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背诵课文。
2、 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
3、 理解全文内容及关键句子的含义;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 ) 土砾( ) 丘壑( ) 藐小( )
鹤唳云端( ) 怡然( ) 癞虾蟆(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强。
(3)、又留蚊于素账中。
(4)、徐喷以烟。
(5)、驱之别院。
(6)、方出神。
3、从课文中我们看出作者幼时非www.常热爱生活,他对藐小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于我们今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思考与探究
1、全文有哪些地方描写富与童趣?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几件趣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个人的童年生活中,肯定也有类似本文的趣事,请试举一例。(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1) 本文作者______,是_____代文学家。
2)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照出现的顺序抄出文章中的两个成语,按要求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在第二、三、四段中记叙到了观察到的哪些“藐小微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在描“物外之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四段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译句: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略。
二、1、略。
2、夏天观察蚊子飞的趣事,观察土墙、花台的乐趣;观察小虫争斗的乐趣。
3、略。
4、(1)沈夏、清。
(2)总领下文,领起下文内容。
(3)1小题、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比喻目光敏锐不为假象迷惑。
2小题、庞然大物:形容大而笨重的东西。
(4)蚊虫、从草、土、砾、在草间争斗的小虫。
(5)以从草为林、、、、、依然自得。
(6)表现了对吞食小虫的虾蟆厌恶和痛恨之情。
(7)略。
【童稚记趣学案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5.《锄》阅读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