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故乡作文

2021-06-09 故乡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舌尖上的故乡作文(通用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舌尖上的故乡作文 篇1

  我的故乡——东北吉林,一个寒冷的地方,一个我熟悉的地方,一个我喜欢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我的怀念,这里都是熟悉的味道,小鸡炖蘑菇、白肉血肠,不过对我来说,学校附近的烤冷面是我我最怀念的味道。

  烤冷面是一种有意思的食物,叫面,但其实更像是饼,近几年才出现。在长春街头,常常能看到围着白围裙的师傅推着小三轮车在街上慢行。车上牌匾红底黄字——烤冷面,再加上一句“韩国正宗”。大家不要被蒙蔽,其实据业内人士考证,烤冷面这东西,韩国没有,朝鲜亦无,只有长春才有。

  三四年以前,这东西还只出现在红旗街一带,不出三年,竟已风靡长春——尤其是在各中学门口。每天放学,就有学生“呼啦”一下围到烤冷面车旁。接着,便是一阵乱哄哄的叫喊:“来份四块的,”“我要五块,”“我那份多加一块鱼排”……

  烤冷面师傅手忙脚乱如一只八爪章鱼:往热铁板上浇点油,揭一片冷面放上,再打个鸡蛋,说时迟那时快,手中锅铲一伸一撤,鸡蛋“刷”的一声翻到冷面下边,散出一股浓浓的煎鸡蛋香。最后再加上香肠或鱼排,天女散花般撒上调料,再放上一把香菜。用锅铲卷上一卷,剁作八块,往塑料碗里一装——齐活。吃在口中,光是冷面的筋道加上调料的浓香就足以让人不能自已……

  初三有段时间,晚自习结束得晚,常饿得头昏眼花,于是我就伙同几个同是饕客的朋友,趁低年级小朋友放学时混出校门,买上一小碗烤冷面,回教室慢慢享用。记得有一天,我不知怎么的,貌似饿疯了,竟掏出30元巨款,全买了烤冷面。卖面师傅愕然10秒,然后埋头烤面。不一会,我拎着一塑料袋的烤冷面,在旁人诧异的目光中走回学校。

  那天剩下的课上,一觑得老师讲课忘情之时,我便偷吃上两口烤冷面,霎时心满意足。

  舌尖上的故乡,烤冷面的味道。

  舌尖上的故乡作文 篇2

  我的故乡依山傍海,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几场春雨过后,田野里、青山间茂盛的竹林里就冒出一个个尖脑袋,这就是笋。这时的笋又嫩又便宜,是家家户户的菜桌上都有的家常菜。故乡上空漂浮着各种各样笋的味儿:笋烧肉肥而不腻;油焖笋又嫩又鲜;咸菜烤笋则十分清爽。吃不完的笋,也会做成成各种美食,或是罐头,或是笋干,又或全身是盐的羊尾笋。炎炎夏日,当人们没胃口时,取出几根羊尾笋,用温水泡上几回,直到去掉咸味,撕成丝,加上糖,味精、香油、就成了一道特别爽口的菜,使人一下子有了胃口。

  七、八月份,漫山遍野的水蜜桃成熟了,那清香如同云雾一般,绕着每一户人家。骄阳似火的夏天,吃上一个水蜜桃,浑身充满了力气。瞧!那没了牙的老奶奶专挑熟透了的水蜜桃吃,那皮往上一扯,就全剥掉了。老奶奶一边吮吸,汁水一边顺着手不停地滴下来。看着她甜甜的笑容,一定甜到心里了吧。而年轻人喜欢吃硬硬的水蜜桃,咬一口,又脆又香,爽!

  一到秋天,云淡日丽,田里的芋艿头成熟了。它一身长毛,黑不溜秋,但拔掉长毛,洗干净,烧熟了,可口美味。芋艿子炖排骨是一道菜,用小火慢慢炖,炖熟了,撒一把葱花,香气袭人。喝上一口汤,真鲜!芋艿子吃起来糯糯的、软软的、滑滑的,好吃极了,难怪俗语会说,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

  故乡的美食不止这些,真是写也写不完,说也说不尽。当我们的舌尖时不时翻涌出那种熟悉的味道,我们就知道——家,一直在那里。

  舌尖上的故乡作文 篇3

  前阵子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播出,使我不禁启开记忆,忆起百里之外“舌尖上的故乡”。

  我的故乡湖北黄陂,古代称之为黄国,据说是花木兰将军的故乡。很普通的小村落,阡陌纵横,河汊相连,溢满江南水乡的宛然与灵动。这里的水,除了满足日常生活、浇灌庄稼外,还赐予了人们许多水乡特有的美食。

  野蔾蒿,便是其中一种。蔾蒿临水而居,耐阴喜湿。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它们见风便长。远远望去暗红茎杆,一丛一丛生意盎然。

  蔾蒿打回来后,一般不能马上食用,要堆在墙角边沤上几天,每日洒上几遍水,约摸三五天光景,便长出白中带绿的`嫩梢。去黄叶老梗,留翠杆新芽,掐成寸长洗净,再割上一些半透明腊肉切成丝,爆炒三五分钟起锅。

  盘中蔾蒿略带几分苦辛的清香,托着腊肉积淀了一个冬天的醇香,让每个故乡人都会为之倾倒。可惜的是,随着周遭环境的变迁,如今野蔾蒿也越来越难找了。去年清明,小姨带表妹从城里来踏青,闲暇之余,三天时间竟挖来满满一大袋,大喜,不仅饱了口福,更是一解我的相思之苦。

  菱角是故乡人再也熟悉不过的,生命力极强,几乎都是野生的。每到初夏,它们便会如约从水中发出来,那一根根源于肥沃淤泥之中的细长主根,便会如约托举起一个个菱叶盘子浮出水面,挤在一起,开出一朵朵小白花,衬着一塘一河的青绿,构成了家乡特有的旖旎。

  常见人们站在岸边,将两根长长的竹篙伸入水中,轻搅菱角根茎,再贴着水面将它们拖拽上来。在锅中加姜蒜翻炒两三分钟出锅,吃起来也是清新得很,是家乡人夏天喜爱的下酒菜。

  与菱角梗同生于水里的还有藕肠子,其实就是尚未长成的莲藕,因它前头有个像毛笔头的鼓包,我们老家一带都叫它藕簪。得到它一来你要会水,还要不怕冷;二来有时还得付出被长着硬刺的荷梗划伤的代价,更重要的是掏出一截藕肠子,实际上就会失掉一条藕,这是大人们最不愿看到的。

  初夏午后,水还有些凉,我们几个便趁着大人们困觉,或去地里干活的当口,偷偷下到荷塘里,各自觅到一枚才露尖尖角的小荷,顺着荷梗一个猛子扎下去,一条白嫩细长的藕肠子便会从水底淤泥中抽出来,把它在水里摆两下,算是洗过了,便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那满嘴略带水腥泥味的清脆嫩香,真叫一个爽啊……

  我离开了家乡,三年前,我在省城武汉买了房子。居市区之中,高楼林立,但缺了许多家乡山村的灵气。每每静下来,思绪总不由自主地回到百里之外的故乡,那水、那田、那人……这些渐从我生活中逝去的家乡小菜啊,没有了你们,家乡的讯息又有谁人告知?我这游子与故乡之间靠谁来维系?我那浓浓的乡愁又该诉与谁听?

  舌尖上的故乡作文 篇4

  故乡,一个多么温暖的词;故乡,一个多么伟大的词。是故乡,让我吮吸着她的乳汁茁壮成长。

  我的故乡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上。

  故乡的味道——绵密、松脆。

  清晨,香甜的南瓜气息钻进了我的鼻子,让我从睡梦中惊醒,急急地披上一件外套,来不及洗漱就冲到了小院里。只见奶奶正在切南瓜。瞧,那南瓜黄澄澄,金灿灿的,条纹一条条的,十分清晰,看着就想让人咬上一口。奶奶将南瓜放到蒸笼上蒸熟,刮了一下我的鼻子,笑眯眯地对我说:“小馋猫!”奶奶的笑容荡漾开来,皱纹跳到了脸颊,眼睛眯成了一条细小的缝,和蔼可亲,南瓜熟了,奶奶将热气腾腾的南瓜放到木板上,用刀背把南瓜打成泥儿,紧接着又把南瓜泥放入正在煮着的糯米粥内,放上几颗早已晒干的大红枣,大功告成!

  正当我眼睛死死地盯着冒着热气的南瓜粥时,奶奶把我带到院子里摘起了倭瓜花。倭瓜花上身呈绿色,一瓣瓣紧紧地包裹着,下身是一朵金灿灿的黄色小花,小花上沾着一颗颗“晨露”,照映着附近的一切。奶奶先在碗里打了两个鸡蛋,搅拌均匀后,把倭瓜花放在里面蘸了蘸,又让它在面粉堆里“转个圈儿,打个滚儿”,紧接着,再放入温热的油锅内炸至两面金黄。看着盘内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油炸倭瓜花,我不禁两眼发光,拼命吞咽着口水,真是让我垂涎三尺啊!这时,南瓜粥也煮好了,打开锅盖,香喷喷的味道扑面而来。

  我拿起勺子盛了一小勺粥吹了吹就将它送入嘴巴。哇,软糯的米饭配着香甜的南瓜泥儿和一点儿甜汤,如此美味驻足在口腔内,将细腻的味道分布到了各个味蕾。再夹一个油炸倭瓜花,咬上一口,嫩滑的蛋液包裹着油炸倭瓜花,酥脆的面皮松松脆脆。倭瓜花的美味也急切地冲进了口腔,邀请着成千上万个味蕾,在舌尖上跳起了“华尔兹”,真是香嫩爽口啊。

  奶奶的一举一动令我如今都还记忆犹新,奶奶做的每一道菜,都成为了我儿时的美味。舌尖上的故乡,要用心品味。

  舌尖上的故乡作文 篇5

  每一个地方都有让人难以忘怀的东西,有些是风景,有些是让人垂涎三尺的味道。

  我的故乡——鹤山,是远近闻名的侨乡,也是咏春拳的发源地,也是许多美食的发源地。如果你在鹤山的市场看到有一群人在一个店铺前围着,不要觉得奇怪,这时你只要深吸一口气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烧肉味,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上南烧肉”

  每当我回到故乡,就总是能吃到爷爷烧的上南烧肉,它的美味让我念念不忘。

  1965年,上南烧肉诞生于雅瑶上南云蓼墟,故又名云蓼烧肉。它以皮脆肉爽、色香味俱全而赢得众多顾客的青睐。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清明、端午、重阳等节日,烧肉店一开门就被抢购一空,连广州、佛山也有不少人订购,还有许多港澳同胞在回乡归程时带回去赠给亲友。

  上南烧肉能有此盛名主要源于它别致的做法:首先要将调味的五香粉、糖、盐等味料均匀擦抹在猪肉上,然后腌制半小时左右,再在猪肉身上扎小洞,这是为了味料均匀分布于皮下的深浅部位;接着将猪肉吊在用柴烧红的焗炉上,在70°C的环境下烤90分钟后取出,着样美味的上南烧肉就此烧制完成。

  每次回到故乡爷爷都会制作出美味的上南烧肉让我大饱口服。一大早,爷爷就去购买上好的食材,开始精心制作上南烧肉。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我就早早地等候在餐桌旁,爷爷端出烧好的上南烧肉,我迫不及待搛起一块,一口咬下去,烤得金黄的表皮焦香脆口,伴随着一声脆响,冒着油光的烧肉皮应声而断,“滋”的一声,满嘴都是油香!

  爷爷看着我吃上南烧肉的开心样子,就满脸笑呵呵地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吃着美味的上南烧肉,看着爷爷的笑容,我的心里就暖暖的。爷爷的爱,就如这上南烧肉一般,美好而令人难忘,幸福地滋养着我的身与心。

  在家乡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如今,每次我吃到烧肉都会想起我的家乡,想起上南烧肉,想起爷爷慈祥的微笑和满满的爱。

  舌尖上的故乡作文 篇6

  作为一名资深吃货不吃遍大江南北还真对不起,这个称号。

  北京的涮羊肉,内蒙的烤全羊,东北的老鸭汤,江南的竹筒饭,哪样没进过我的嘴巴?但是不同的地域就要吃不同的美食,原汁原味的本地特色才是最浓厚。

  有一次去北京旅游恰逢碰到当地的美食节。一时心血来潮进了一家火锅店,吃时感觉味道不怎么好,一下就知道是用什么辣椒粉和香料勾兑出来的,使我又不得不想起了家乡的火锅,这味道比起那可就差远喽!

  记得20xx年重庆曾办过一个火锅节,硕大的一个火锅足足围绕了一个广场,锅里的汁水沸腾着,咕噜咕噜地向上冒着泡。游客们一人一双筷子,一个碗,想吃就可以随时从锅里捞出一块,香辣弥漫。外地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这才是真正的火锅嘛!

  在我的家乡四川独特的地形造就了这里独特的饮食——辣。在家乡,想要吃一顿火锅,可不是随随便便又火锅粉就做得出来。提前一个小时就要开始熬制,小时候我就在旁边看着母亲娴熟地从坛子里捞出几粒泡的鲜红的红辣椒。我就会问:妈妈,这来干什么呀?母亲会看着我笑着说:咱们是四川人,就要吃得辣!母亲很美,身材高挑,大眼睛,头发微卷,这可是四川土生土长的辣妹子。然后我就会往早已烧热的油锅中丢下几个干海椒,几搓姜蒜。刷地一声,香料在锅里爆开了,香气四溢。我不由得上前了几步,却又呛得不停。一会儿,待佐料味道全部出来以后,母亲便掺入煨炖的高汤和几枚泡辣椒,开始炖。

  刚开始小火慢熬时,香气就已经溢出来了。甜甜的猪骨和着火辣的泡椒,也真令人期待着火锅的味道!

  在急不可待了一个小时之后,可以开饭了。细心的母亲在火锅面上的那层油上丢进几片嫩绿的香菜或是几枚雕好的精致萝卜花,给火锅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往沸腾的锅中丢弃牛肚,鸭肠,鸡翅,火锅上咕噜冒几个泡,往往就熟了。用筷子夹出来,上面都裹着晶晶亮的红油,滋滋的冒着热气,再蘸水碟中一沾,又沾上几粒花生碎,放入口中,舌尖一阵颤栗,也许是被辣的,也许是触到了母亲的辛苦,也许是尝到了故乡的人情味儿

  舌尖上的故乡作文 篇7

  每个地方总有那么几种引人食指大动的美食。我的老家也不例外,老家的糍粑是让我不能忘怀的物事之一。

  我总是在清明时节回老家,也只有在那几天尝得上这一点心。到达姑姑家时大多已是下午,这时吃中饭太晚,吃晚饭而又太早。此刻,姑姑便端出一碗糍粑来。白嫩嫩的糍粑配着青绿的菜叶,朴素的颜色正如乡间的景色,在雨后未干的小路上,一旁是高山白云,一旁是菜地田野。好不畅快!再咬上一口,坐车的疲惫一扫而空,只余嘴里软嫩的糯米味儿和那清淸的菜叶香,一碗下肚,心旷神怡,令人充满了干劲。

  老家是山清水秀的,有山有水有牛羊,我想大概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美丽的景色才诞生了这么好吃的糍粑吧。

  时而我在河边散步时,常带着一块用叶子包着的糍粑,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吃。挑一个干净的大石头坐上去,双手捏着糍粑,看着这片美景:河水哗哗地流淌,浪花像是马匹,英勇地朝着小礁石撞去,溅开来的水花,如白花花的米粒又没入河中流走了。附近的小山也添了不少乐趣,绿油油的树叶摇曳着,叫人不时看到那些叽喳的鸟儿们,它们不知在谈论些什么,没准是为了我手上的食物呢。身后的林荫成了极佳的疪护所,量太阳再猛也射不过来,附近还有一块花田,淡淡的花香衬着浓浓的米香,让我狠狠地咬了一口手中的糍粑,食欲倍增。

  回屋后,跑到厨房里,有几个大瓦罐,不用想,里面全都是白嫩嫩的糍粑,为了防止长霉,都用清水泡着哩。

  糍粑不似别的小吃,只有单一的做法,它可谓是花样百出,百搭美食,或煎或炒或煮,或甜或咸或淡,都别有一番风味,更别说加了馅的了,就如老家的青山绿水,虽说本质不变,但每一点每一处都各有风味。

  我曾见过姑姑做糍粑的片段,是包馅的那种,把一盆盆的馅料拌好,有芝麻的,有豆沙的,有肉的,用勺挖到一个个面饼里再包上,个个都做得十分讨喜,姑姑脸上的表情是严肃认真的,仿佛她做的不是隨处可见的糍粑,而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实际上也是易碎的艺术品。这可是我们中国传统民俗的一部分,是民族荟萃上不可忽视的珍品。

  这一个个糍粑,一清二白,朴实无华,不正如老家人一贯的性子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山清水秀人心齐的地方,连糍粑也是十分的细腻美好. 这就是我老家———湘西的糍粑,在我脑海里刻下深刻印记的老家的糍粑!

【关于舌尖上的故乡作文(通用7篇)】相关文章:

1.舌尖上的故乡作文

2.舌尖上的故乡作文(通用5篇)

3.舌尖上的故乡优秀作文(通用10篇)

4.舌尖上的故乡作文5篇

5.舌尖上的故乡作文(5篇)

6.舌尖上的故乡作文4篇

7.关于舌尖上的春节作文

8.关于舌尖上的童年作文

上一篇:故乡的年味儿作文 下一篇:青龙坡上望故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