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学习旅途中的优秀“导游”

2017-07-02 教育随笔

做一名学习旅途中的优秀“导游”

方下中学  苏国英

那天,看了我的同事发的一篇教育博客,写的是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像导游一样。无独有偶,不久后,我在浏览网页时,又看到了这样一则报道:如果问老师像什么,估计大半的人第一时间应该会想到“园丁”,但是宁波一位就读于六年级的女生瑶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导游”。这篇名为《园丁与导游》的作文在微博上得到了众人的掌声。“我希望老师像导游,带领我们去游览各种美好的风景,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9月10日教师节当天,瑶瑶的班主任王老师在其微博“我们1班”里贴出了这篇作文,短短几日内就有4万多次转发和高达1万多条评论……

对于学生的类似观点,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一线教师,我非常认同。

记得有一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与其他几家要好的朋友一起拼车去临沂旅游。当时旅游的目的,除了赏景怡情,更多的是想让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能从课本中走出来,再更好地走进课本中去。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了较全面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我们特地聘请了一位莱芜本地的全陪导游,并由她牵头联络了一位接地导游。

说实在话,那位全陪导游的表现并不是很好。一方面她的普通话说得不是很标准,另一方面这个年轻的女孩,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说话好重复,给人一种絮叨啰嗦之感。但好在,这位女孩很会活跃气氛,自己又说又唱,也热情邀请我们这个大集体中的成员表演节目,一路上倒也欢快热闹。到了临沂之后,上来一位当地的导游。这位导游看起来要比那位全陪导游老练得多,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说话言简意赅,吐字清晰,一个个与景点有关的故事,在导游的介绍和与我们的互动中,使我们对这个城市的'印象渐渐深刻起来。

真正让我有所触动的是我们遇到的第三位导游。

这位导游,是我们在参观银雀山博物馆时临时请到的。银雀山博物馆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和《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等先秦古籍均是从这里出土,为了让孩子们扩充一些历史知识,我们选择了这一景点。这位景点讲解员不仅衣着得体、仪态优雅,而且面带微笑,让人顿生好感。她在对博物馆的基本情况进行讲解时,声音抑扬顿挫,表达清晰流畅,感情自然饱满,语速快慢相宜,音量适中悦耳,在她的娓娓道来中,我们对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布局、考古发掘、荣誉等方面都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

这几位导游的表现让我感受颇深。其实,细想一下,学习又何尝不是一场旅行呢?在传授知识时,教师需要“讲“,而在介绍行程与景点时,导游也需要“讲”,基于此,教师与导游的职业特点是不是也有相通之处呢?从前置复习,到探求新知,从释疑解惑到诊断反馈,在这场头脑和思维的旅行中,需要我们教师作为引导者,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佳境,把他们领向知识的一个又一个高峰。而在这场旅行中,如果我们能像那些优秀的导游那样,通过与我们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清晰、生动、愉悦的互动,定会让所获的知识入耳,所学的方法入心,继而顺利获得素质的养成与能力的提升。

为了使自己能具备像优秀导游那样良好的气质与涵养,我加强了学习、阅读、思考与修炼,以期不断丰富自己学识的活水,塑造自己教育的精彩。同时,我把“导游”的特色应用在了课堂之中。比如,以前我说话语速较快,也只是用理性干涩的语言来表达,语言里缺乏一些感情色彩和生动的元素,现在,我会用饱满的热情与充沛的激情来解读,语气也注意了抑扬顿挫,当语言有了吸引力,课堂也必然有了魅力。再者,过去我上课时,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纪律保障,我总会声色俱厉、威严有余,虽然能在表面上管住学生,却在无形之中拉开了我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这门学科的距离。如今,我会面带微笑,眼神中饱含着鼓励欣赏,与同学们真诚地探讨和交流,你会感叹,学生参与的热情竟是如此高涨,学习的欲望竟是如此强烈,你与学生的关系也是如此默契融洽。另外,我学会了收放自如,当把学生领入一方知识的乐园、新鲜的领域,就可以让他们自由欣赏、惬意收获。自主活动之后,还要把他们的思维聚在一起,经过启迪碰撞,达到共享共进。

其实,学习本不应该是严肃、刻板、枯燥、乏味的,应该是生动、形象、积极、快乐的。或许,当你像一位优秀导游那样,悉心打磨自己的课堂,用心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一定能把自己的教学引入一番“柳暗花明”的美好境地。


【做一名学习旅途中的优秀“导游”】相关文章:

剑门关途中导游词03-09

做一名行者06-02

峨眉乐山途中导游词07-09

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演讲稿03-22

四川途中导游词03-09

做一名美德少年作文07-27

我想当一名做家05-13

在长城做导游的10-28

四川途中讲解导游词03-09

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阅读名著 有弹性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