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作文教学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作文教学的思考1
一、作文不必过度推崇圣贤。
看十七中崔老师的课,一学生所列提纲:比,让人生更精彩。三个分论点分别为:
1、与古代圣贤相比,寻得人生真谛;
2、与知己相比,寻得人生快乐;
3、与以前的自我相比,寻得人生目标。
在对其进行修改时,一同学谈到需要对顺序做调整,按层进式改为321。于是,突生一股悲凉意,好像我们的作文必得首推圣贤。作文既然是性灵之作,“我手写我心”,真感受才是作文的起点啊!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内容指导的套路和框架之多,另学生的作文多充斥推崇圣贤的假大空,而少真感悟,真是丝丝疼痛如刮骨。所以我们能培养高分学生,但我们极少能培养出作家和诗人。同仁们,我们不能让学生的头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啊!自古圣贤皆寂寞,学生作文不寂寞。如果对学生作文进行索引,他们的出镜率必为最高。
二、让圣贤为我所用。
可喜的是,另一同学提出同意作者的原顺序,并指出,这符合外界对内因产生作用的原理。为他拍案叫好。我们的教学需要这样的碰撞与生成,我们的学生需要这样的真知灼见。崔老师对二者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进行了评价,很好。一个合格的老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绝不是思想警察。教师要真正地改变教学观念,设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价值观,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课堂教学氛围,要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添材加油,而不是给学生一盆冷水。用宽容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这是时代的进步。让我们在这方面走得更远。
三、学生作文追求目标:个性、深刻
每一个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感悟事物的程度也随之变化,加上学识和思维的逐渐提高,他们对待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也会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会有更深层次的看法,新的见解出现。作为教学者是不是应该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学生的这种个性体现在作文中就是作文个性化。
1、要全方位的关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有扎实丰厚的人文基础。如果只在作文教学的方方法法上作文章,或者只注重一个又一个万花筒式的模式或框架,就显得十分的小家子气。语文教育改革家们不要只顾了自己的所谓标新立异的观念改革,而丢掉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合理因素。
2、让学生自主选文阅读,并结集成册。所选文要真正具有人文性、经典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及科学性,真正是他们爱读乐读的,实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要将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用作文训练来强化阅读理解力,反之亦然。
3、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作花样文章。个体的人有个体的性格特点,应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自由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切忌将学生的思维异化为成年人似的成熟,要发展他们特立独行的奇思妙想。
"深刻"首先在于思维本身,所以平时应该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思维训练。如对时事新闻进行点评,阅读同时的"我的一悟"活动等,都是对学生思维很好的训练.作文时敢于对话题作出判断,让思想在“立体透视”中深刻;尽量多角度审视话题,让思想在“排比铺陈”中深刻;大胆用格言进行表述,让思想在“精警睿智”中深刻;善于用形象表现事理,让思想在“深入浅出”中深刻;提炼事实辨证地思考,让思想在“理性思考”中深刻;再略举几例进行类比,让思想在“类比推理”中深刻.
对作文教学的思考2
今天下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孩子们对一段话的理解真是让我啼笑皆非。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父母的爱”。教材出示了三个事例,其中第三个的主要内容是:李路杰对什么都感兴趣。一天把家里的电话拆开了,却装不上了。爸爸知道了,并没有责备他,而是鼓励说:“既然拆开了,就一定能装好。”结果李路杰装好了。然后要求孩子们谈谈对李路杰的爸爸这个做法的评价。讨论的场面是热烈的,让人欣慰的,就是质量不高:大多数同学的意见是不赞成这个做法,因为他乱拆电话还鼓励,明天还不把房子给拆了(我晕死了)?一小部分的孩子赞成这个做法,但是理由是:如果不鼓励,孩子就装不好电话了,这个电话不就报废了(又晕死,都挺心疼电话的)?只有吴博伦的意见是高屋建瓴:我赞成,因为这样做就极大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了!但是这个答案,几乎全班的孩子都表达出了否定的意见。
孩子们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呢?由于是下午的课,下面就接着写作文了,没有时间和孩子们谈谈,就在孩子们写作文的时间里思考了许久,得出这些答案,明天得和孩子们交流一下,以检验是否正确。
1、这可能反映出我班的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着误区——不喜欢孩子搞“研究”。有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可能都会动手搞一些家长眼中的“破坏”:拆闹钟,拆录音机,拆影碟机;解剖小玩具,甚至是小动物……这些行为要么会造成家里财产的损失,要么会把家里弄脏弄乱,要么使孩子受伤,反正家长看到这一切往往生气,对孩子斥责。可能我们班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他们都认为李路杰爸爸的做法是很正确的!如果这样的话,家长们都大错特错了。孰不知,这一声的斥责,很可能扼杀了一个发明家啊。正是因为有好奇心,牛顿才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才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才成为了最伟大的发明家……实际上,人类创造的动力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兴趣!真是得让孩子的家长们多读读“帆妮儿”的`博文,学习“帆妮儿”的爸爸妈妈支持孩子进行“科学研究”的好的做法。
2、这一定发映出孩子们在阅读方面有欠缺——只注重了“量”,没有过多的注重“质”,即没有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因为从这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并不高。刚开始引导孩子进行阅读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在搞读书活动的同时,用了加分的办法来诱导孩子读书。很多孩子读书的动力并不是内心的需要,而是为了加分而读书。很厚的一本书,往往只用了三、四天就读完了。我在检查读书效果的时候为了不打击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所提出的关于书的问题不是很深入,仅仅考察是否读过,并没有考察是否认真读过。按照我原来的设想,先鼓励孩子们大量阅读,可以“囫囵吞枣”,可以“不求甚解”,先养成习惯,培养兴趣,再提出更高的要求。看来,到了提出更高的要求的时候了。一方面检查孩子们读书情况的时候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必须是用心读过,用心思考的才能回答上来;同时在检查中发现用心读书的孩子大力褒扬,树立榜样,带动全班的孩子们都用心阅读,其实这方面的榜样是很多的,吴博伦就是一个。
不管上述的分析是否正确,得立即改进自己在引导孩子课外阅读方面的做法。如果分析的正确,再想办法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吧。
对作文教学的思考3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常常看到许多教师备作文教学所困,以至于学生作文成绩不好,甚至于直到毕业入不了门。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对于作文教学,略有成功之处。于是,本人结合多年作文入门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以供诸君思考,也许能给各位灵感,帮助广大同仁取得更好的成绩。笔者认为,作文入门教学,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1引导学生从生活获取素材
小学生初学作文,首先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无东西可写。他们找不到写作素材,我们要引导他们从记录发生在身边的着手。不要给他们讲过多的写作理论,就索性先去记录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个过程,他们往往能够出色地完成。
还有,小学生作文,往往会囿于自己的事件,而找不到素材。我们应该引导其利用别人的、甚至于电视上的、电影上的、戏台上的人和事。事情不一定非真实不可,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是转移到自己身上,只要有感情,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性特点就行。
学生的生活阅历、经验有限,可以运用于作文中的有价值的素材相对贫乏,一味讲求写实,就会限制学生的创新。其实,创新也需要基础,这基础就是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个体的生活加入了别人的事件,其实就是创新。
2注重口头作文训练
在写作中,口头作文与书面写作同等重要。口头作文,就是把要写的先说出来,带有较强的书面色彩。能说出来,往往就能写出来。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在作文教学中,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口头作文非常重要,而且能很快检验学生是否会写,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训练方法。
3引导学生积累素材
写作文主要在于语言的集累,没有把握一定的语言,就无法表达思想与情感。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学生词句积累的多少,往往直接是作文语言优美与否的一个因素,如果积累有限,就往往影响到表达。
4引导学生克服“怕”作文的局面
小学生怕作文,是正常现象。但是老师不能引导他们克服“怕”的局面,就有属于教学失败。那么,这样克服这种局面蓝呢?
其实,他们怕作文的原因,往往在于教师过多的写作理论,因为他们对理论的把握,上有一定困难。就是成人,对理论感兴趣者,没有多少。于是我们应该绕开过多的理论,让他们去记事、记言、记感受、记想法,或许他们很快就能上路。
5对学生给予科学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是刚刚从写话训练中脱胎而出的,带有幼稚色彩是难免的,只要能有序地记录某个事件,或表达出某种情感就行。我么不能拿成人的目光去衡量他们的作品。要科学的给予评价,以激励为主,让他们有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评价作品,学生有进步,哪怕是极细微的一点,教师也应当及时发现,并予以及时的表扬与充分的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要有分寸地指出其不足,以便其能够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当然,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还望广大同仁指正。
【对作文教学的思考】相关文章:
7.对厄运的思考作文
8.对人生的思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