子,也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回家和亲人相聚的日子。在中国,春节我们又俗称“过年”。这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生,好多人都感觉如今的年味在逐渐变淡,丝毫没有以往过年的那种渴望感、快乐感和神秘感了。就连小孩子也感觉到,现在啥都不缺,过年也与平常没什么两样了。而每当迎新辞旧之际,鞭炮声响起时,我都会想起小时候过年的种种情景。那份难于割舍的年味和情感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特别渴望过年,过年就意味着有好食物吃,有新衣服穿,可以和亲人朋友尽情玩乐,可以到亲戚家拜年拿红包。尽管过年前要和家人搞卫生,洗东西有点累,但一想到要过年了那种高兴劲就别提了,连睡觉做梦都感觉喜滋滋的。也许是那个年代生活贫困、思想保守的原因吧,就连大人也都流露出对传统春节的期盼和虔诚,他们心想只要把年过好了,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兴旺发达的,因此过年的一切习俗都是循规蹈矩的。
在我的记忆深处,母亲每年都是要煮甜粑(即年糕,海南陵水通俗话叫甜粑)吃的。记得那时要过年了,母亲提前几天就去买来糯米,因邻居老向家有木臼就拿到他家去舂米,等到把米舂碎成粗米粉后拿回家来用水浸泡。到了晚上吃饭好后就开始烧锅煮甜粑了。煮甜粑要煮好几个小时,在煮的过程中放进大约一斤的红砂糖,还要用两根棍杖把甜粑来回旋转擀均匀。在建筑公司当工人的母亲力气还是蛮大的,她一只脚踩在灶台上,双手握住棍杖在擀着甜粑。而每次看到母亲擀得满脸通红、汗流夹背时,我们几姐弟也都轮流上去替她擀一下。最好笑的是有一年在擀甜粑时,母亲由于用力过猛竟然把铁锅捅破了一个小洞,幸好那时甜粑已经煮好。煮好甜粑后就弄出来放进扁箩里。如果糯米粉多的话,母亲还会做一些米团和京果。而粘留在锅底的甜粑锅巴却是味道最香的,每次弄好甜粑后母亲都会用锅铲铲出来分给我们几个解馋。“哇,真好吃”,那味道至今都难忘的。
那时的大年三十的年饭不象现在中午就吃而是在傍晚才吃的。上午我们几姐弟就按照父母的安排忙着张贴年画,年画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多种。为了整洁漂亮,在贴年画前我们都要先在墙壁上贴上一层白纸,然后再贴上年画。再接着贴门神和对联,最后是在各个门楣上贴一种叫“利是钱”的红纸条。而父亲则在忙着杀鸡、切肉,与母亲一起做饭菜。中午的饭就简单吃点,到了下午五点左右才正式吃年饭,年饭虽然也就鸡肉、猪肉和一些蔬菜,但在那个缺穿少吃的年代算是美味佳肴了。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得津津有味,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除夕之夜是最开心最过瘾的时光。我会和邻居的男伙伴在外面把早已买好的'小鞭炮拆出来一个一个点放,还把小鞭炮放在破瓦罐或者椰子壳里炸飞,几个人一起看着哈哈大笑。有时还会与邻居一群年纪相仿的男女伙伴玩一种叫做“夜街乐”(陵水通俗话)的捉迷藏游戏,你追我赶,好不快活。有时我们也会玩纸牌“打地主”和“打捡分”。到晚上十一点开始有人家在陆陆续续放鞭炮,于是我们便跑过去捡鞭炮,运气好的话可以捡到好多的,捡到后又继续放着玩,一直玩到凌晨一点多累了才睡觉。
当时除夕之夜也是要“守岁”的,意为“迎春接福、迎接财神”。每次看到父亲穿着新衣服在上香时那虔诚祭拜的样子就感觉好奇和好笑。上香前父亲都要看一本通书,查看哪个时辰上香最佳的。等到上完香放鞭炮后,父亲就在神桌旁搬来一张椅子坐着“守岁”,还不时往杯子里添酒加茶,等到香烧得差不完了还要再“续香”,不让香火停断。困了就在椅子眯一会,就这样一直守到天亮。
大年初一早上,母亲会早早叫醒我们起床穿上新衣服,然后就把“压岁钱”发给我们每个人,我们就拿槟榔给父母拜年。当时的“压岁钱”无非才两毛、五毛,最多的时候也就一元两元。虽然与现在比起来少得可怜,可在当时来说可以买好多东西的。记得那时我把那些“压岁钱”和红包都积攒起来买了好多连环画,年纪稍大后就拿去买杂志和书籍看。
在我们陵水大年初一上午的传统习俗是吃“斋饭”的。“斋饭”的菜有茄子,花生、粉条、镰刀豆、大薯等七八种菜混合一起,大都有特定的含义。在吃“斋饭”的过程中,邻居的叔叔阿姨会笑容满面,拿着槟榔过来给我们父母拜年,说一声:“恭喜发财”,而我们也要拿槟榔给他们拜年。等到吃“斋饭”好后,父母就带着我们几人走路去伯父伯母家拜年,伯父伯母会叫堂哥拿出糖果热情招待我们,我们一边吃一边拉家常。等到下午,我们又去姑父姑妈家拜年,有时母亲还会带我们走好远的路去给几个舅父舅妈拜年,拜年一直持续到大年初五。在拜年的过程中,当我们得到红包时心里都感到乐呵呵的,还拿出来比较看谁得的红包多。
记得那时过年时,白天陵城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有舞狮舞龙队巡回表演,锣鼓喧天,鞭炮声声,热闹非凡。其中最热闹的地方是县文化馆,张灯结彩,人群涌动,气氛喜庆。这里几乎每年春节都搞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有猜谜、对楹联、掷圈、投球等活动,还有书画表演,吸引了不少人,给平淡的文娱活动带来新活力,也给节日带来浓厚的气氛。我们几姐弟在春节时也会去那里游逛和猜谜。而现在文化馆虽然早已经搬迁和扩建,但在过年时也早已没有了这些游艺活动项目。
岁月荏苒,时光匆匆,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一些过年的习俗活动,过年时的年货食品以及过年时孩童玩耍的花样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一些过年时使用的生产和生活用具也已经踪迹难寻,尤其是一些亲戚长辈和邻里伙伴有的已经长辞人世,有的也很少谋面和遇见了,一想起这些,心里就感到莫名的怆然,而留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份挥之不去的浓浓的年味,那份常绕心头的浓浓的亲情友情。
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和小孩子已经很难了解和体会到我们那个年代的年味,那个年代的过年乐趣了。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继承和发扬春节传统,提倡更多的人文关怀,投入更多的爱心情感,我们的春节习俗活动会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多彩,年味会越来越浓。
【难忘那份浓浓的年味散文】相关文章:
浓浓的年味05-20
浓浓的年味04-30
浓浓的年味作文05-01
浓浓的年味600字作文10-28
难忘心中那份记忆作文11-13
年味05-02
年味06-13
那份爱06-02
年味作文09-14
难忘与追寻散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