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潮阅读答案:大海

2021-07-02 阅读答案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听潮阅读答案:大海,欢迎大家分享。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 )

  A.住宿sù 辟开pì 呐喊nà 泼溅pō

  B.相当xiāng 眼睑liǎn 宽廓kuò 欣幸xīn

  C.露台lù 朝雾zhāo 血腥xīng 铙钹náo

  D.懒腰lǎn 鳞甲lín 奏鸣zòu 鸟屿yǔ

  3.选字填空。

  (幽悠)___静的寺院 (朦蒙)___眬欲睡

  海的神(秘密)___ 情人(蜜密)___语

  海水(汹凶)___涌 岩石的(壁璧)___垒

  4.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A.我喜欢海溺爱着海。(溺爱:过分的喜爱。)

  B.大小的鸟拥抱着,偎依着,也是静静地恍惚入梦乡。(恍惚:神志不清迷迷糊糊。)

  C.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战栗:颤抖,形容因害怕而发的样子。)

  D.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底吐着气。(汩汩:水流动的声音。)

  5.选词填空: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___着呵欠,___着懒腰,___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___着,用手___着,用牙___着。

  (擦伸 打 抹 踏 踢 推 拍 咬 啃)

  语言表达训练

  6.为什么要以“听潮”为题,而不以“看潮”为题?

  7.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鲁彦的笔下,无论是海睡还是海醒、海怒,都充满了美的色彩,这字里行间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作者抓住潮落时什么特点,从哪些角度描写大海的温柔的?

  9.涨潮的大海有什么特点?与落潮时相比较,听到的潮声和看到的海面有什么变化?

  10.文章开始住下来时说“尽够欣幸了”,全文又以这句话收尾,两处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1-13题。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起,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11.上面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下面词语在文中描绘声音由弱到强的一项是( )

  A.喘气--啼哭--愤怒--奏鸣

  B.汩汩--嗥叫--咆哮--千军万马--混战

  C.吐气--呐喊--袭击--击碎

  D.用劲--猛烈--声音大--音响大

  13.作者写这四段文字的目的是( )

  A.揭示大海凶猛和变化无常的性格。

  B.强调平时观察事物要细致,写起来才形象,生动。

  C.为了衬托下文写大海退潮时的平静温柔。

  D.赞美大海雄壮的美和伟大的力量。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4-16题。

  作画

  冯骥才

  今日早起,神清目朗,心中明亮,绝无一丝冗杂,惟有晨光中小鸟的影子在桌案上轻灵而无声地跳动,于是生出画画的心情。这便将案头的青花笔洗换上清水,取两只宋人白釉小盏,每盏放入姜思序堂特制的轻胶色料十余片,一为花青,一为赭石,使温水浸泡;色沉水底,渐显色泽。跟着,铺展六尺白宣于画案上,以两段实心古竹为镇尺,压住两端。纸是老纸,细润如绸,白晃晃如蒙罩一片月光,只待我来纵情挥洒。

  此刻,一边开砚磨墨,一边放一支老柴的钢琴曲。不觉之间,墨的幽香便与略带伤感的乐声融为一体。牵我情思,迷我心魂。恍恍忽忽,一座大山横在面前。这山极是雄美,却又令人绝望。它峰高千丈,不见其顶,巅头全都插入云端。而山体皆陡壁,直上直下,石面光滑,寸草不生,这样的大山谁能登临?连苍鹰也无法飞越!可它不正是我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吗?

  这时,我忽然看见极高极高的绝壁上,竟有一株松树。因远而小,小却精神。躯干挺直,有如钢枪铁杵,钉在坚石之上;枝叶横伸,宛似张臂开怀,立于烟云之中。这兀自一株孤松,怎么能在如此绝境中安身立命,又这般从容?这绝壁上的孤松不是在傲视我,挑战我,呼唤我吗?

  不觉间,画兴如风而至,散锋大笔,连墨带水,夹裹着花青赭石,一并奔突纸上。立扫数笔,万山峥嵘;横抹一片,云烟弥漫。行笔用墨之时,将心中对大山的崇仰与敬畏全都倾注其中。没有着意的刻画与经营,也没有片刻的迟疑与停顿,只有抖动笔杆碰撞笔洗与色盏的叮叮当当之声。这是画人独有的音乐。随同这音乐不期而至的是神来之笔和满纸的灵气。待到大山写成,便在危崖绝壁处,以狼毫焦墨去画一株松树——这正是动笔之前的幻境中出现的那棵孤松。于是,将无尽的苍劲的意味运至笔端,以抒写其孤傲不群之态,张扬其大勇和无畏之姿。画完撂笔一看,哪有什么松树,分明一个人站在半山之上,头顶云雾,下临深谷。于是我满心涌动的豪气,俱在画中了。这样的作画不比写一篇文章更加痛快淋漓?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时会停了写作的笔,画起画来。是消遣吗?休闲吗?自娱吗?

  我笑而不答,然我心自知。

  (选自《中华散文》2006年第2期)

  14.本文描叙了作者作画的全过程,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请按照文脉,划分出层次,并概括大意。

  15.第2段“可它不正是我要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吗”中,“那种高山”是指哪种高山?

  16.结尾写道:“我笑而不答,然我心自知。”请问:作者为什么“笑而不答”?“我心自知”,自知什么?

  参考答案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B

  解析:“眼睑”中的“睑”应读作“jiǎn”。

  3.幽 蒙 秘 蜜 汹 壁

  4.B

  解析:“恍惚”在这里是“仿佛、好像”的意思。

  5.打 伸 抹 踢 推 咬

  语言表达训练

  6.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通篇大部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故而日:“听潮。”

  7.作者认为海潮无论是凶猛的来时,还是平静的去时,都是“一样的美”。这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对战斗的渴望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追求进步思想境界的具体体现。

  8.抓住潮落时平静的特点,连用“静寂”、“平静”、“幽静”、“平静”、“静静”等词语,从听觉、幻觉、视觉等角度来描写大海温柔的。

  9.特点:凶猛。变化:由落潮而涨潮,由涨潮而高潮,作者一直把它当个巨人去写。说海睡了,海醒了,海怒了,赋予大海以人的灵性、姿态和动作,把它雄浑的气势,刚烈的性格揭示得淋漓尽致。

  10.不一样。前面因住房位置好,朝晚可以领略海景,所以“尽够欣幸了”。结尾表达听了“伟大乐章”后的满足心情。

  课内同步阅读

  11.C

  12.B

  13.D

  课外拓展阅读

  14.全文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层次。第1自然段写作画前的心情和准备工作;第2、3自然两段写构思想象的情境;第4自然段写挥毫作画过程及效果;末尾两段暗示了作画的目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归纳要点的能力。

  15.作者执意要攀登的“那种高山”,显然喻指艺术上的高峰。是作者在文学和绘画艺术领域所要达到的一个高度。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1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笑而不答”,是对别人问他作画为了“消遣”“休闲”“自娱”的否定。“我心自知”是在暗示作画的真正目的。作者以手中之笔,写胸中之意。画中之境,寄寓了作者高蹈自立,孤傲不群的精神品质及其坚韧执着,勇攀高峰的艺术追求。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理解文中句子的隐性含义揭示文章主旨的能力。本回答专业性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甄善继认证。

【听潮阅读答案:大海】相关文章:

1.《听潮》阅读答案

2.海宁不雅潮阅读答案

3.《钱塘潮》阅读答案

4.大海阅读答案

5.《听山》阅读答案

6.听的阅读答案

7.听雪阅读答案

8.大海阅读及答案

上一篇:义犬冢阅读题及其答案 下一篇:程门立雪阅读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