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朗读

2017-09-28 话题作文

第一次朗读1

天空因为有了云彩而美丽;小河因为有了鱼儿而富有生气;花儿因为有了露水而娇艳;我因为有了许多的第一次而成长。
第一次在我们班同学面前朗读诗歌的情景我还记得一清二楚。那是去年12月31日,我们搞了一个庆祝元旦的表演会,每个人都要表演一个节目。在同学们表演了很多好听又精彩的节目后,终于轮到轮到了我。我要表演的节目是朗读自己写的诗歌。我缓缓地走向讲坛上,心砰砰直跳,又紧张又害怕,想“怎么办,我好害怕’’。我走到讲坛,看见同学们热烈地鼓掌着,心更害怕了。我又看了一眼老师,只见老师笑眯眯地看着我,好像在和我说:“芳如,不要怕,你一定能行,你一定可以,加油哦。”我想:“林芳如,镇定,镇定,你一定能行,你一定可以,加油,加油。”我接过老师手里的话筒,大声儿响亮地说到:“祝大家元旦快乐,接下来,我给大家朗读一首自己写的诗歌。”“《假如你问我美是哪里》,假如你问我美是哪里,我会告诉你,美是在校园里随手关上一盏灯……不知是什么力量在鼓励我,我响亮而有节奏地把诗歌朗读完了。同学们响起了热烈地掌声,我激动走回座位,觉得心中的那块大石头渐渐落下,心里不再害怕。开心地笑了。
‘‘相信自己,给自己鼓励,你就可以。’’第一次朗诵诗歌的经历使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第一次朗读2

  每个人都有独自经历或独自面对或独自解决事情的第一次。有离开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睡觉的第一次,还有一个人面对如何下手的日记而烦恼的第一次等等......我也一样,我有过第一次朗读自己的作文的第一次。

  “快发快发呀”我在座位上盼望我的日记快点发下来。当我拿到日记本把它打开时看见日记的尾段的下方有一个“5星加1”写在上面,我一想:"这是什么意思啊”当我正在猜测这5星加1是什么意思时,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的好奇之心破碎了。老师说:“下面得了5星加1的同学请站起来,把你的日记和大家一起分享。顺便说一下我们这一个学期的日记又多了个评价5星加1,这是说明你的日记写得特好”我一听完了,完了,我是5星加1,怎么办呀。我连忙看了看别人的日记是多少星,真是出乎意料,他们都是5星连班长也一样。当时我就紧张起来,我连做了十几个深呼吸才平静,这时,老师让得5星加1的同学站起来,我一看连我们班的捣蛋鬼一蔡天力也得了5星加1,真不容易啊。老师说谁先来读啊?我们异口同声地说:“他先”老师看了看说;“张诗铭,你先”我也没办法,我拿起本子用我洪亮的声音把它读了下来,在读的过程中我很紧张,心跳比火箭还快,紧张死我了,他也不甘示弱,也读了下来。但他朗读时总是结结巴巴的,读完了老师与同学都说我写的好,我心里喜洋洋的.......

  人生的第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经历,有时困难,有时顺利,但,我们要从好的方面去对待它。

第一次朗读3

  《朗读者》带给观众的感受,无论是企业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学者、医生和普通人,他们虽各有身份之别、建树之差,但都有着同样浓度的性情之真。

  一对平凡的夫妇上台念情诗,丈夫为妻子的愿望种下满谷鲜花,更让人击节赞叹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举动。妻子说,如果当年我有一万个结婚对象可以选择,他也只排在一万名之外,却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亲朋好友结婚的消息,收了礼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势反攻,妻子说更打动人的是那一往无前的勇气。从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开阔的胸襟践行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谚。

  濮存昕带来的散文与故事,属于半个多世纪前那个弱小的、不名一文的孩子。“我小时候有绰号 濮瘸子 ,直到小学三年级还踮着脚走路。”鲜为人知的往事里,是一位名叫“荣国威”的大夫,医好了孩子的腿,也救赎了一颗幼小的、自卑的心。所以,当濮存昕从老舍散文里遇见那个改变作家的宗月大师,“便如同看见了改变我生命轨迹的荣医生,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濮存昕”。墙外是炮火隆隆,围墙内有人生的初啼,这是无国界医生蒋励的真实经历。太多战争中降临的“生”给“死”带去希望,她朗读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扬》,“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才能永远被禁止……”

  96岁高龄的翻译大家许渊冲译作等身,《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他荣获过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然而舞台上直指人心的是当念及生平翻译的第一首诗,林徽因怀念徐志摩的一抔深情,瞬间令这位老人泪盈而泣,在舞台上抽噎。由此可知,许渊冲先生能够在翻译上不止步于“美”,更追求“真”的心性源头。

第一次朗读4

  《朗读者》播出了几天,我都没有看,今天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点开了视频。

  不得不钦佩董卿,在娱乐化的大潮中,仍能精准的捕捉到文化回归的脉络,沉静下来做一档关于文字与语言的节目。

  尤为打动我的是,这节目中不止有“文”的.回溯,还有“人”的皈依。有故事,有文学,有经历,有感悟,有光阴沉淀后字里行间的深长韵味,有表达朗读时言由心生的朴素动人。

  “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这本就是寻常却又并不寻常的事。

  第一期的关键词是“遇见”。濮瘸子遇见荣医生,之如老舍遇见宗月大师,都是他们人生转折的一端,可能在对方看来,这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日子里的一件小事,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未来通往哪里,从遇见的那一刻便不同了。

  所以,当濮存昕用醇厚的嗓音读起老舍先生的文章——《宗月大师》节选时,看似闲文杂记的文章倏地鲜活,“感恩”这个词,大抵是一种用素净文字也掩藏不了的强大情绪,是即便笑着说起,终也免不了眼圈变红。

  蒋励,一位无国界医生。不止蒋励,还有她的三位伙伴。她们,朗读的是一首歌词——《答案在风中飘荡》。

  我第一次听到“无国界医生”这个名词,以前都将这个词语的含义理解为战地医生或是医务志愿者。蒋励是产科医生,在援助阿富汗的100天里,她和伙伴每天会迎来40位新生儿,在她们的手中无一例孕产死亡。如我这般没有经历过战场的人其实很难想象,炮火响在不远处,炸弹随时扔下来,在自己的生命遭受威胁时如何去保全别的生命。

  可,战争和生命,哪怕它们各自站在绝望和希望天平两端,却都是现实里实实在在、避无可避的遇见。所以,当平铺直叙的朗读声响起,听着那句“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被一遍遍的被重复,内心被一遍遍的冲击。

  和平不易,所以在无数牺牲下换来的和平,应该该被好好保护和珍惜;战争更不易,所以那些在动荡中不畏惧、不逃避的人,在巨大的悲痛里拼命守护的希望,都该得到由衷的尊敬。

  柳传志少年时的那次飞行员选拔,是遇见了一次空欢喜,可是在求学那么重要的转折点上空欢喜一场,该是多么不幸的事。

  他的父亲在此时说:只要一直做正直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是他的好孩子。后来,他进了西邮电,遇见夫人,有了儿子,创办了联想,又何尝不是遇见空欢喜之后的欢喜。

  柳总在舞台中央读的是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节选。孩子四十多岁才结婚,父亲却在说起时表露得体的喜悦,换做他人,只怕要喜极而泣,终于娶了、终于嫁了!这篇致辞里,有隐忍自持的气度,有宽怀理解的体谅,有由衷的高兴和祝福,还有点小幽默。

  在回答董卿为什么选择读这篇时,他这样说:因为我觉得可能对儿子还没有结婚的父亲有点启发。

  鲜花夫妇,他们遇见彼此,大概是上苍对当代缺失易碎的爱情动了恻隐之心,所以将他们派下人间还原童话里的日子。

  董卿说,她很少羡慕别人的生活,但鲜花夫妇的生活,她真的很羡慕。何止是一人羡慕,闻者没有不心生向往的吧?

  结婚二十多年,还把读情诗当成习惯,每天读着绵绵的情话送给对方,没有尴尬,全是温暖;为了爱人一句话,卖房、砸锅、卖铁,放弃深圳,隐入深山,从此整日播种、施肥、松土、浇田,只为了送给她一个中国最美的花园…

  鲜花山谷的女主人说,“当时如果有一万个人是我的结婚对象,他都不会是第一万零一个”。想想也是,1991年,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四川,遥远的距离;男小女大,诸多差异…

  这样的两个人,是怎么都不该走到一起的。可男主人公破釜沉舟的北上了,在车站,信誓旦旦的说:我来和你结婚。甚至连家乡亲朋的礼钱都收了, 真是一点退路都不给自己留。可也就是这样的孤注一掷,才换来今天的与爱携行。

  这样的两个人,是怎样都应该在一起的。

  鲜花夫妇在舞台上朗读的情诗不及视频中朗读时情诗更打动,虽然是同一篇诗文。视频中,她们在鲜花山谷中的小屋子里,屋外是满山谷的四季不败的花田,男主人靠在落地窗前,女主人靠在男主人的腿上,一只小狗安静的蜷在女主人的膝盖上,两个人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互相倾诉: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世界小姐张梓琳,以前对她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只依稀记得,在她怀孕时,曾因孕时仍身材纤细、气质绝佳而在朋友圈刷过几日。

  在《朗读者》的舞台上看到她,才第一次将人与名字对上了号。真美。

  她遇见她的女儿,便是遇见了某种程度上女人的完整。为女儿朗读一篇刘瑜写的《愿你慢慢长大》,道尽了世间母亲对女儿的情深与冀愿: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在天使没有降临之前,我并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幸成为母亲,但我是一个女儿,我能看到父母在穷尽心力的渴望自己的孩子人生顺遂、高枕无忧,即便方式不对,即便结果偏差,可这个过程里,他们用了最大的力气。

  柳传志笑着说:员工我可以炒掉他,但儿子我不能炒,所以我会怕他;张梓琳笑着说:我并不希望她有什么成就,只是希望她自由、快乐…这都是爱。

  父母与孩子的遇见,许是一场轮回里的相互亏欠,非得亏欠到刻进血脉,才能还在一世的情分里,不是吗?

  所以,遇见怎样的父母儿女都好,慈爱的还以温柔,粗暴的还以理解,冷漠的还以包容,个性的还以尊重。

  只愿在这匆匆的一世间,别用爱让对方太为难。

  最早听到许渊冲这个名字,是在《我是演说家》董仲蠡的演讲《教育的意义》中提到的,却一直不知何许人也…

  你瞧,我的知识多么匮乏,白瞎了自诩对文学的喜欢,竟连这位首获翻译界最高奖项、“诗译英法唯一人”的老人都不知道。

  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却精神矍铄的走进舞台,哪里看得出他曾因癌症被盼最多活七年,命运就是这么奇特,当许老先生将全部的热情投入翻译事业中时,死亡也会为他让步。在他曾被预言生命尽头的那一年,他获得了人生的最高成就,何其玄妙。

  如今,他九十六岁高领,口齿不清,需要带着助听器才能交流。那又有什么关系,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舞台上兴高采烈的讲着:要是能活到一百岁,能把莎士比亚的著作都译完。

  在许先生的身上,遇见翻译事业,最初可能是个美丽的意外,却被他经营成了一生的乐趣。他因为喜欢一位女孩儿,所以翻译了林徽因的《别丢掉》送给对方,谁知对方已经有人了。这封情诗五十年后收到了回复,二人已各自成婚,一位在宝岛,一位在大陆,回想起来依然是美的。

  后来,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典籍——《唐诗》、《宋词》、《诗经》、《楚辞》译成英法文,不是字对字的那种翻译,而是揣摩旨趣,有情怀有意向有体悟的翻译去。还有西方的经典著作,译成中文,架起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这位老人,在舞台上说:自己比别人翻译的好,甚至比自己翻译的好,这是一大乐趣,别人夺不走的乐趣。

  许老先生的好友、学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一个接一个的朗读先生译后的文稿经典段落。对老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生里很值得欣慰的事?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经典佳作浩如烟海,自己的阅读量实在缈如沧海一粟;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平凡人的伟大,伟人的平凡,人生在世总归都有故事;

  这期节目,让我看到声音与文字的美好,没有人真的愿意拒绝美好,所以朗读是该属于每一个人的,阅读也是该属于每一个人的…

第一次朗读5

  昨天下午上课时,我将周末的想法落地。学习上次宋彦菊老师的做法,也跟着韩志刚老师一道,开始和孩子们一起练习朗读。

  如何引领孩子们阅读,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想利用电子设备的优势,让读书看得见,一直未能实施。就是心有顾虑,不知道能否得到农村家长的支持。读书一小时,现在是强制的家长签字的制度。以前放开,交读书条的不是很多。现在我也能想到,有些孩子的读书条,不是真的父母签的。是否真的读书,我还是难以知道。现在每周四进行读书交流会,也是为了促进孩子们读书兴趣,让孩子们慢慢养成读书的习惯。主动加被动,不讲的孩子推着走;主动讲的给机会,多登台多锻炼。有时将交流读书做为去图书室借书的权利,自己借书,自己看,自己当然能说出一二。不说,就继续看原书。看《父与子》,让他们配图文,感兴趣的王浩,拔了头筹,让我想不到。

  方法使用多了,总觉得无味,对于他们一时新鲜。这学期没有出现上学期背书的盛况,朗读成为短板。课文阅读,感觉少了许多。没有上学期的共读,将阅读课改为了读书交流会。虽然读书多了,教材阅读少了,课文熟悉度差了,不利于考试。怎么办?创新形式,带头利用课下,进行课文朗读。原来女儿的初中老师,就让孩子们每天上传课文朗读的录音。大家都不甘落后,每天做得更好。为了录好,大家都是几遍的读,直到满意为止。我不知道孩子们能否做好,不试不知道。从昨天情况看,大部分家长还是很支持的。以后要大力推广电子化作业,因为记录检查都是很方便。

  今天我在班上,播放了每个参与的孩子的录音,让大家猜是谁读的。他们很是兴奋,我想这也是对没有参与孩子的一个激励。而且我宣布,只要我不传,他们就可以不传。我要给他们带头坚持,练习朗读。我还要学习朗读,上班路上听广播,和播音员一起学习听课文录音,纠正自己的语音。我相信坚持能让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定能通过朗读习得语言能力!

  简单引导了孩子们朗读的要领,理解文本,把握基调,投入感情,字正腔圆,吐字清晰,语速适中。期待着,今天会更好。让我们一起坚持,朗读中定能遇见美好!

【第一次朗读】相关文章:

1.朗读者观后感

2.苏轼浣溪沙诗歌朗读稿

3.朗读手册读后感100字

4.【热】朗读者观后感10篇

5.董卿朗读者观后感200字(精选3篇)

6.第一次

7.第一次

8.第一次

9.第一次

第一次…… 第一次踢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