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作文

2021-05-30 音乐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作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音乐作文 篇1

  星期六晚上,我们去梅龙湖畔散步。这时正是7时整,音乐喷泉开始播放。

  首先是大喷泉上场。“冲天水柱”犹如一根大柱子,顶天立地。“曼妙舞姿”犹如一群衣冠楚楚的少女,跳着“换位舞”。这时,音乐也不像“冲天水柱”里那么激烈高昂了,而是变得柔和优美。“双扇电影”、“火苗”、“花朵”……也逐一上场,音乐声也变幻莫测。

  然后轮到了涓涓细流。开始,每束水柱都向四周绽放,犹如一片花海,站在它的旁边,就好像下雨了似的,故名“雨花”。接着形成一定的弧度,时大时小。突然,它变了,它左右两旁的小洞中喷出了粗而有力的,还带着灯光的高压水柱,站在它右边的我倾刻间被淋成了一只“落汤鸡”。然后,高压水柱的连续喷射变得断断续续,突然,涓涓细流的灯光闪了闪,音乐也从之前的柔和变成了一声重音,就结束了这场音乐盛典。

  梅龙湖的音乐喷泉盛典真好看,我下次还要再来看!

音乐作文 篇2

  长大后,发觉自己疯狂地爱上了那种古典音乐。没有歌词,只有旋律。清晨、午后、傍晚、夜晚、午夜……行云流水般飘渺。

  乍一听,没什么特别;第二遍,有一种想说却欲言又止的感觉。那种感觉很清澈,很纯真,就像那古典音乐一样。远离了凡尘,上了天堂,好远,却很舒服……

  流泪时,我爱听那种音乐,心如止水。塞着耳机,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不厌其烦。我听七弦琴,听笛子,听琵琶,听二胡,听箫……由于喜欢,便更加热衷于欣赏。渐渐地睡着,一觉醒来,关掉MP3,阳光般的心情又回来了。

  不知何时起,我爱把古典音乐和古典时代的仕女联系在一起。那些女子,一个个身着长袍,行走江湖。无聊时,掏出乐器,奏上一曲。飞泻的长发随风飘扬,宽大的衣袖随着音符起起落落,白皙修长的手指在琴上弹跳……我发觉那种意境好美。没人打扰,拥有自己的世界,自己和音乐的世界。

  如今,爱天马行空般幻想的我总在思考着弹每种乐器最合适的时间。

  七弦琴,大概是在清晨吧!

  空无一人的亭子里,不知何时坐着一个如水的女子。清澈的双眸洞察着每一个细节。一袭白色长袍,眉心点着桃花印记,手指上带着精致的戒指,,面前摆着一架七弦琴。手一起,一落,音符便飘了出来,串成一首没有歌词的古典音乐……起雾了,女子的身影若隐若现,随着音乐时缓时急,时低时高。她很投入,闭上双眸,静静地独自享受这诗一般的美好境界。

  一曲终了,雾散了,小亭空了……

  笛子,午后慢慢欣赏。

  手持短笛,漫漫长路,在那女子脚下显得那么幽雅。她漫步至竹林,忧郁的眼神望着清脆的竹叶,一切都是如此云淡风轻。女子的浅绿色长袍与竹叶交相辉映。她慢慢将手中的笛靠近嘴边,一呼一吸之间,笛声跃起,空灵的竹林中弥漫着泥土的香味。女子会轻功,双脚轻轻一点,从这边的竹子飞至那边的竹子上。偶尔会有一两声鸟叫,与这笛声一样,很和谐,很清脆,很空灵。

  女子的身影渐渐远去,笛声也一样……

  琵琶,应该在傍晚。

  江边,晚霞似火,满江红,身着红色长袍的女子,手持琵琶,头上插着简单的火红的发簪,耳垂上坠着红色的耳环。忽然,她慢慢抬起左手,按压着光滑的琴弦,右手则欢快的拨弦。琵琶的声音总会令人联想到江水,滴滴嗒嗒的,行云流水般,好听。和着江水,更有说不出的滋味。晚风吹,发丝随着音乐飘扬着。及地的发梢偶尔会沾上几滴清澈圣洁的江水,就像这古典音乐一样,透明、清醇。

  最后的一个拨弦,女子的身影嘎然消失。

  二胡,在夜晚静静聆听。

  月光如水,倾泻在小泉上,伴着轻轻悄悄的流水声,波光粼粼。那女子端坐于石头上,左手持琴杆,右手拉琴弓。一袭华丽的蓝色长袍被月光照得如此神秘莫测,扑朔迷离。手腕上的刺青十分灰暗,即使不用袖角遮住也不显眼。左手一按弦,右手缓缓地出弓。奏出一曲流传千古的《二泉映月》,旋律如水声,流光溢彩,一气呵成。低音深沉古老,高音明亮欢快……

  终结,依旧优美。

  箫,月黑风高的午夜神曲。

  没有一丝月光,没有一颗星辰。黑qq的午夜流露出阴森森的恐怖感。那女子的轻功炉火纯青,轻而易举地在空中翻越,潇潇洒洒地降落到屋顶。夜深人静,她从背后掏出箫,蓝黑色的长袍是外表冷淡,内心温暖的象征。闪亮的银片格外耀眼,女子发丝上点缀着一两个深蓝色的发饰,简单,又不缺乏美丽。白皙修长的手指灵活地在箫上跳动。低沉的音乐仿佛在低低絮语,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风拂过,长袍向着一个方向飘,柔软的'发丝分散开来,女子倾国倾城。

  第二个清晨,女子走了,箫声不见了……

  简简单单,平平凡凡,如此一日复一日地循环着。没有现实世界的嘈杂,没有现代音乐的不伦不类,没有人们对音乐庸俗的认识……多想如此!

  曾听人家说过,古典音乐,是神圣高洁的使者,天堂的自由者诉说着它的情怀。

  从此决定,MP3里专门收藏古典的,神圣的,清澈的,高洁的音乐。当删除了现代音乐的时候,我好轻松!仿佛回到了古典时代,只聆听古典音乐,不再想别的。

音乐作文 篇3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件工艺品——一个精美小巧的钢琴音乐盒。这是在我以前生日时妈妈送我的。

  这个钢琴音乐盒整体的颜色是黑色,但在这黑色中有一些深红色的斑点。就像是在黑夜中绽放的娇艳玫瑰。不过,在这漆黑的“身子”上最为显眼的还是那黑白相间的琴键。琴键本是黑得发亮,白的耀眼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就失去了这种光泽。虽然没有了以前耀眼的光芒,却添加了几分古老的气息。

  扭动钢琴底部的金色发条,掀开那个透明的盖子就会听到贝多芬所弹奏的《致爱丽丝》。你侧耳细听,会发现这首悦耳的曲子流露出一丝欢快、一丝忧伤、一丝严肃……

  再把那个迷你小人偶放到钢琴里的那个小舞台上,迷你小人偶就会开始跳舞了。这个小人偶优美的舞姿加上她金黄的头发,乌黑的双眼,粉红的双唇。看起来就像一个真正的少女在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这是我仿佛觉得自己在听一个钢琴演奏会,一位身穿燕尾服的演奏家刚按下第一个琴键,全场的空气都凝固了,大家都在专心听着。当音乐快到高潮部分时,一群芭蕾舞者出现了,她们用自己优美、高雅的舞姿衬托着演奏家精妙的琴声。演奏结束后,每个观众都觉得还听不够,都想再听多几次。

  在我的心目中,这个音乐盒是所有音乐盒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爱我的钢琴音乐盒!

音乐作文 篇4

  今天晚上,我在写作文,学校那边传来一阵音乐声,我很好奇,好想去看看,我问妈妈可不可以去看,可妈妈就是不同意。最后,妈妈还是答应了,妈妈说:“你去半个小时就回来。”我刚走出门口,妈妈叫住我,说:“我怕你被别人拐走,我和你一起去吧。”妈妈骑车带我来到学校。

  只 见学校门口搭了一个长方形的舞台,上面站着一个叔叔,金色头发,帅极了,那个叔叔一边唱歌一边做高难度的动作,不过好久才做一次,我想:“要是整场只表演 不唱歌就好了。”接着,主持人上来了,让观众品尝豆浆,我也想喝,可人太挤了,拿不到。还向我们介绍豆浆机,那是一台全自动的豆浆机,牌子是新美。

  到8点的时候,妈妈说:“太晚了,我们还要回去复习呢,我便和妈妈一起回家了。

音乐作文 篇5

  我不懂音乐,只是胡乱听听罢了。以“关于音乐”为题,也是说说与音乐有些关系的题外话罢了。

  记忆里,最早接触的音乐,是在门前的晒谷场乘凉时,父亲教的《南泥湾》了。那时候,五六岁的光景,就觉得父亲真是太厉害了,啥都会。小学的前四年是在村子里的学堂度过的,老师教过的唯一的一首歌就是《国歌》。五年级转入镇上的中心小学,才知道居然有专门上音乐课的老师,唱歌还得先学乐谱,那七个数字,排列组合,就可以表述一段旋律。那一刻,音乐对于我而言,太神秘了。南京读书的四年,有一门课叫美育,主题就是教我们如何认识美、欣赏美。记得有一位姓施的女老师,学美声的出身,身材高挑,容颜端庄,年龄比我们稍长,是男生们心中的女神。爱屋及乌,我们都喜欢上美育课,在这里,第一次了解到钢琴的叮叮咚咚与小提琴的呜呜啦啦的区别,第一次见识了西洋乐器的磅礴,领略了民族乐器的委婉。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带我们在电教室听《梁祝》(貌似应该用“欣赏”这个词,无奈当时的我们的心境和“欣赏”还是有些差距的),第一次懂得了音乐也可以是一种讲述。

  工作之后,听音乐的手段,不停的更新变化。最早的磁带随身听,变成CD,又挣了组合音响,又添了MP4、MP5,市面上更多更新的数码播放机器已经叫不上名来了。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说起这一段,一致认为,音质最好的还数磁带和胶质唱片,因为声音没有经过压缩处理,更多的原汁原味。说着说着,我们又一起哑然失笑:两个典型的工程男,总要透过美丽的景象去探究其背后的技术实质,有时也是大煞风景的。

  近几年,得益于网络的发展,各种音乐资源极大的丰富,我的音乐曲库也得到极大的补充,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心境便有不同的选择。忧伤时,来一段大提琴,听它的深沉低婉,舒缓悠扬,让忧伤彻底的沉沦之后,再得重生,再得一身的轻松;愤怒时,听一段钢琴,行云流水间,闭上眼,不去想什么旋律,只想一双灵动的手,在黑白的琴键间飞快地跳跃,每一下,又好似轻轻叩在心房,慢慢地,受到了抚慰的心,便不再焦躁,那一腔怒气也遁于无形;高兴时,就随便听吧,流行的、民族的,热闹的、深沉的,幽情的、凄苦的,丝毫也不会影响本已高涨的情绪了,只是需要一个声音的陪伴、分享;有雅兴时,来一段越剧,咿咿呀呀、鹂转莺啼间,体会江南丝竹里凝水的声色和精灵,体会婉约迤逦的曲调和唱腔里,无尽的水色江南的清新秀丽,无尽的馥郁江南的烟雨岚风,心情随之一片空灵。音乐与我,总是不离不弃,在我想要什么时,便给我什么。想起我的一位挚友,分开近二十年的时光,见面仅数次,但每每寥寥数语便能读懂彼此,我便觉得也如这音乐,若即若离,却久久萦绕心头。

  我听的大多是耳熟能详的曲目,一段段流行的、民族的,可能是钢琴,可能是大提琴,也可能是笛子或是二胡,一样的旋律,不一样的乐器,不一样的人,演绎出不一样的味道。至于那些大师,我始终是敬而远之的,我的境界远没有达到理解大师、和大师共鸣的地步。龙应台在一篇题为《山路》的文章里,写蔡琴:“她低低地唱着,余音缭绕然后戛然而止时,人们报以狂热的掌声。她说,你们知道的是我的歌,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对你们并不重要。”龙应台与蔡琴多年熟识,对她自然是了解的,因而更能理解歌者在这段话背后的苦楚。我是一个听者,无缘相识那些音乐的人,唯有用真诚、谦逊来体会、感应音乐背后的你、我、他。这个夏末,另一位朋友在微信圈子里发了一条帖子,大意是讲自己在国家大剧院欣赏了一场交响音乐会,特别的强调了自己的坐席与指挥席的近在咫尺。于是我又纠结:是否应该提醒他,听音乐会最好的坐席可能是票价比较贵的,但肯定不是距乐队最近的。我就想:听音乐尚且要用心,欣赏音乐就应该是顶礼膜拜的心态了,被刻意的赋予了之外的什么,也就变味了。

  前几日,那位挚友在微博里写道:人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少美食和朋友的。也是极喜欢音乐的人,这里却把她疏漏了?我想,因为音乐本已是我们最贴心的朋友,就不必再单列出来了。

【【实用】音乐作文五篇】相关文章:

1.【实用】音乐作文八篇

2.【实用】音乐作文九篇

3.【实用】音乐作文9篇

4.【实用】音乐作文10篇

5.【实用】音乐作文5篇

6.【实用】音乐作文7篇

7.【实用】音乐作文6篇

8.【实用】音乐作文8篇

上一篇:音乐作文 下一篇:音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