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作文

2022-03-04 思考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思考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考作文 篇1

  拒绝平庸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

  一、五只粽子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

  “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

  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二、一只鸽子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

  但是,妈妈谋杀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

  三、一棵树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深度解读]

  获悉本文被判为满分作文,一惊;静心玩味本文构思的精巧,二惊;访谈孙儒同学的成文过程,三惊。“三惊”之后,笔者引发了如下三点思考:

  一、作文的“根”在何处

  姜:本文截取三个生活片段,既相对独立,又一脉相通,堪称精巧。你的这一灵感是怎么迸发出来的呢?

  孙:这并不是灵感,而是我6月6日生活的实录。高考前一天,我早上在家吃的是“粽子”,中午在家喝的是“鸽汤”,下午看完考场后拜的是校门口的“神树”。晚上躺在床上,我就在想,都说高考作文要贴近生活,如果明天的作文题目要贴近今天的生活,我该写些什么呢?于是,白天的“情景剧”便一幕幕拉开了,这便有了本文行文构思的框架。

  作文的“根”在生活,在对生活的定点扫描和驻目凝视,而写作技巧只是“末”。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更不能舍本逐末。《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用其巧。”我们在心底善良地祈祷:广大高中生千万不要遭遇“屠龙之技”的尴尬!

  然而,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囿于“三点一线”之中的高中生,“眼”已越来越“近视”,他们只看得见“书本”这本“小书”,而看不见“生活”这本“大书”;“心”也已越来越“硬化”,他们只感受到“分数”的热度,而感受不到“生活”的温度。殊不知,当我们为分数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远去。试问:在这片生活的荒漠上,我们学得的屠龙之技——写作技巧,功用何在?真气何在?

  而更为触目惊心的是,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把对现实生活的烛照视为“空”的,把对写作技巧的传授视为“实”的。无论是指导,还是训练,都以写作技巧作为骨架来构建其序列。对写作技巧,教者已越教越精细,几近“程式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范)式”;学生也越练越到位,几近“机械化”,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是“套”。当我们屏蔽了鲜活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生活,钻进了写作技巧的象牙之塔,这把笑傲江湖的“屠龙刀”不知道还能用来斩杀什么。

  这篇满分作文留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在“现实生活”的高原上,才能矗立起“大气之文”的高峰。我们的同学应该带着一颗“柔软”的心,去感知、感受、感悟生活,这是一条漫长的积淀、涵咏、濡养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的教者要有“放”的.胆识,既要“放得下”对写作技巧急功近利的传授,又要“放得开”对现实生活玉汝于成的纵目。

  二、作文的“魂”在何处

  姜:本文对三个生活片段的剪辑颇具匠心,但每个片段叙述后的议论更给人“含泪的笑”的震撼,这些议论是怎么生发出来的呢?

  孙:我6月6日晚躺在床上“回放”白天的三幕剧后,就在想一个问题——是什么把我们的生活搅得这么“神神叨叨”、“草木皆兵”?“都是高考惹的祸”。眼下,高考已变成一种经济,甚至是一种文化,世人“言必谈高考,行必为高考”,我早已出离愤怒了!于是,在6月7日的考场上,我将“平庸”具象为了“沦为高考奴隶的世人”之行事,将“拒绝”化作了冷观、针砭高考的“我”的思辨。

  读鲁迅的《阿Q正传》,总让人笑后垂泪,这个“泪”不是“笑”出来的,而是“思”出来的;而时下的诸多小品已苍白得只剩下了逗人一笑的“包袱”。

  这篇满分作文,画的是“高考众生相”,演的是“高考轻喜剧”,但让人笑后含泪,原因何在?在于它渗漉着作者的“思”。这个“思”从文化、生态穿透到了人生负载。在“高考熏得世人醉”之时,作者却透视出了世人“醉态”背后的“悖谬”和“平庸”。作者自己的行事看似“平庸”,但他的思想和灵魂却在冷峻地“拒绝平庸”,这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众人皆庸我独卓”。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作文的“魂”在何处?在于“思想”。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高中生作文的特质,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想的特质;高中生作文的魅力,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思辨的魅力。高中生作文应该给人一点“咬嚼”,一点“想头”。

  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思想的“巨人”,才能铸就雄文和华章。写作素材只是“形”,得“魂”方可“形随心动”,随兴驱遣;写作技巧只是“法”,得“魂”方可因势而化,

  风起水生。我们的同学应该学会闭目凝思,去透视思辨,去缘事生理,“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我们的教者更应该做一个“思想”的启迪者,“思维”的引领者。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指导应该是“思想”的激活和碰撞,“技巧”的传授只是写作指导的“末技”。

  三、作文的“秤”在何处

  姜:这篇作文被判为满分(70分),那你平时做过的作文最高曾被判过多少分的呢? 孙:我记得好像是58分。有时我也很茫然,明明立意、选材、表达都很好,可就是得不到老师判的高分。越写心里越没底,越写越找不到感觉。

  高考作文阅卷能精准,缘于三个得力保障:一是对人员的严格筛选。抽调的都是作文领域的专家和高三一线的骨干教师,可谓“精兵强将”。二是对题意的准确把握。由数位专家历经数天的解读,最终形成“评分细则”,先集中辅导,再试批熟习,最后磨合修订,投入操作。三是对批阅的实时监控。通过电脑程序和专家组,对每一位阅卷老师的批阅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提醒、警告和矫正。

  毋庸讳言,与高考作文阅卷相比,普通老师平时的作文批阅,很多时候存在着三个心中无数:一是对“题意”的内涵和外延的把握心中无数。无统一解读,无专人辅导,全凭各人自己做主。二是对评判尺度的把握心中无数。无评分细则,无人、机监控,多随兴赋分。三是对“闪光点”“症结”的把握心中无数。有些作文“道行”不深的老师,对优秀作文,看不出“闪光点”;对问题作文,看不透“症结”所在。所以,打出的分数多是四平八稳的“保险分”。

  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一件事,讲评作文是语文老师最怕上的一类课。究其因,是教者自己的作文功底不深,研究的功力不够,评判的底气不足。应该说,孙儒同学能在激烈的高考中夺得满分,并非一日之功。以其已展露出的写作功底而言,平时的自由写作最高只被判过58分,到底是作者的“笔力”不够,还是阅者的“眼力”不够?很值得人三思。

  这篇满分作文给我们的启迪是:作文评判的“秤”在教师的“手”中,更在教师的“心”中。我们教者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要苦练内功,练就一双审视作文的“火眼金睛”,锻造一把评判作文的“利刃快刀”。有慧心,才有慧眼;有慧眼,才有慧器。要带着一颗识才之心,去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要带着一颗育才之心,去诊断学生作文的“症结”。从而把教者批阅时的“苦水”化为享受的“美酒”,把学生心中的“茫然”化为落笔时的“底气”。

  高考满分作文被炒得“热浪腾腾”,引发的思考却“冷”得让人心颤。我们期盼着: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根植于生活沃土的这棵作文之树,能绽放出瑰丽的思想之花,能喜结出丰硕的佳作之果。

思考作文 篇2

  周末的时候,看了本温馨动人的书。生活中很多琐碎的事,只要细细品味,即使再怎么微笑繁琐,也会从其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生活总是会有惊喜的。

  一段纯朴干净如泉的文字,都会触到内心深处的那根弦,淡淡的悸动,仿佛在听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用他那浸满生命笑泪回忆的嗓音在述说,他的故事,他的人生。

  这是件很美妙的事情。

  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是标志着成熟也在跟随自己成长。人有时还是会很幼稚,慢慢长大,才越来越发现,岁月磨合掉的不仅仅是热情,还有年少时光突如其来的勇气。做很多事情都需要勇气,来自内心深处的勇气,年少轻狂,可以说是勇气,也可以讲是幼稚。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因为我们的想法差不多都是一个模样,或雄心壮志或天真烂漫。都是一个年龄段里,大家同一个思想层面上的东西。

  而与长者聊天,受益匪浅。

  我不是很喜欢跟大人们讲话,却跟同龄人聊得来。我想,这类事情大都发生在我这种年纪的人身上。大人们的世界,有点模糊,当它摆在自己面前时,又是觉得它很清晰,这是因为自己没有他们风霜的阅历。

  他们会聊事业,聊家庭,聊经济收入,聊很多现在我无须烦恼,但以后会被其缠身心的东西。他们的阅历,他们的为人处世经验,比自己走前了那么些步子,清晰地布满岁月的烟尘,风一吹,让我模糊了看清前方的视线。

  想太多,是成长的烦恼。

  有时候,羡慕那些比自己年长的人啊,原来他们的人生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但他们经历过的辛酸,让我对成长有些抗拒,突然地,不想长大,想维持现在安乐的状态。

  可是——

  成长并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

  成长,经历,苦辛,前进。

思考作文 篇3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代沟,在青春期的叛逆时期里,这代沟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这时,需要我们和家长都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让代沟变小,让隔阂慢慢消失……

  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每个人都会经历叛逆期,那时的我们太冲动,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用父母太多关心,而父母总觉得我们是长不大的孩子,怕我们受欺负、吃苦头而有时过分爱护我们。应该是三年前,读初初二的时候,和同学约好了明天要去图书馆写作业,从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大概九点半才到家,晚餐在外解决。和父母说了之后,没想到妈妈说必须8点前回到家,不然不准我出去。我当时一下子就憋不住了,和妈妈吵了起来,我大声说道:“我又不是去玩,我去学习也不行吗?九点半也不会太晚……”妈妈嚷着说在家学习也一样,不准我去了。我一气之下,隔天没听妈妈的,从两点去到了九点多才回家,回家就接受妈妈的一顿臭骂,我不说什么了,就关上门,在房间里开着吵闹的音乐,自由的跳舞。之后的几天我和妈妈也不怎么搭理对方。在无意间听到她和爸爸说,8点前让我回来是因为我不懂外面的社会很复杂,怕我被带坏了或者会发生意外……我听完也觉得妈妈说的有些道理,隔天我就和妈妈说我那么做不对,下次会早点回来,也请求了妈妈多体谅我。妈妈答应我了,我也答应妈妈了,就这样,换位思考解决问题,多容易。

  换位思考是解决代沟、矛盾问题的秘方,不仅适合与父母的争端,也适合朋友之间的冲突等等,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矛盾发生时,我们不要急着发脾气,不要急着面红耳赤,不要急着争吵,而要冷静下来,然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也许自己对这件事就会改观了,矛盾也会慢慢解决。

思考作文 篇4

  在七年级“数学报”第一期上,刊登了这样一道怪题:

  以前,美国举行了一次“全美数学能力测验”,有83万中学生参加,其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个三棱锥和一个正四棱锥,他们的棱长都相得,问他们重叠一个侧面后,还露出几个面?标准答案是七个面,因为两锥分开时有4+5=9(个)面。当他重叠一个面后,有两个面被遮住了,所以标答案是七个面。可是一位十七岁的中学生丹尼尔的回答却是五个面,阅卷者当然判他错。丹尼尔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是对的,回家后做了个模型,当他把这个模型交给老师时,老师不得不承认丹尼尔的结论也是对的。

  从上面似乎可以得知,有两个标准答案:一是原来的标准答案七个。二是丹尼尔的答案五个。我回家也做了两个模型,一推演,发现只要是在三棱锥和四棱锥棱长相等的特殊情况下,三棱准和四棱锥的侧面拼合起来时,不仅有连个面被遮住了,还有两对两个面恰好重合成了一个面的情况。所以应是9-2-2=5(个)面

  单新的问题又来了,按照上面的推法,正三棱锥和正四棱锥侧面拼合后就不能是7个面了,也就是原来的标准答案错了。我又仔细读了读题,发现以下三点构成了一个特例:

  1·正四棱锥

  2·它们的棱长相等(即底棱和侧棱都相等,并和上一条构成了特殊的正四棱锥和正三棱锥的形状)

  3·侧面(限定了贴合方式)

  只要有以上三点,就一定是5个面,而不能使7个面。

  看来还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

思考作文 篇5

  读书,瞅名,就是同书本击接讲。兴许有人会答,这也需要方式?应然需要,如果一个同窗每天读书,投进的精神良多,读什么记什么,这是不是最恶的浏览之路呢?这样读书,也是一种读书法古人鸣干“记诵之学”,他这样用过地读书,尽对照不读书、不记诵要赖。但这种读书,不能成为一种知识,不算是上趁的读书,由于他得来的学问是逝世的。读书多是佳事,但还要用种种迷信知识去辅助懂得书利的内容。如果要使书原上的知识“活”讫来,这就要想,要思考。

  在读书的进程中,要给念考留下余地。你在供知时,教出去的货色假如不共你本有的常识撞头,就只能晃在这面,不产生“化学息用”,无奈变成你本人的养料。我的胃可能处理各种食品,主动把它们划分替养分跟废物,再依据己体的需要,分辨输迎给不同的器民。读书者需要动脑思考,汲取书标上的知识就能取原有的知识融会在一伏,发生化学变更而后把需要剜入的知识变成大家的学识,把不须要的东东消除掉,该作垃圾处置。

  改造凋谢以来,国外的思维、学识、学说涌进了邦门,一气节人应付自如。青年人对新事物敏感,这当然是美景象。但也有些青年学生对外来的理论没有经由当真的思考和消化,就盲纲地追赶,成果让从人的脑筋成了外国实践的跑马场。里点即便有好东西也不能好好地添以应用,更不要说辨别良萎了,这种情形,应该引起警戒。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青年人对自彼不熟习的东西,多少近“不思”、“不学”那就不可防止地要面临“罔”和“殆”的危机。尔望不能这样持续下往了的。大野要有苏醒的意识,要在读书上多用脑,读本国书如此,读中国书也如斯。因而,在读书中,思考,才能剔除糟粕;思考,才干接收营养;思考,能力成绩读书。

  总而言之,在读书中,思考特殊主要。

【【热门】思考作文锦集五篇】相关文章:

【热门】思考作文锦集7篇03-02

【热门】思考作文锦集9篇12-11

【热门】思考作文锦集八篇10-21

思考作文锦集9篇12-30

【推荐】思考作文锦集10篇02-21

【实用】思考作文锦集八篇02-18

精选思考作文锦集10篇02-15

有关思考作文锦集五篇02-15

有关思考作文锦集九篇02-13

精选思考作文锦集9篇02-12

勤于思考作文 思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