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自由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由的作文 篇1
家里养了两只虎皮鹦鹉,甚是可爱。每天我都要早晚各一次地为它们喂食,两个小家伙吃得也欢畅,时不时还要斗斗嘴,但是过一会又亲热无间。每天看着它们的样子,我也觉得为我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了一些乐趣。久而久之,这两只小鹦鹉也成为我生活里精灵,当我写作累了的时候,当我需要坐下来认真思考问题的时候,我都会逗一逗它们。小鹦鹉们从一开始看到我接近非常害怕也逐渐变得不那么怕我了,每每我抓一把鹦鹉食放在手心,把笼子打开,两个小家伙就欢快地跳到我手上争着抢着要食物吃,吃着吃着还会打起来。因为怕它们在笼子里憋闷,我常常会打开笼子让它们到我手心里吃食。
或许是因为我经常性地开关鸟笼,这两个小家伙似乎发现了笼子的机关,有几天我下班回家,竟然发现笼子里少了一只鹦鹉,四下寻找,发现那只母鹦鹉竟然站在家里的油画上,而笼子的门依然还是紧闭着的,心里不免疑惑这小东西是怎么出来的?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答案。直到有一日,我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无意间发现,那只经常窜逃的小鹦鹉竟然用嘴叼开喂食口的门钻了出来,笼门又自然滑下关上了。原来,不设卡的笼子门是这么轻易地就被小鹦鹉打开了!再后来,那只经常出来遛弯的小鹦鹉也顺利策反了另一只,那只公鹦鹉慢慢地也学会了自己开门了。为了怕鹦鹉飞到户外,我将阳台上的纱窗全部关上了。但即使是这样,终于有一天,公鹦鹉还是飞到阳台上,从空调间的百叶窗钻了出去,我赶紧到楼下去找它,终于在一棵树上发现了它,任凭我怎样呼唤,那只窜逃的小鹦鹉怎么也不肯回到笼子里。最后,它干脆飞离了树枝,迅速消失在我的视野里。当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我担心了一个晚上,不知道这只出逃的鹦鹉会不会在雨中被淋死,又或者会不会因为没有食物而被饿死?
小鹦鹉的出逃让我非常悲痛,而另一只鹦鹉每天形单影只地呆着笼子里,凄惨地叫着,神情也非常落寞,每天进食明显减少。看着这一只鹦鹉呆在笼子里落寞的样子,我不忍心让它一个人忍受孤独,又去买回一只鹦鹉与它作伴,很快,这两只鹦鹉又恢复了神情欢畅……
那只出逃的小鹦鹉可能是厌恶了笼子里的无聊世界,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才会奋不顾身地投身风雨,自由是得到了,但是失去的可能却是生命!其实,人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厌倦了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总想着寻找生活的自由和生命的精彩时,往往却什么没有得到,却付出惨痛的代价!
自由的作文 篇2
自由,这个词语对于我来说是熟悉,也是陌生的。
对于有一些人来说,自由不过就是每天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想要出去就出去,自己想要买什么就买什么,可是那样的自由真的就是真正的自由吗?
我在一个屋檐下,和家人一起,但是,就算和家人一起又能怎样?即使两个人面对面的,你又可以保证你真的了解你面前的那个人吗?但至少,我从来没有了解过别人,而别人也不可能理解为,至少现在的我没有人了解。
我想要自由,我想要的自由并不是那种想要什么就是什么,我要的自由不过是想要出去闯荡。
听到我的话语,有的人会笑,会嘲笑,因为有的人觉得;“哼,可笑,你不过是一个小屁孩,什么追求自由说的大话片,不是什么过家家,一个人出去有多危险啊。”我不在乎,我同样也不懂,为设么还有大人才可以这么做,心里是慢慢的不平,对于那个人也满是鄙夷。
我不懂,为什么动物世界里面。鸟妈妈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学会飞翔,搏击风雨;狼母亲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自己成长,成为强者;虎妈咪可以从小锻炼自己的孩子,成为万兽之王。现在的孩子太依赖的家人了,我只是渴望自由,想要出去闯一闯。
我只是想要自由!
自由的作文 篇3
自由节我很想为我们学生设立一个快乐的自由节。
如果我们有了自由节的话,我们一定会很快乐,可以消除很多的烦恼,也可以一天也不会听到妈妈说:“你写好了作业就做别的课外资料,要不就去新华书店看书,不要坐在这里看电视”。
有了快乐的自由节,我们可以整天和小伙伴们尽情的玩耍,可以在家看电视,可以去做游戏,还可以让我爸妈带着我们去郊外旅游,去北京去看巨龙似的万里长城,去上海看升到天的东方明珠,还有去香港和澳门看那里的风景。更可以不做作业,在家看电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我有了自由节,那我们就像有了快乐,可以消除烦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真想有个快乐的自由节。
自由的作文 篇4
在宇宙中,人生而孤独。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许多个体宁愿放弃宝贵的自由,而组成或大或小的团体。此谓:逃避自由。
在叔本华眼中,脱离人群的天才,是具有强大的心力的。
有时候,身处一个群体久了,难免放弃一些自身的价值观——有的时候是时间打磨了性格的棱角,有时这纯粹是为了适应集体化的生活。好比一个新兵,总是要受到欺负;而等到新兵熬成老兵,也觉得理所应当去欺负后来的新兵。
群体化的力量,有的时候很可怕。群体,有时是酝酿“平庸之恶”的场所;群体,有的时候是没有逻辑的。
为了一份安全感,多少人逃避自由,选择群体,而最终却走向了安全感的异化。群体的反面是个体,作为群体的一员,很容易将自己的情绪与少数的个体对立起来。如此,很多时候,群体依托着安全感的基石,为外界带去了不稳定因素,给少数派造成了不安全的感受,从而使得群体自身走向了安全感与自由的反面。此谓“安全感的异化”。
在逃避自由的同时,进入群体,意味着接受某种标签。接受标签,意味着接受分类,意味着接受社会伦理价值体系的“规训”。
在波普文化语境下,工业大生产带来了千人一面的社会化平庸。接受规训,从某种程度上,是个体走向波普文化的一种退让。
个人让渡出了自身的某些自由权利,换取一份安全感。某种意义上,这很类似于个人将自由权让渡给国家。只是前者的让渡,更加充斥着一种表面上的“民主”——因为接受个人权利让渡的,是集体,而作为集体一部分的个体,是拥有部分个人权利分摊的。更何况,群体下的个体,也会接受他人的那份权利让渡的平均数。看似民主公平。但是这样的权利大杂烩,带来的势必是个体意识的泯灭。看似拥有很大自主权利与掌控权的个体,实则是集体主义机器的一颗螺丝钉。
如是,汉娜阿伦特意义上的“平庸之恶”,便成为了可能。
这,就是逃避自由的风险。集体行动的逻辑,从来是暗流汹涌的。
【【热门】自由的作文四篇】相关文章: