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挑水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挑水作文 篇1
看完这个印度故事——《有裂缝的水罐》后,我们常常都会从中得到些启发。而我由此联想到人自身。人们往往不是自大就是自卑,要么目中无人,要么就像那只有裂缝的水罐一样顾影自怜。
话又说回来了。我十分敬佩那个印度挑水工。他善于将别人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创造有价值的东西。俗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印度挑水工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鉴赏大师"。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一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所以那个有裂缝的水罐,其实没必要自卑。试想如果没有裂缝漏水,怎么会有美丽的花朵去点缀桌子"可见,缺点并不见得可恶。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和聪明地处理,这些缺点是可以转化的。
"转化"是门艺术,它要求你慧眼独具,更要有容人之心。在现实生活中,看不惯、见不得有缺点的人的大有人在,或是斥骂不休,或是避而远之。学校里,个别老师对学习不好的后进生斥之为"难雕朽木",日后,他们也许就真的成了"配木"了。
当然,这里必须强调,有的人虽然对自己的缺点并不"自卑",但却视而不见,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态度连水罐都不如。对此,则不应忘记要他加强思想修养,培养进取之心。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给人以启迪。以上就是我看这个故事所得的收获。
挑水作文 篇2
我老家在群山峻岭里,山上森林茂密,一条小河绕着山脚弯弯曲曲地自东向西贯穿整个村庄,沿河两岸是密密麻麻种类繁杂的竹子。远处看不见河水,只见两排弯曲而又茂密的'竹林缠绕着山脚。
河水流经一个叫社下的地方时拐了个弯,转弯处有一个水潭,叫社下潭。潭似一个湖,跟足球场大小。潭的北面是几十米高的峭壁,峭壁上有许多突兀的巨石,石块的裂缝处长着各种形态奇特的藤和树。南边的竹林后面是一片庄稼地,一条小道穿过庄稼地连接一条弯曲的斜坡通到村庄。
社下潭的水非常清澈,绿绿的、静静的,几乎看不出水在流动。天气晴朗时,一朵朵白云在潭里徐徐的漂动,隐约可见一群群鱼儿在水里悠闲的游来游去,仿佛在白云间穿梭。一阵轻风吹过,水面微微泛起层层波浪,波光粼粼。那水,那鱼,那云,那浪,那柔柔的微风,令人心旷神怡。
我小时候,村民们架设一座木桥到潭中间,桥宽不到一米,离水面只有几十公分。村民挑着水桶到桥上装水,不仅方便,而且不会弄脏河水,冬天时还不会弄湿鞋袜。当地村民管这木桥叫挑水渡。
挑水渡是村里的生命之根,生产之基,休闲之地。
天将蒙蒙亮,潭水碧绿如翠,剔亮如玉,那袅袅升腾的雾气像洁白的面纱,村民们踏着露珠来到挑水渡挑水。妈妈说,那时的水最为纯净,大家都在这时挑水饮用。村民们挑水时个个都小心翼翼,生怕弄脏潭水,天亮前每家都要将水缸装得满满的,保证一天的饮用。天亮后,村妇们便开始在菜园、庄稼地与挑水渡之间穿梭,挑水浇灌各自的蔬菜和庄稼。
太阳将出来时,是挑水渡最为热闹的时候。这时村妇们聚集在挑水渡上洗衣服,挑水渡成了她们的搓衣板。“三个女人一个墟”,全村的妇女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说声一片笑声一片。“谁家的牛下仔了”、“谁家又来客人了”、“谁家的姑娘又和那个小伙子好上了” ……大事小事家事村事听到的看到的猜到的她们都口无遮拦,挑水渡俨然是村里的新闻发布中心。
上午,浓密的竹林像一把巨型的伞遮住了阳光,尽管天空烈日炎炎,挑水渡仍然非常清凉。村里有些老人陆续来到挑水渡垂钓。他们有的边看书边等候鱼上钩,有的专心致致的注视着浮标……这时的挑水渡是那么优雅,那么幽静也,偶尔会有翠鸟在潭面上掠过,时而会传出鱼儿上钩时老人的欢笑声。
有时,在田间劳动的村民口渴了,也会来到社下潭喝水。他们有的用双手作瓢状将水捧到嘴里;有的用双手支撑在挑水渡上俯卧身体直接用嘴到水面吮吸河水。有的男人喝完水后就会在岸边竹荫下抽烟休憩。
傍晚,挑水渡便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放学回来的小孩子就来到潭里游泳,水性好的就在两岸来回游动,水性不好的就在稍浅的地方玩耍,也有的在水中玩游戏。最常玩的就是“寻青”游戏。由一个人拿一棵树叶潜入潭底藏好,然后其他人再潜入潭中寻找,寻到树叶者为赢,如无人寻到树叶则藏者赢。当然,我觉得最好玩的还是在挑水渡上跳水了,有的模仿跳水运动员做滚翻动作,有的扮着鬼脸故意搞怪动作。总之,这时社下潭里一片欢腾。
小孩游水回家后,村里收工回家的青壮年就要到挑水渡挑水回去洗澡及饲养家畜。随后挑水渡进入静寂的夜晚。
不知什么时候,自来水到了村里的每家每户,田间灌溉也用抽水机,村民不再到社下潭挑水了,也没有小孩去社下潭游泳了……
社下潭水还是那么清澈,静静的流淌着,挑水渡仿佛随着河水流向远方,在人们的记忆中渐渐远逝。
挑水作文 篇3
20xx青岛国际帆船赛志愿者面试有一道题:“三个和尚没水吃”和“众人拾柴火焰高”,你如何看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因为我想报20xx年奥帆赛的小志愿者,爸爸拿这道题来问我。这个题有点像班里举办的辩论会的正方和反方。同样是人多了,却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可能把事情干好,也可能把事情干糟。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吃?一个是懒惰,一个是攀比,你觉得应该我做,我觉得应该他做,也就没了水喝。众人拾柴为什么火焰高?大家一起劳动,都有贡献呗。和尚吃水,如果有不劳而获白吃水的,打水的会没有积极性,不愿意打水。拾柴烤火,如果有不捡柴而享受的,就是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大家不服,人再多火也会灭掉的。要想“有水吃,火焰高”,怎么办?可以采用剪子、包袱、锤的方式,谁输谁干活,或者排轮流值日表,每天都有人挑水和捡柴。对不肯挑水和捡柴的,提出批评。对干的好的,提出表扬。如果实在不团结,那就自己挑水自己吃,自己捡柴自己烤火。
虽然说“劳动最光荣”,但如果对“不劳而获”的没有办法,“三个和尚没水吃”的事情还会经常发生。如果你是志愿者面试的老师,我的回答你感觉满意吗?
【【精华】挑水作文3篇】相关文章:
1.优秀作文:挑水渡
7.挑水夫的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