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收藏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各地的古玩市场如雨后春笋地涌现,业务风风火火;拍卖活动频繁举行、交易十分活跃。民间的玉器古董、书画钱币、瓷器陶罐等纷纷登场,良莠不齐,真假难分。电视台关于收藏的节目十分火爆,鉴宝、寻宝、探宝之类的节目精彩纷呈,收视率一直很高,对收藏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名人大腕更是不甘寂寞,趋之若骛,出手大方,助推了收藏市场的滚滚热浪。
“盛世黄金,乱世古董”,这是收藏界的说法。当今社会时逢大好时代,收藏热大行其道也就十分正常了。
做为一个收藏爱好者,我不是一个赶潮流的人,也没有那个闲钱,那些价值昂贵的收藏品不是我这样的平头百姓能玩得起的。我的收藏,说白了也就是一些旧物罢了,登不得大雅之堂。
有时,我也会去当地的古玩市场去逛一逛,当地的市场在虎山脚下,南河渠桥西边的一片空地上,说是市场,其实只是一个自发形成的地摊,多年来当地和外地的一些倒腾古董小商小贩在这里进行交易,平时人不多,到了周六和周日就红火起来了,一大早,古玩贩子,收藏爱好者云集于此,像赶集一样。对于市场上那些花花绿绿的古董,我只能以看客的身份饱一下眼福,学一点有关收藏方面的知识,从来不敢染指,因为一是没有资本,二是赝品太多。
至于我的“收藏”,大约开始于八十年代初,主要收集邮票,因为收集邮票,特别是那些用过的邮票收集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在人与人之间联络以通信为主的年代,亲戚朋友来信,我会小心翼翼地把邮票揭下来,像宝贝一样地夹在笔记本里。单位的同事收到来信,我会求人家把邮票给我,时间长了,大家知道我有这样的爱好,主动把不用的旧信封送给我。偶而也会把自己攒下来的零钱送到邮局,换几张心仪的邮票,这样经过多年的日集月累,我居然也收集到了不少邮票,现在家里有几本集邮册,收集了一些七十年代到上个世纪末的纪念邮票、普通邮票,当然大部分全是用过的旧票。我收集邮票,只是一种业余的爱好,没有什么经济目的,所以从来没有关心过邮市的跌涨。在我的眼中,那些历经岁月浸润的邮票,不再是仅仅一张张有图案的小纸,更是一串串时光的记忆,留住它,就留住了一段段如烟的往事。
一枝一木一世界,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方寸之间,记录了曾经发生在这个社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令人难忘的事情。在闲暇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重温旧日时光,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记忆,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消遣。
除了邮票,我还收藏了许多明信片,是在外地工作的大学、中学的同学寄来的,那些充满了青春记忆的明信片,记载的是那一代青年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景,现在读来,还能有一种热血沸腾、激情勃发的感觉。然而这些流行于八十年代的图案简单大方,印刷精美的贺年卡,现在已经被豪华的贺年卡代替了。如今那些豪华的贺年卡,虽然从质量、式样都比过去好了许多,从中再也无法体会到当时那种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了。
在我的收藏品中,还有旧的钱币、用过的粮票、粮本、存折、景区门票、老照片、旧手表等,这些东西都是随意收藏的,没有刻意花钱购买,既不值钱,又不成体系,也许在别人的眼里是一堆不值钱的破烂,但对于我来说却是珍贵的宝贝。
那几张早已经退出流通的旧粮票,是我们国家几十年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见证。看到它,让我想起小时候,如果去商店买一个面包,没有粮票,即使有钱,商店的营业员也不会卖给你;没有粮票,不能上饭馆吃饭,没有北京粮票,去北京就得饿肚子,总之,那时候的粮票是十分重要的一种票证,离开它,寸步难行。
几分钱面值的旧货币,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经济状况和物价水平,那时许多商品的物价是以分计价的,一斤醋八分钱,一斤白菜2分钱,上街拿上几毛钱可以安排一家人一天的生活。而现在几分钱则基本上退出流通,只能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账本上了。
我收藏的几块国产手表,有“上海”牌、有‘首都’牌,虽然不能与现在几万、几十万的进口名表相提并论,但却是响当当的国产货,让我们感受到当时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是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每当我看到这些收藏品,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觉得我收藏那不只是简单的旧物品,更是凝固的历史和时代的印记,是一份温馨的回忆。
一个时代,总会留下诸多带有时代色彩的物品,这些东西在当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当时过境迁,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曾经熟悉的物品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被人遗忘。而收藏这些物品,则是对那一段历史的保存,文字固然是记录历史的最好方式,但是文字记录往往会流露出主观色彩,只有那些旧的物品,象一个无言的史官,让历史更形象、更生动、更真实。
收藏,可以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味历史,了解真象。
【我的收藏散文】相关文章:
我的收藏05-31
收藏03-01
爱的收藏05-10
我的娘亲散文10-30
我的爱人散文05-29
我的门牙散文11-13
我的宝贝散文11-12
我的记性散文11-06
我的眼里散文11-01
您的爱,我永远收藏作文600字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