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美味

2017-08-25 写景作文

家乡的美味1

我家在民风纯朴、人情味浓郁的三亚大林镇,这儿有许许多多、代代相传的老店,其中最有名的是“排骨大王”和“枝仔冰”。

“排骨大王”是众所皆知的六十年老店。从小时候吃到现在刚好满一甲子的乡亲比比皆是,这家店的经营也传了祖孙三代。店里的招牌就是那一块炸得又香喷喷又酥脆的金黄色大排骨,配上淋了甘甜酱汁的香Q米饭,解油腻的开胃酸菜和鲜脆可口的高丽菜,真是人间美味呀!一到中午,店里排队的人潮,总是挤得水泄不通。

大林糖厂也是游子返乡必定光顾的老地方。因为又冰又甜的“枝仔冰”,蕴藏着陪伴他们童年的美好回忆。另外,规划完善探索生态之旅的最佳路线。它的起点就在糖厂,沿路可以看到厂区内整齐的巷道、历史悠久的日式员工宿舍和运输绎站,一路下去可以遥想当年的糖厂风华。 步道沿途经过风光明媚的五个村里。使骑完一趟八公里的路程,满身大汗的你,只要咬上一口传统枝仔冰,包你马上活力百倍、舒畅无比。

大林虽然没有山珍海味的旗舰名店,但是小吃有浓浓的古早味,每一种美食都让人食指大动、回味无穷,欢迎您来大林品尝我的家乡美味。

家乡的美味2

  说到杭州,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杭州有美丽的西湖,有高大稳重的雷峰塔……西湖上亭亭玉立的荷花,随着清风荡漾的芊芊柳条……凡到过杭州的人,每当说起杭州,她的美景是否会轻轻拨动你的心弦?可是,杭州的景色迷人,她的美食也是全国闻名的。这里我来介绍一下她的美食。

  到了杭州,第一个要去的景点非西湖莫属了。在徐徐清风的轻抚之下,在鸟语花香的湖边随意散步,是多么惬意的事呀!可是,光在西湖边走,是不完美的。走累了,在湖边众多的小亭子里找一个座位,来碗西湖藕粉,那就真的一级棒了!浅灰色的藕粉,在开水的冲击下,随意用勺搅几下,就变成半透明的羹。舀一勺放入嘴里,有醇厚、绵软的口感,此时口腔里充盈着桂花芳香,回味无穷,让人忍不住要多吃两口。

  杭州有个百年老字号餐馆——奎元馆,知名度可高了,它还有“江南面王”的美誉呢!不用说,一听就知道是面条行家。没错!这奎元馆的“虾爆鳝”可是它的招牌绝活。你看那面条,不细也不粗,白中略带黄色,那鳝鱼片经过油爆和调料焖烩后,放在面条上,油亮亮的,令人垂涎欲滴;那鲜虾仁,晶莹剔透,鲜嫩爽口,让人迫不及待想尝一口;再加上鲜美可口的面汤,哇哇,简直就是宫廷美食嘛!光看可不行,还要尝一口。那面条经过面汤的浸泡,又鲜又劲道,鳝鱼也是酥软多汁,还有虾仁和笋片,真是让人停不了嘴。

  小笼包子是江浙一带很普通的小吃,估计大家都吃过。杭州的小笼包,也应该是独领风骚的一支,其中的佼佼者非同样是百年老字号餐厅的“知味观”莫属了。又薄又有韧性的面皮里包着一大团肉馅,蒸熟后,原来圆圆的小包子变成了厎平上尖的塔形,用筷子夹住上半部轻轻提起,看见肉汁在厎部面皮里悬坠着,整只放进嘴里,咬一口,鲜肉汁在嘴里回转,肉馅、面皮和汤汁在一起的味道实在太美了!今年春节我去杭州,吃了一个小笼包子后,就上瘾了。天天早餐都离不开它,无法厌倦。

  杭州美食小吃说也说不尽:小馄饨、素烧鹅、酱鸭儿、酒酿丸子、龙井虾仁……真能让你天天不重样,大饱口福了!

  杭州,一个充满魅力的美丽城市,不但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美味的佳肴。我爱杭州!

家乡的美味3

  姜堰的溱湖八仙闻名于世,其中簖蟹最为出名。

  簖蟹的养殖方式很特别,农民们通常都在湖里撒一张大渔网,在渔网的旁边布满了竹竿,竹竿秘密层层,有几十根,这就是“簖”。上等的簖蟹都能用尽办法越过“簖”,那些翻过簖的螃蟹才叫簖蟹,而没有越过栏杆的,人们并不食用它们。也就是说簖蟹个个都是体肥肉壮的。姜堰人通常把簖蟹作为伴手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溱湖簖蟹都是原生态的,它们呈灰青色的,里面还坏着一股光亮,在阳光下,泛出轻微的光芒。

  “蟹肉上席百味淡”。想必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只要簖蟹一上桌,桌子上其他的.任何食物都没有簖蟹美味。因此,簖蟹也都是当做最后一道菜上桌,作为压轴好戏。

  刚端上来的熟簖蟹可香了,一股鲜味扑鼻而来,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前来品尝。吃簖蟹的人数不胜数,个个吃了以后无不赞不绝口的!

  用筷子剥开簖蟹红通通的壳儿,映入眼帘的是许多肉质鲜美的蟹肉。蟹肉润泽透明,嫩嫩的,好像一进口就能融化。蟹黄颜色是金黄色的,闪闪发亮,好像在对您说:“快点来品尝吧,这里的蟹黄可好吃了!”用筷子挑着蟹黄,并端上一点点醋,香味夹杂着一点点酸味,进入口中,那个味道美极了,好像来到了人间仙境。看着香喷喷的簖蟹,让人垂涎欲滴,又让人舍不得下去,蟹肉是簖蟹的精华,肥而不腻,瘦而不硬。

  簖蟹是溱湖人的骄傲,是姜堰人的骄傲。它不仅包含了姜堰独具特色的美味,也展现了姜堰人的智慧,劳动人民付出的汗水。

家乡的美味4

  烙馍,也叫烙饼,是徐州三大面食之一,但在我们老家农村,它却比不得煎饼那样深入人心——餐餐必备,如果哪个嘴刁的男人娶了个手脚麻利的女人,才会隔三差五,惬意的享受烙馍的美味。

  说起来,烙馍在农村不能常登餐桌,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美味逊于煎饼,主要在于它的制作比起煎饼,相对繁琐:需要一个人擀坯子,一个人在鏊子上翻;而煎饼只要活好面糊子,把大鏊子支下,点上火一个人即可操作。

  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吃烙馍,一定得趁着农闲时候,母亲早早起来,先活上一大块面,放在一旁醒着,然后忙着在院子里支鏊子:寻上三块大小相仿砖头或石块,成等边三角形放好,把用铁或铝倒成的状如锅盖的鏊子支上去,鏊子的三个脚一定要支在砖头和石块上,如果感觉不稳当的,还需要再找一个瓦片垫上,而一旁的我们总是不用吩咐就会主动背上粪箕子,跑到家前或院后草垛上扯上满满一下子柴草,堆在鏊子前备烧火用。

  小时候,要想吃顿烙馍,母亲总要提前一天和东院的婶子或西院的大娘说好,请她们来帮忙,两个人说着笑着,手脚麻利不一会一摞香喷喷、热腾腾的烙馍就出炉了,一旁的我们一边享受着美食,一边期待着“嘎嘎”的诞生,母亲每次总会把最后一个面剂子,擀成小鸭子的形状,熥熟,我们雀跃着,迫不及待争抢着 “嘎嘎”, 由于太烫了,抢到手的人只好一边用嘴吹着,一边从左手倒腾到右手,一不小心,又落到了别人手上,一时间满院子充斥着我们的嬉闹声,这时候的母亲总是站在一边笑吟吟的看着我们。

  小时候我们姊妹四个对烙馍 “嘎嘎”的喜爱,毫不逊色于现在小侄子对美羊羊和喜羊羊的着迷,我不晓得烙馍“嘎嘎”是母亲的独创,还是老辈就留下的念想,小时候总是不解其意,现在想想一定是因为它状如小鸭嘎嘎叫,故而得名,在那个贫瘠的年代,我们没有电视,没有图书,更谈不上拥有精美的玩具,而一个充满着爱心的 “嘎嘎”给予我们童年的却是幸福的回忆。

  而我与烙馍,还曾有过一次记忆犹新的故事。

家乡的美味5

  我的家乡在六合,那里有古老的传说,壮观的名胜古迹。可是我最喜欢的是那里美味的食物,而且我就是一个“小吃货”。一想起那味道,立刻就“口水直流三千尺”。你听了我的介绍,肯定也会垂涎三尺。

  六合最有名的当然非活珠子了,每当妈妈买的时候,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想吃,有时还没有煮熟呐,我都已经忍不住流口水了。多亏了妈妈提醒,要不然连生的我都吃下去了。每当妈妈蒸煮的时候,闻着那香香的气味,我总是催妈妈:“快一点!快一点!”终于煮好了,可以开吃了。活珠子一定要趁热吃,不然就会有腥味了。

  吃活珠子的时候,要先选择大的那一头在桌子上轻轻敲出一个小洞,让里面的营养液慢慢流出来,这时候我喜欢直接用嘴吸。那味道简直鲜美极了,令人回味无穷。接着可以吃蛋黄了,这时候的蛋黄有点腻,但是吃起来却让人口齿留香。最后的蛋白非常的有嚼劲,但是胃不太好的就不要吃了。在六合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尝到这美味又营养的活珠子。

  六合除了这家喻户晓的活珠子,还有一种让我更加喜爱的风味小吃——锅贴。在别的地方吃的锅贴都是比较油腻腻的,而家乡的锅贴看似油腻但吃起来却是那么的清爽。这是因为他用的是自家小磨坊榨的菜籽油,这种油纯天然,没有其他的杂质。因此,用这种油做的锅贴有着金黄的外表,酥脆的口感。

  有着许多美味小吃的家乡,是我这个“小吃货”的天堂。我爱我的家乡,爱我家乡的美味。

家乡的美味6

  江南地区,风味小吃真是数不胜数,桂花糖芋头便是其中之一。

  桂花糖芋头已有千年的历史,久畅而不衰,古代大诗人王维曾有“香饭青蔬米,嘉蔬紫芋羹”之名言,足以证明它的魅力。

  桂花糖芋头的外观十分漂亮、诱人。汤汁呈酱红色,鲜亮诱泽,上面撒着米黄色的桂花瓣,汤汁里卧着的糖芋头,一个个又大又圆,好似一群白白胖胖的小娃娃,真是有趣极了!

  桂花糖芋头不仅“长得好看”,味道更是让人叫绝。轻轻咬上一口芋头,细腻酥软,红糖的甜味暖到你的心里。丹桂花香沁人心脾,色味宜人,忍不住让人把桂花瓣儿也一起吞掉。就连那汤汁也十分美味,甜中带香,香中拌甜,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中秋佳节,人们总要煮上一锅桂花糖芋头。邻里之间互相品尝桂花糖芋头,分享快乐,芋头象征着团团圆圆、平安幸福。

  桂花糖芋头不仅好吃,还有滋补身体的功效呢!它不仅益脾健胃,而且补中益气,是中老年人的最佳“营养品”,所以,千百年来,桂花糖芋头深受人们的喜爱不是没道理的!

家乡的美味7

  清明节到了,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做清明粿。清明粿的味道那简直是人间美味。这么好吃的东西是怎样做成的呢?

  趁着放假,我让奶奶教我做清明粿。奶奶告诉我先要准备好做清明馃馅料,馅料有笋、猪肉、豆腐、咸菜、大蒜等做成,这些材料全部要切成丁,放入足够的油炒熟待用。我最喜欢吃咸的,而且不要葱,奶奶特意给我另外准备好。然后,揉米粉,米粉一定要是糯米或晚米磨,在滚水中拌熟,再与揉制好的艾草拌匀,艾草必须是提早几天到田头山间区采摘来,精心挑选,煮熟,揉碎,和米粉班在一起反复揉压。

  奶奶把揉压好的粉团搓成一小团一小团的,然后,再搓成圆圆的,用专制的一种模子压一下,奶奶熟练地把它压成碗状,把馅放进“碗”里,捏拢,在边缘折成花卷状。一个清明馃就大功告成。将清明馃排列在洗净的圆桌子上。等所有的清明粿都做好时就可以放到垫着洗净湿润的白纱布的蒸笼上,宜用猛火隔水蒸。

  等到热气升空,清明馃的清香四溢时,即可开笼,这时需用电风扇进行快速给刚出笼的馃降温,如果你饿了就可以直接拿起来吃。那一个个清明粿翠绿油亮,色香味俱全。真得是人间一大美味,怎么样看了口水都快流一地了吧。

家乡的美味8

  每次去老家,我都要吃马蹄笋炖咸肉。不过这道菜选材太细,一年只有夏季才能品尝这人间美味。

  马蹄笋是笋族中的奇葩,别的笋要么在冬季出,要么在春季出,而它偏偏就在夏季出。它对环境要求极高,在冰箱里放一夜就老了。而咸肉必须是土猪肉,若是别的猪肉便会影响口感。汤汁得是山泉水,因为山泉有一种独特的气息。

  选材过后,需要高超的烹饪技术才能煮出这道菜的精华。先将水倒入锅中打成中火,热到水中有珍珠似的气泡,便可以将咸肉放入锅中,过了50余秒多锅中倒入碗中,这是为了煮出咸肉里那如金子般的油汁。接着将马蹄笋切成条状,放入砂锅,再将刚刚煮过的咸肉与水一同倒入砂锅,用大火熬炖2小时,在这2小时里可不能闲着,你要每半个小时加一次水的哟。

  2小时过后,便可见佳肴出锅喽。汤汁从原来的的透明到了现在的乳白色,马蹄笋从原来硬得如同石头到现在脆得如同藕条。再加上咸肉那金灿灿的油汁,就像白玉配上了金子,一看就让人垂涎三尺!

  用筷子夹起一块笋往嘴里一放,啊!水的甘甜先流入了舌尖,笋的鲜味也紧跟其后,在舌尖跳起了芭蕾舞,而咸肉的滋味却在咽下去许久才在舌尖上爆了开来,第一次吃的人还以为是错觉呢。

  这就是我家的马蹄笋炖咸肉,你吃了一碗绝对还要再来一碗。

家乡的美味9

  我的家乡在浙江温州,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还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特产小吃。比如说有:瓯柑、杨梅、瓯绣、瓯塑。。。。。。

  瓯柑是浙江温州的最著名的特产。风味独特,初食时有微苦,肉质柔软多汁,清甜可口。浙江温州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的美谈。瓯柑历史悠久,距今至少有一千多年。主要集中瓯海的梧田、三??一带。

  宋元明清时被朝廷列为贡品。并有“有林皆桔树,无水不荷花”的诗句。

  瓯柑经久不衰,不断发展。至今,已名传全球,远销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在国际市场享有较大名誉。

  这就是我们的故乡——浙江温州,美丽的浙江温州!

家乡的美味10

  家乡的食品在我心里可以说是最美味的,可以与任何的山珍海味相比,因此每当我一有空闲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那些让我特别回味的食物,特别是那些小吃,更是让我回味无穷,一想起就流口水。

  家乡的小吃虽然在深圳这边也可以买到,但却没有家乡的那味道,也没老家的正宗,更没有家乡的好吃,因此,我特别怀念家乡的小吃。

  我最爱的小吃是牛排,那种味道真的好怀念,好怀念,多么希望可以立马吃上好几个啊!我还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时。每次,我坐车去那个地方的时候,首先,一到那儿,我就会先去买一个牛排来吃,然后再去逛街。

  自从来到这边以后,我就很少吃了,也许是因为这边没有的缘故吧,这更是让我想念那牛排,每当我想起那牛排时,我总是会很想回老家,想要立马吃到,可那也只是想想,毕竟老家和这儿隔了很远。

  去年,我过春节回老家,在路上的时候我就一直想着那牛排,终于,我们到老家了。我迫不及待的跳下车,就马上跑着去买了一个牛排。可是,牛排不是直接吃的,而是要炸一下才可以,于是我就站在那里等,在等的时候,我看见那老板用夹子很利索的夹了一个牛排慢慢的把牛排放进了那油锅里,.com顺便也盖上了盖子,不一会那牛排被拿出来了,牛排的颜色也变了,从浅浅的红色变成了有点金黄色,加上一些调料,简直美味极了。那老板给了我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那味道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总之就是很美味,很美味。

  吃过牛排后,我又去吃了几样,那味道也很不错,只是我感觉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好吃了,不过也还不错了。

  家乡小吃的味道之所以那么迷人,令人回味无穷。那不仅仅只是因为食物味道的好,主要是因为那个地方是你从小生活的地方,那些食物也正是因为有了想念所以才会觉得它是那么的令人回味。

【家乡的美味】相关文章:

家乡美味作文15篇09-29

美味的食物09-14

美味的西瓜09-10

美味的西瓜09-09

美味的土豆04-29

美味的大闸蟹07-13

美味的杨桃作文07-26

美味的蛋炒饭05-23

美味的炸鸡柳07-13

美味的寿司作文05-08

家乡的美景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