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阅读理解答案

2018-05-15 阅读答案

  ①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效果。

  ②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符合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甲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乙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丙

  ③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④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取材于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1.阅读第①段,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白居易评价诗歌的核心思想是 。

  2.根据第②段内容,“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这句话应插在文中甲、乙、丙哪一处。(3分)

  答:应插在 处。

  3.阅读第④段,请说出白居易“加以排斥”的诗歌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分)

  答:

  4.请以白居易的诗为例,简要说明该诗如何体现了他自己的艺术主张。(7分)

  答:

  答案:

  1.白居易评价诗歌的核心思想是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3分)

  2.应插在丙处

  3.白居易“加以排斥”的诗歌的主要特征是:“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没有政教美刺的寄托)。(3分)

  4.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讲述的是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社会上以强凌弱、为官者欺压百姓的现实。其目的在于希望当政者要对胡作非为、欺压百姓的现象加以警觉。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只要准确理解本段的结构,找出中心句即可轻易答题。文段的第一句是本段的中心句,也是高度概括白居易评价诗歌的核心思想的内容。

  2.试题分析:“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这句话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上文来看,“这”指的是“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

  3.试题分析:原文: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他排斥的是没有政教美刺的诗歌,即“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的诗歌,也就是“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的诗歌。

  4.试题分析: 首先要理解“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含义,即反映社会现实,反映民情。然后能分析某首诗歌所反映的这些内容。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阅读理解答案】相关文章:

1.中国的茶阅读理解和答案

2.《中国魂》阅读理解以及相关答案

3.理解阅读答案

4.中国凤文化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5.中国古代星宿阅读理解及答案

6.阅读理解座右铭答案

7.阅读理解《屋檐》答案

8.《中国传统医药学》阅读理解答案

上一篇: 吉普赛蛾幼虫现代文阅读材料含答案 下一篇:《谁是谁的痛》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