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文作文 篇1
如花 吴箫旸 笑靥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每个人也都有许多种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在盛开的一刹那,灿烂夺目的它会吸引所有的视线。 花是如此的柔弱,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春红匆匆谢了,只剩下满怀愁绪。 花却又是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的绿肥红瘦,终究不曾低头。 生命也是一样,像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的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生命又常常像昙花,用许多年的泪与汗,掺上心血浇灌,才会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如今的世界,爱花的人少了,当人们为着生计而奔波的时候,连自已的生命都抓不住,又有谁会去倾听花的诉说? 然而,烦躁的都市啊,请不要忘记这世界本就是镜花水月,一切如花,花如一切。
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摘自1997《读者》 初读这篇散文,是在遥远的1997年,它曾让年少的我为之感动了许久,但却说不出为何而感,感从何来,只是一些零碎的,只能意会的感悟。 转瞬间近6年过去了,只如夜间一声短促的轻叹,生命的意义何在?我依旧迷惘。在书箱的最底层又发现了这篇业已尘封的散文,却激起了心中如潮般的思绪。物是人非,真的是物是人非。文章依旧是当年的文章,人却已不再是当年的人,已苍老的心境再也无法重回当年。 希望如花,生命如花,坚强而又脆弱。
为了一个如花般的梦想付出了近五年的光阴,给予了生命中极大的热忱,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可以重新选择的机会;时而豪情万丈,时而又心灰意冷。可是时至今日,梦想依然还是梦想,依然如镜花水月般的美丽诱人却又可望而不可及。 镜花水月,或许这世界本就是镜花水月。既如此,人生苦短,又何必如此执著呢?只是,我不甘心!绝不甘心! 激情燃烧的岁月已成过去,胸中的豪情也早已燃烧殆尽,只剩下一颗不死的心,但,这已足够,足够了。 尽管此时此刻我已年过25,我依然无成,依然寂寞,依旧孑然一身的与孤灯纸影相伴。但,我,Ly*****,在羊年的第一天,面对苍天与大地,郑重的对自已发出承诺:My heart will go on , will never change , will never die !
散文作文 篇2
“哥哥快来看,鱼甩子了!”弟弟惊喜的叫声把我引到了鱼缸前,缸底姥爷早就预备好的一片瓷砖上布满了成百上千个圆圆的比小米粒还小好几倍的土黄色的鱼子,这就是“地图”鱼最初的生命之源吗?姥爷很有经验的把鱼子移出鱼缸放在了一个水温适宜的大盆里,因为大鱼会在天黑后亲口吃掉自己的鱼子。第二天放学后我急急忙忙回家观察鱼子,好奇妙!盆里那些圆圆的小东西都在原地不停的晃动,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些没有脑袋和尾巴的东西也是有生命力的。
又过了两天,许多小鱼子的后面都长出了一条近似于透明的细细的小尾巴,它们可以游离原地了,我好奇的问姥爷它们吃什么,他告诉我鱼子外面的那层壳可以提供给它们最初几天的营养,等到小鱼长出头才可以自己吃东西。果然,又过了两天之后,小鱼的头破壳而出,它们终于完成了由“子”变“鱼”的过程。以后的事情更麻烦了,小鱼实在太小了,最初只能靠喝豆浆维持生命,得掌握好豆浆与水的比例,得保持水温的适宜,还得及时换水预防豆浆发酵水质变坏……,再过几天可以在水里加一些压碎的蛋黄了,又过了几天姥爷从湖边捞回了小小的草履虫让它们吃,许多身体弱的小鱼陆续死掉,而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的小鱼坚强的活了下来,这就是大自然中最著名的“优胜劣汰”规律的体现吧!一个月后,幸运成活的一批小鱼“搬家”了,姥爷把大鱼缸隔成了两半,小鱼和它们的爸爸妈妈生活在“隔网相望”的同一个鱼缸里了,看着大鱼贪婪的撞向隔网想要吃掉小鱼的样子,我不由同情它们的愚昧,那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呀,低级动物真是没有感情。现在三个月过去了,我们亲手培育的小鱼长大了,看着它们由那么一点点长到十厘米长了,看着它们由单调的黑白色慢慢变成彩色,身上长出了绚丽的花纹,心里别提多自豪了。这每一条生命里都包含着多少关注与付出啊,不由想到,养活一条小鱼尚且如此辛苦艰难,我们的成长又要让父母老师付出怎样的辛劳呢?我家有鱼初长成,从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过程,更体会到了一个道理,有付出才有收获,收获时更应该懂得感恩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
散文作文 篇3
活在民国年代,战火纷飞中一不留神,小说中血肉横飞的情节就会在自己身上上演。谈起那时文人的为人处世,虽说的确需要积极面对与投身变革,但在某些时节沉郁淡泊些或许能活得相对“轻松”和“舒坦”些。
这是我读罢《周作人早期散文选》的第一感受。
说起文才笔法,周作人未必逊于其兄鲁迅,甚至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却因对事物看得极为透彻的眼光以及生来易于烦躁激动的性格,字里行间总是透出一股独特的幽怨郁愤之气。其实他也曾做过鲁迅那样斗士般的文人,以满腔热忱毫不留情地一次次直戳时代、社会或人民的痛处,为的是大众听到这些呼喊与击打能有所反应、想法甚至行动。而从这本书中,我恰好看出他蕴含着的或激愤或淡然的复杂情感。从头读过,通篇带着闲寂恢诡的日式幽默与变革时代的批判思想,彼此从思想上似乎是对立的,读来却顺理成章。
倘若排除时代与社会因素,饮茶听雨、尝鲜品酒、谈鬼说蝇,不经意间天南海北的零七碎八已经被周作人摹了个遍。以掩藏于温吞之下的犀利目光扫视着埋藏在家常里短中的风花雪月,然后将其转换成袅袅婷婷的文字,宛若一叶随波荡漾的小舟,不紧不慢地掠过一处处山川草木,总要在某处有所停留,幽雅地打个怜惜而玩味的转儿,待吸够了香气、尝遍了滋味再悄然前行,于不经意回眸间又在某处风景留下一道浅而雅的痕。
这恐怕正是周作人前期的闲适杂感散文风格受到诸多好评的原因所在。从《初恋》中对“她”的“淡淡的一种恋慕”,到《喝茶》中“瓦屋纸窗下、可抵十年陈梦”的“清泉绿茶”;从《乌篷船》中充满旧江南风趣情味的明瓦乌篷船,到《谈酒》中感到喝酒之时“怀着‘杞天之虑’,生恐强硬的礼教反动之后将引起颓废的风气”,无不以怜惜品味的态度、丰润雍容的京派笔法雕琢着每一个本不腴润的平凡物事,从中提炼出庸人体会不到的不平凡来。
比起平和冲淡来,周作人的犀利浮躁之风格同样老辣痛肤,尤其在涉及封建礼教之愚昧、国民性格之丑恶及军阀统治之暴虐等方面,愈发激烈敏感,其思想深度也愈发深入骨髓。如《风纪之柔脆》一文中,看到报上“因有关风纪而查禁女孩入浴堂洗浴”的小新闻,即知封建道学者之变态堕落至于“非禁止女童入浴堂而不能维持这‘更嫩更脆,像骄养的小儿一样愈加怯弱下去’的风纪矣”,的确是“深可寒心乎哉”;又如《头发的名誉和程度》中,见到“因剪发女生投考者程度不佳”而不取剪发女生之大谬新闻更生发了“乌云覆顶则经书烂熟,青丝坠地而英算全忘乎”的痛怒感问……诸如此类,读来实在惊心震慑,让人心寒不已却无从反驳。
以比谁都清醒的状态看待当时黑暗的沉重,恐怕正是这样才造就了周作人内心幽怨郁愤的情感,反映在文字上就成了平淡与激越交织的独特风格。平和冲淡,老辣犀利———仿佛在地下贮藏了多年的陈酒,留在敏感味蕾上的是交织了辛辣的醇厚。这些文字就像反光强烈的镜子一直高悬墙面,以便那些自以为醉生梦死的人们随时随地从中映照出真实的自我。
散文作文 篇4
我喜欢下雨。
那天的银灰色的天空。越前龙马。
可是我却被雨滴从头浇到心里,无形的,透明的,迷茫的。我就这样走下去了吗?
唯美的文字写不出来了,你怎么了?因喜欢红色而变的粗俗了吗?
喜欢一种颜色不要理由。也许心里太冷才会需要温暖。
每个人也是有颜色的。
我站起来,安静接受温暖。希望只是我一个人接受而已。
然后温暖一下冰冷,真的做到了!
我想凄凉的笑。
干自己喜欢的事头脑可以分外清醒。实施验证那儿,验证人忘了签名字。
那给别人欣赏,他们还mada mada done呢。
自大轻狂的我,换来一笑又能引起多少思考呢?
凄凉,哪个世界值得你投入呢?用报复来摆脱所有烦恼。
可你又什么时候可以做到。
窗外的雨仍小小的下着,大概凌晨了吧,我的屋子永远亮着。
心情也是有颜色的。
看的那么多书,被迫放弃一切,但何不是一幕幕悲剧
不喜欢现实中,但却喜欢想象中和梦幻中影子的浮动
恨自己太软弱,和四维一样,别人只看到你的快乐,不明白真正刺伤你心口的撕心裂肺的痛
散文作文 篇5
那年头,一到傍晚,村边的稻场格外热闹。大人们尚在田畈上做事,而稻场上却被哪位热心的人扫得干干净净。各家的孩子争着将自家的竹榻或竹床搬到稻场上,横七竖八地占据了有利的地方,即有风的地方。竹榻上摆上了刚盛满了早稻稻米粥的白铁锅,一两盘缺少油水的腌菜和时令青菜。等候大人们回来吃饭的孩子们,穿梭在竹榻之间,睃着这家那家的菜肴。
月亮已挂在东山了,光亮如玉,似可触摸。田畈里做事的大人们小鱼上水似的陆续来到了稻场。不知是谁家开始了喝粥,稻场上就响起了一片咝咝的喝粥声。喝完粥,收拾锅盘碗盏自然是妇女们的事。男人们,此时摇开了蒲扇,话着庄稼农活,天南海北。孩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追逐和各式各样的如斗鸡的游戏,欢笑声叫喊声荡漾着,月亮似乎也感动了,贴进了自己光亮的笑脸。
夜深了,月亮也开始西斜,清辉如水。贪玩的孩子,劳累的大人,已经响起了鼻息声。母亲们轻吟着眠歌,哄着婴儿。月下的稻场如此宁静,犹如安静的池塘,那熟睡的婴儿发出的几声梦呓,就像是小鱼儿放出的水泡声。唯有稻场四周,明灭着几堆烟火,袅袅升腾几缕青烟。
母亲说,那是隔年的红蓼发出的烟气,有点辛辣,蚊子闻风而逃。
我那时才认识了红蓼。她是乡间比较常见的一种草类。田间地头路傍,到处可见。每到春天,红蓼开出几片绿叶,犹如菠菜形态。到了夏天,中间抽出一穗或数穗白色花柱。秋风起,花柱变红。我的故乡,因其地处丘陵,土地贫贫瘠,所以红蓼花开并没有见奇之处。
对红蓼的贴身体验就是红蓼的医用作用。那时节的我们,并没有现在的孩子们的这样,有着读书的劳累和数不尽的禁忌。到了暑假,天地就是我们的世界,穿着个裤衩,山坡,野地,池塘,到处飞奔,上山摘果,下河捉鱼。不出几日,身上就长满了热疮和疱疖。母亲并没有责怪我们。而是寻来了红蓼,放在石里捣烂了,热敷到疖子上,不几天疖子就烟消云散了。疖子好了,母亲们叮呤不要再到野外了。但母亲们的叮嘱如何锁得住我们贪玩的,奔腾的脚步呢?!
这就是故乡的红蓼给我的经久不衰的记忆。但红蓼又委实太平凡了,平凡得在我长大成人后几乎都忘记了她。
及至我到江心洲工作的时候,看到再一次看到红蓼。这与故乡不一样的红蓼一下子就就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勾起我对红蓼的美好回忆。
江心洲,是奔腾的长江多年冲刷成的陆地。洲上的居民当年也是为逃避战火或从四方八乡移居而来,或是流浪的船民定居下来,十家九姓。这些年来,由于交通的落后造成的与世隔绝,使得江心洲亦发的贫穷。洲上的人家青壮劳力悉数外出打工。长江冲程出来的土地,肥沃得冒油。老来无处去,挥锄种洲地。留下来的尽是老弱残病的老人带着没办法跟父母外出的孩童,艰难地耕种着土地。江心洲外滩多水港渔汊,是打渔的好场所。一些谙熟水性的渔民也依然不舍身边的长江。
江心洲上红蓼长得格外蓊蓊郁郁,并很有层次。洲堤是菠菜一样的红蓼,越往外滩,因其水多,沼泽地,红蓼越发长得茂盛,高大,犹如小树。花开时季,江边成片的红蓼抽出红艳艳的花柱,把江天染红,把长江打扮得色彩斑烂。渔汛季节,江上的小渔船,常常钻进江边的红蓼丛中歇息着,吸着沼泽地里的清水,埋锅造饭,瞅着出江打渔的时机。红蓼丛,俨然成了他们的家。
于是,我经常在工作之余,去看红蓼。初秋,清澈的沼泽犹如明亮的镜子。沼泽边,格外高大的红蓼,似乎争着要照镜子似的,挤到水边,对着水面摆弄着红色的花柱。顽皮的小鱼儿游来,像在欣赏红蓼的花容。红蓼的花柱,逗趣一般地点点水面,小鱼儿一跃,似要与红蓼亲吻。红蓼似知性般的轻挑一下花柱,小鱼砸出圆圈,知趣一般摇摇尾巴。绿叶哗哗,好像发出会心的笑声,生成了江风,轻摇着红蓼丛中的渔船。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诗人眼中看到的只是浪漫。洲上的渔民往往难的就是娶妻生子。但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总有一些姑娘千方百计嫁给了渔郎。所以,红蓼丛中,也常上演着生死相恋的大戏。一位姑娘来到了红蓼丛,跟后她的父母也千辛万苦地找来。生生阻隔着这一对恋人成亲。抗拒不过父母的一对恋人最终喝了农药,双双倒在了红蓼丛中。悔不当初的父母的嚎啕大哭声,就像这身边的长江,弯弯曲曲,犹似九回肠。
因此,我就常常厌恶起这片高大的红蓼来。从前在此聚集的小舟也作鸟兽散。倒是孩童们无所顾忌还常来游玩。但常常也被父母们叫走。我知道他们是怕那对委屈死的恋人把孩童捉去。于是他们常常就把他们认为最不洁的东西如猪血狗血泼在那里。这一来,这片的红蓼反而更加灿烂起来,分明那殉情的男女的鲜血,染红了血色浪漫。
天地旋转,四季轮回,长江依然流淌,日子仍然要过。
六,七月,是长江最为活跃的日子。几场瓢泼大雨,一夜之间,大水抹去了外滩,江流抵到了屋脚边。外滩上的红蓼此时也只在水中拼命地露出来头来,昭示着那里曾经有过绿地,有过清澈的沼泽,有过悲欢离合。
战胜洪水,保卫家园是洲上人共同的意志。洲上一切的一切,都为着这抗拒眼前的汤汤大水。但江水却由于上游的来水和下游的海水的顶托,依然像蚂蚁一样向屋脚上着。
雨季过去了,最考验人的意志,却还是与水相持。在洲上工作的人们最渡过的就是这段日子。每日在大堤上走着,注视着水情雨情,看到的似乎纹丝不动的江流。日头在头顶上晒着,江面上,庄稼上,草丛上都发出吱吱的响声。人,都到了恐惧的极限。
而大水中从容的是白杨树,它们在洪流中提挺拔着身躯的;从容的还有洲上那些对大水司空见惯的老人们。老人说,等吧等吧,红蓼花红了,红蜻蜓飞来了,这大水就得退了。
于是,我就天天盼望着红蓼花开。洲堤上的本来长不大的红蓼因为得到水的滋润郁郁葱葱起来,看叶子中间抽出了一穗数穗白色的花柱,再看江中的洪流似乎也不在发鼓了。
忽然,夜里一阵初秋的小雨。清晨,洲上的百姓涌到江堤上,看红蓼花开。是的,红蓼花开了,白色的花柱一夜之间开得红艳艳。红艳艳的红蓼像一条红丝带,沿着江堤伸向远方。远远望去,这条红丝带犹如天上的仙女凌空一划的神带,生生地阻隔了浑浊的江水。此时,天空中忽然发出嗡嗡的声音,一大片蜻蜓,是红色的蜻蜓蜓飞来了,犹如天边飘过来的一片祥云。初升的太阳映照着洪荒似的江面,构成了别样的江上图画,令人惊心动魄。
红蓼开花,蜻蜓变红,大水老了。洲上人说。是的,大水老了。自此,江水在一天天地不甘心地落下去。老人们说,红蓼,是一种通了神的花草。
从此,红蓼真正植入了我的心田。
其实,大地上的花草有哪一株不是通神的呢?
她们,看惯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读懂了这世界上的沧海桑田,却依然淡定如斯,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
散文作文 篇6
读《印度哲学概论》至:“太子作狮子吼:‘我若不断生、老、病、死、优悲、苦恼,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不还此。’”有感而作。
我刚刚出了世,已经有了一个漆黑严密的圈儿,远远的罩定我,但是我不觉得。
渐渐的我往外发展,就觉得有它限制阻抑着,并且它似乎也往里收缩─—好害怕啊!圈子里只有黑暗,苦恼悲伤。
它往里收缩一点,我便起来沿着边儿奔走呼号一回。结果呢?它依旧严严密密的罩定我,我也只有屏声静气的,站在当中,不能再动。
它又往里收缩一点,我又起来沿着边儿奔走呼号一回;回数多了,我也疲乏了,─—
圈儿啊!难道我至终不能抵抗你?永远幽囚在这里面么?
起来!忍耐!努力!
呀!严密的圈儿,终竟裂了一缝。─—往外看时,圈子外只有光明,快乐,自由。─—只要我能跳出圈儿外!
前途有了希望了,我不是永远不能抵抗它,我不至于永远幽囚在这里面了。努力!忍耐!看我劈开了这苦恼悲伤,跳出圈儿外!
散文作文 篇7
他,是精神极端而后丰富的人呐!
正如一些书中对于周国平先生的简介一般,其实在可以称一哲学家,其中对于人性所诠释的哲理也是其散文中尤为核心的一部分内容。他用散文这一文学形式来谈他的哲学,他的思考以及他实在与众不同的见解,用一颗虔诚的心来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心灵的历程和磨难。
他的文学是富有冲击力的,但有时却也教人深思反省起来,这一“顽童”用富于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文字风格来感染者精神平乏的现代人。
浅通其人后,是想读其文的了,可是我在翻开扉页的那一刻前,心中却犯起了嘀咕,不禁疑虑,凭我这般,究竟能否解其哲理,贯其思想等等,但终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读了起来,顿时,之前顾虑全消,他的文字深入浅出,老人和小孩都能获得启迪吧!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而言。”这句话值得我们铭刻于心,铭记一辈子的。这句话中的“他们”便是指守望者们,国平先生看出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上,争名逐利的人实在不少,而他们却往往忽视了精神的重要性,此时就须出现守望者们守人类安身立命的生命之土,望人类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天。俗语曾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物质世界已陷不可自拔的人类是不足以,不愿去寻求物质的本象,过眼烟云般纸醉金迷的奢华享受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欲望,却因此蒙蔽了双眼,葬送了卿卿真、善、美的精神。不流于他们是极痛苦的,苟非超脱常人的毅力是万不能攀至此等境地的。在漫漫长夜,惟守望者揣一颗孤单寂寞之心在那儿独忍!
“今天的孩子们何尝不是在悬崖边上的麦地里玩,麦地里有天真、童趣和自然,悬崖下是空虚和物欲的深渊。”现今的世界何尝不是这样,孩子们终是无邪的,终得是受外在而影响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他们终究有两条路,做两类人,俗人及守望者,俗人占据物质世界,而守望者占据寸土寸金的.精神世界。当今中国乃至当今世界前者不胜枚举,后者屈指可数。
有感,即有感觉,得悟,我心中记住的而不过几个字罢了:守一方洁净之土,望一丝可敬之神!
散文作文 篇8
作为一个以校为家的学生,我对校园的景色是再熟悉不过,其中冬天的校园最令我迷恋。 初冬的早晨,天不如以前亮,薄雾笼罩着整个校园。朦胧中,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鸟叫,仔细一看,是几只鸟儿在草坪上嬉闹。冷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随后又零散地落下。
冬天是冷清的,但冬天的校园却活力不减。要是下过雪,就更热闹了。
傍晚飘起了雪,不一会儿,大地就披上了一层银白的外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二天一早,校园成了一个美妙的冰雪世界。不论是草坪的绿色,跑道的红色还是水泥地面的灰色,都统统换上了一身白衣。操场中间有几个黑色的句号,几只鸟儿在雪白的大地跳动,之后又排成一排,省略号似的飞向天空。
下课了,我也和同学们一样,迫不及待地冲向操场,融入到了这雪的天地。在雪地里奔跑,即使摔倒,在这柔软的雪上,也不会感到疼痛。即使每个人的手都冻得通红,但脸上还是洋溢出开心的笑容。还有那独特的冰上足球,也是别有一番乐趣。即使在雪中冷得瑟瑟发抖,也丝毫影响不到我们的快乐。
雪停了,太阳出来,树抖动自己的枝叶,脱去了它那层白色外衣,迎接这温暖的阳光。雪后的天空透澈碧蓝,雪地被照得闪闪发亮。
记得去年雪后,我和初中的同学在校园里嬉闹,放学后,一起踏着雪回家,一步一个脚印。今年雪后,我和新的朋友在校园里奔跑,放学后,一起向宿舍走去,脚下发出吱吱的响声。改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对雪的热爱;改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美丽的冬景;改变的是身边的人,不变的是欢乐。
冬天还有很长,美景还有很多。在紧张学习的同时,不妨看看窗外,冬天枝枯叶落的树来年又是郁郁葱葱,明年冬天的校园又会是一片生机。
散文作文 篇9
忽然有那么一天,蝉鸣声都消失了,叶片都变得枯黄,风里带上了丝丝凉意。我们知道,最后的夏天要结束了,我们不再是小孩子。大人们说,你们要上初中了。
我还深深地爱着那片土地,不愿离去。但是很快,有那么一群人来了,带来了比秋天更凉的寒。他们拿着勘测工具和电动锯刀,来勘探这里是否能修建地铁。曾经无比结实无比坚固的一棵棵白杨就倒下了,不发一言。他们砍倒了一大片树,圆柱状的树桩留在了干涸的土地上,想来那是孤独的圆形眼睛在固执地仰望天空,却又像是大地深深的创口,久久不愈。
勘测的人走了,留下了满地疮痍;种地的人又来了,带着铲子、农药和化肥。种地的人群一拥而上,慢慢地像树林里扩张,一点点蚕食着树林的土地。原本茂盛的杂草无力地倒伏在他们脚下,这些小东西似乎在他们眼里是不允许存活的,渐渐地,路变成了沙石路,没有了丛生的野草。这树林,也变成了寂寞的荒野,荒凉中透着不屈的挣扎。
不多久,人们又开始嫌杨树与蔬菜争夺养分,但他们没有电锯,无法撼动那高大的、参天碧绿的白杨树。
但不得不说,人类是多么聪明的物种啊,他们用刀切断一圈树皮,就切断了杨树内部运输物质的通道。那树就不能得到养分,于是来年春天,它再发不出新芽。就这样,人们又打败了一大片白杨。它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但白杨!——那是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它还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岁月,干瘪的枝干还徒劳无望地伸向远方,守望不再归来的田野。
又逢盛夏,这年我再回到那里,剩余的杨树那些粗糙的树干还仍坚忍地向上伸展,奋力追求那生生不息的生命,波涛般的树冠蓬勃着无比强盛的生命力。我上前抚摸它苍老的枝干,熟悉的触感传来,一瞬间心灵像是得到了慰藉。它的无数树叶舞动成茫茫大海,跳起热烈的舞来,使我的心也跟着它一起蓬勃。
白杨啊,白杨!你生是自然的精灵,死也是大地的魂魄。这么多年来,让我始终无法忘怀。
散文作文 篇10
汪曾祺散文之好,读过的人有口皆碑。他写景、写人、写事、写物,看似冲和散淡,其实有着精心的布局,结尾尤其好。读每一个结尾都是一种享受。一切景语皆情语,但还不只是景语,每一句平实的话都有深情。全篇只一两句点到伤情之处,好比冰山露一角,我们就能体会到那座冰山。比如《北京的秋花》,通篇写的是各种植物,很生动有趣,像科普读物,后面写到秋海棠,带到自己的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得肺病死了,锁在一个小屋里,怕传染不让人去看,所以对母亲没什么印象,小屋边开着秋海棠,看到秋海棠就想起母亲。语言非常的平静,一点不抒情,但给我巨大的感动。再说写他的老师沈从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通篇细密的写沈从文其人其事,非常平实,行文到最后写到老师的死。只一句,也是用叙事代抒情:“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这是多么高级文字,堪称人书具老。
书中也有赤子的情怀流露。在西南联大边的诸多茶馆之一的墙上,发现了真正的诗: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摸螺壳,巷口弄泥沙。
几篇文章也提到了茶文化。在《湘行二记》中,汪曾祺细细的提到了擂茶,他十分喜食,令我想起去年到湖南湘西时也在马路边买到过擂茶,已经不十分的土了,类似珍珠奶茶的店铺。汪曾祺还反复提到了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大学生们都爱泡昆明的茶馆。有人甚至连牙刷脸盆都放在茶馆里。他是个美食家、老茶客,对茶也有心得,在《寻常茶话》一文中,大谈了吃茶的点滴。
在《皖南一到》一文中我发现我祖母与汪曾祺是徽州的同宗,都是越国公汪华的后人。汪华大概是割据一方的豪侠,后来降了唐,受李渊封为越国公。在隋唐时期,这是个很高的封号,隋炀帝时期的司空杨素就是越国公。当地称“汪王”,或“汪王大帝”。
【关于散文作文汇总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